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34~156 年),即张陵。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原名张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读书,通达五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后来弃官隐居北邙山,学长生之道。汉顺帝时携弟子至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青城山)修道。永和六年(141 年),假托太上老君,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传道,信徒多达数万人,创立道教。因入教者需出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张道陵所创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五千言”为经典并自加解释,认为人君按“道意”治国,国则太平;循“道意”爱民,民则和平;“人法道意,便能长久”,并以“道佐人主”(《老子想尔注》)为己任。东汉末年,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据汉中建立政权近三十年,后来归降曹操,五斗米道得以广泛传播。张道陵被教徒奉为道教创始人,并尊称为张天师(一说自称),历代帝王多次加封。
据胡庆生《唐诗宋词里的贺州·宋代贺州的天师文化》记载,相传东晋永和九年,张天师在今天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南门村南边的白云山羽化登仙。天师张道陵在贺州留下许多史迹,天师仙坛在贺州的州府西面,约有五里的路程,也就是在今天贺街镇西南村内,相传为张天师所筑。钟山县天师仙升的白云山已在宋代被道士们丹霞福地,山下建起了丹霞观,天师所遗的剑匣、药杵、药匙、药鼎依然保存。在白云山西面三里的黄岗山上有四根石柱,据传也是当年天师所立,主要用来镇山防止山石涌动,被乡人尊为天师矴石而完整保留。为了纪念天师的镇山世界各地,黄岗山上还筑起了九彩坛。在钟山县外一里许的碧云岩前则建有天师观,此观已毁。岩内留有宋代诗人蒋燮所撰摩崖石刻,“汉室真人已驾鸿,空留洞府旧山中。暮云凝合无非锁,俗骨腥膻自不通。束火杖黎深杳杳,袖椎敲石喜韸韸。若为化作双飞鸟,得与郎官继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