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置临贺、封阳县,今贺州市北部属临贺县,县治今贺街镇;今贺州市南部的信都、铺门、仁义、灵峰、大平、水口等乡镇属封阳县,县治今铺门镇。两县均属苍梧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 年),置临贺郡,郡治今贺街镇;析今贺州市之东北部的桂岭、开山、大宁等镇置建兴县,县治今桂岭镇。
晋因吴制,西晋太康(280~289 年)初年,改建兴县为兴安县。南朝宋泰始六年(470 年),改临贺郡为临庆国,治临贺县;齐建元二年(480 年),复临贺郡名。梁、陈因之。南朝宋分封阳县一部(即今广东省封开县和怀集县西部)置开建等县出临贺郡,封阳县仍属临贺郡;梁分临贺县今之昭平县地置龙平、豪静等县出临贺郡,又再析临贺县西部置荡山县,县治今公会镇,属临贺郡。
隋开皇九年(589 年),废临贺郡置贺州。开皇十八年(598 年),改兴安县为桂岭县。大业(605~616 年)初年,废贺州,桂岭县改属熙平郡,封阳县改属苍梧郡,合临贺、荡山、富川三二县为贺川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 年),复置贺州,治所临贺县,复临贺县,与封阳、桂岭、富川同属贺州。天宝元年(742 年),改贺州为临贺郡,复置荡山县。乾元元年(758 年),又改临贺郡为贺州。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 年),楚王马殷攻占昭、贺等州,贺州属楚。后汉乾祐元年(948 年),贺州归南汉。
宋开宝四年(971 年),太祖省封阳县、荡山县入临贺县为乡,临贺县,桂岭县均属贺州。
元末省桂岭县入临贺县,时贺州领临贺、富川、怀集三县。
明洪武二年(1369 年)九月,省临贺县入贺州,属浔州府。洪武十年(1377 年)五月,撤贺州,改称贺县,此为贺县之名之始,治所今贺街镇,改属平乐府。万历五年(1577 年),分贺县西境小部分即樊家三屯入昭平县。
清代贺县仍属平乐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分贺县下六里地之一部置信都厅,治所今铺门镇,属平乐府。
“民国”元年(1912 年),改信都厅为信都县,治今铺门镇中华村,与贺县同属广西省平乐府。“民国”二年(1913 年)废府设道,贺县属漓江道,信都属郁江道;“民国”三年(1914)六月,此二道分别易名为桂林道和苍梧道,贺县属桂林道,信都属苍梧道。“民国”八年(1919 年)信都县治迁信都镇。“民国”十五年(1926 年)废道。“民国”十九年(1930 年)设民团区,贺县属平乐民团区,区治所初在平乐,后迁至贺县八步;信都县属苍梧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 年)实行行政监督制度,以民团区域为监督区域;“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年废行政监督,设立平乐行政监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 年)改为第一专区,同年 10 月受桂东军政区统辖,贺县、信都两县均属平乐专区(第一专区)。平乐区(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桂东军政区司令部都设在八步。
1949 年 11 月 21 日贺县解放,同年 11 月 27 日,信都县解放。两县同属治八步的平乐专区。1951 年 8 月平乐专署迁平乐,同月,信都并人贺县,县治仍在贺街镇,1952 年 9 月县治迁八步镇。1958 年 7 月,撤销平乐专区,贺县属梧州专区,1970 年梧州专区改称梧州地区,贺县仍属之。1997 年 2 月 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县设立贺州市,同年 5 月 15 日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决定将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地区驻地从梧州市搬迁到贺州市八步镇。贺州地区辖贺州市、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和昭平县。
平桂管理区主体属于原贺县,且成立时间较晚,不另立沿革介绍,融入贺县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