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问题意识

《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可见,数学学习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容小觑。我们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就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更要提供一切机会为学生创设机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对事物的态度,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碰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是对数学“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叛逆思维习惯,也是一种批判精神。数学问题意识是指:数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矛盾和疑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出的新数学课题;数学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潜在危机。数学问题意识以质疑为内核,以发表不同意见为表现形式。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不应该一味地被老师的意志所左右,应该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往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打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性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有权说“不”,可以提“为什么”。“问题意识”是批判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核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将课堂中常规的教师提问形式改为学生质疑,问题由学生中来,让数学课堂真正属于学生,在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提升思辨能力,让课堂有生成的可能,演绎出不同的精彩,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给教师带来不同的挑战。

比如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时,课件一打开,我没有习惯性地将课题出示,而是出现一个大大的“?”,让学生放开思维尽情地提问。在揭示了课题后,我也没有立即展开教学,而是再一次为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机会:看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或者你觉得这节课我们可能要研究哪些问题?在交流中,虽然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偏,但最终确定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才公平?怎样区分公平与不公平?怎样变不公平为公平?

也许没有这一番教学思路上的转变,学生也就没有提问的意识,这些问题也将由教师向学生提问,于是学生只能受命于师,被强迫性地思考。这样的设计,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研究的兴致就高,真正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在后续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都紧紧围绕三个问题积极展开,学习情绪不断被激发,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巧妙突破。可见,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问的宽松环境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会让课堂绽放异彩。

2.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提供可能和保障。教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足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心情,说出心中所想,道出心中所疑,因此,还学生民主的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和保证。有了宽松的氛围,学生就敢想敢说,并逐渐养成提问意识,思维将不断开放和灵活,发挥的空间将越来越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将越来越大。数学课堂可能会因此变得充满思维的气息,更体现数学味。

3.合理处理课堂时间不足的现象。

自从主持开展“儿童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以来,我和课题组的成员们都大伤脑筋:很想为孩子们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有问必说,但课堂 40 分钟时间的限制使我们的这一策略往往大打折扣。有时也想什么都不顾,就腾出时间来让孩子尽情地说出心中所疑,可总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原因不言而喻:班里提问的多是极少数几个活跃分子,顾及了他们的感受,组织全班孩子讨论交流,参与的学生数也为数不多,这就害苦了不少学困生,剥夺了他们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的时间和权利。

怎样才能既保护部分孩子的问题意识,又让多数孩子在课堂上有所学,有所知?教师不妨有选择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对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要不惜时间和精力,组织展开讨论与研究,对一些“偏题”、“怪题”,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则可以放一放,由教师或提问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先录入“问题库”,再找适当的时机进行“个别教学或小组教学”,根据问题解决的结果再逐步衍生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问题积少成多,形成“问题银行”。对“问题银行”中储存的问题,应在全班公开,面向全体学生征集解决的策略,鼓励全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银行”动态,从中因人而异地吸取对自身数学学习有用的信息。要想使“问题银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主性提问

在教室准备一个“储题罐”或一本“储题存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心中的疑问或想要探究的问题记录下来,内容可以是与老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在课后的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形式可以是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进“储题罐”,也可以直接将问题写在“储题存折”上。问题的提问不需要经过老师或任何人的批准,只要自己认为要寻求帮助的都可以。这种自主式的提问方式,满足了部分孩子的求知欲,保护了少部分孩子的自尊心,增加了大部分孩子之间的交流。

(2)开放式管理

对提出的问题,班里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看看,想想,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分析思路或者质疑等。针对不同的意见,班里成立“问题管理小组”,定期对大家的看法进行整理,简单汇总,如果能得到答案的,将结论作详细陈述说明,公示于全班;如仍有疑惑的,可向数学老师请求支援或想办法搜集资料,寻求解决方案。

(3)及时性解决

对“问题银行”中存储的问题,最多只能保留一周的时间,管理员要定期清理。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证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就要得到快速的回馈,“问题播报员”就要发挥作用,发现问题滞留现象就要及时在班级发布,以求获得全面、及时的方法点拨或思维引路。

要保证及时性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不断刷新“问题银行”,使它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对问题有新鲜感,不会厌倦同一类型的问题,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数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如何去说出自己心中的问题。

也许“问题银行”是一个新的载体,一个全新的平台,期待在这里,我能看到孩子们的数学内心世界,并通过它带领孩子们一起亲近数学,一起探索更多的数学问题,让问题意识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2Ggo6Qc4lvvVPaPr5DoQLPmRTeC55Kc6qNcgdUA5NfNqoK8JSHi+tiktR5Fft1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