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动机概念的界定

动机一词最初源于心理学领域,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动机一词都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及观念,经梳理后主要有如下几种,见表2-1所示。

表2-1 动机的主要观点

续表

上述对于动机的解释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与界定

上个世纪中期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在欧美逐步发展起来,之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对推动外语教学的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学习动机的解释,为此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动机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外语学习动机的进行了诠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经梳理发现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几种观念,见表2-2所示。

表2-2外语学习动机的主要观点

学习动机分类一直是学习动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对学习动机进行分类,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Lambert和Gardner(1959)等人的分类为大多数学者认同,即动机可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他们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社会心理模式和社会教育模式下,创立了加氏体系,它包括一系列研究程序、标准化的测量手段和工具在内。其中的语言学习动机调查工具——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ttitude / Motivation Test Battery),至今仍是最权威的外语学习动机调查工具之一,广为人所用。他们的社会教育模式重点强调学习动机的社会性,认为它包含了目标(goal)、努力的行为(action)、实现目标的愿望(desire)和积极的态度(attitude)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把学习动机归纳为两大类,即“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工具型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如为了通过考试、获得一份好工作等,而融合型讲究与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研究事实表明,两种动机在语言学习环境中都是重要的。Brown以居住在美国的外籍学生为例证实,他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学术目的,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融入该目的语社团,希望成为其中一员并且了解目的语社团的文化。他还指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者之间必然是彼此相互共存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几乎无法从中选其一,而更多的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逐渐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其中Gardner等人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是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主导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心理学、生理学、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地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重要的动机模式。其中,更多的研究基于学校和课堂教育环境,为此,动机研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成为一个研究的焦点。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动机分为外在动机(extrinsic)和内在动机(intrinsic)。所谓外语学习的外在动机是基于某种工具型的目的,是指学习外语的原因是为了得到什么奖赏或避免挨批才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是指学习外语本身能激发兴趣和愉悦,同时能提高学习者本人的能力和独立性。分为三类:(1)知识型内部动机;(2)成就型内部动机;(3)刺激型内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一个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学生就是因为内在动机在起作用。内在动机是我们在追求个人兴趣、培养自身能力时寻求解决办法的一种自然的趋向。有了内在动机,我们就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和惩罚。那么,内在动机主要存在于两点:一是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二是学习者本人的态度。外在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Brophy(1988)认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是很重要的。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二者共同促成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刺激学习者的好奇心和让他们感到成功的欣慰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但这种做法不会长期起作用的。如果教师只依靠内在动机来激励学生,他们会失望的,有时内在动力是需要外部支持的。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时,给学生以足够的外在动力的支持。

William和Burden(1993)对两种动机曾经这样评价:有时我们做某事是因为这样会使我们乐在其中,而有时我们做某种事情不是因为我们对其感兴趣,而是因为这样做可以让我们从中另有所获。

Crookes和Schmidt(1991)认为,短期动机是指人的需求、愿望、兴趣或者好奇心。长期动机是指持续时间长的动机,它在学习者的头脑中是相对比较稳定的。由Gardner和Lambert所著的有关归属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著作和论文中也提到过长期动机,他们认为大多数的内在动机就是长期动机,有些外在动机也是长期动机。Crookes和Schmidt(1991)提出了四种主要的动机因素来描述二语课堂学习:兴趣,相关性,预期和满足感。兴趣是指知道的愿望(内在动机);相关性是指学生的个人目标、需要、价值和课程指导的联系:预期是指学生对成功可能性的判断;满足感是外部奖赏(表扬和分数)和内部奖赏(自豪感和成就感)的结合。Dornyei(1994)在这些因素上又加上了课程特定动机组因素和集体特定动机组因素。教师特定动机组包括附属动机(取悦老师的愿望);权威类型(老师在课堂上是控制学生的决定,还是和学生一起做出决定);学习动机社会化(包括努力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任务动机(唤醒学生对活动目的的知晓);反馈(信息性反馈:评价学生的能力。控制性反馈:根据外部因素反馈学生的表现)。集体特定动机组包括目标定向(群体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准则和报偿体系(群体所实行的群体标准);群体凝聚力(联系群体成员关系的力量);课堂目标结构(竞争性,合作性还是个人单干性的)。

学习过程可以是令人快乐的。学习活动,教学材料,独特的任务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和学习活动可以被体验成有动机和没有动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教学是一种很容易改进的活动。动机不仅影响一开始的特定目标选择,而且控制和指引活动的方向。在指引和协调各种各样的通向目标的行动时,动机可以把许多单独的反应,转换成有意义的行动。学习者必须建立目标定向和达到目的的手段的结构,例如任务,计划,意图和兴趣。

Biggs和Moose(1993)把学习动机分为四类。(1)外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向“学习结果带来什么”,不指向学习过程,甚至也不指向学习结果本身。这种动机是不稳定的;(2)社会动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身边的某类重要人物高兴,这种学习动机不是指向物质后果,而是指向一种人际关系的和谐或情感的和谐;(3)成就动机,学生可能是因为期望通过和其他同学的竞争击败对手来提高自我,因此重视学习的价值。他们可能对过程感兴趣,也可能不感兴趣;(4)内部动机,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因为学习之外的什么东西令人感兴趣。

文秋芳(1996)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映理论对动机进行了分类,将动机分为深层动机(deep motive)和表层动机(face motive)。深层动机是指深层次的非物质刺激而产生的动力,例如由于兴趣、或为了增加知识等。表层动机是指为了表面的物质刺激而产生的动力,例如为了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

高一虹等人(2004)根据全国性大样本研究概括出大学生的七种动机: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信息媒介。其中成绩动机与以往区域性调查得出的证书型动机以及台湾的外部要求动机相似,着眼于短期绩效,而个人发展、信息媒介是较长期的工具型动机。内在兴趣动机是指对目的语及其文化的内在兴趣,与心理学派的融合型动机相似,但未必将融入目的语群体作为目标。社会责任动机兼有工具性和文化性,指向母语文化,包括为了不辜负父母期望、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等。出国动机也兼具工具和文化色彩。七种动机类型进而在概念上分为三大类:工具型、文化型、情境型。现在很多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这七种动机类型。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多样的。

简而言之,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一般也是不同的。刘东楼(2002)总结的几个组成要素被人们广泛接受,他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应包含如下三个部分主要内容:(1)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相应做出的努力;(2)所做出的努力的持久性;(3)学习这种语言的目标。

三、动机激发策略的界定

Dornyei(1994)最初在提出外语动机策略这一术语的时候,特指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若干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尽管后来Dornyei(2003)指出外语动机策略尚应包括学习者使用的自我激励策略(self—motivating strategies),但后续研究者多还是将这一概念作为教师课堂动机教学策略而使用。此外,Guilloteaux和Dornyei(2008)在研究时,又把学习者使用的动机策略称为自我调控策略(self—regulating strategies)。为便于述评和利于读者理解,将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策略统一定义为外语动机学习策略(motivational learning strategies),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指的都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为维系动机的系统性和持久性而有意识采取的具有正面效应的措施(Dornyei,2001)这样,我们不妨认为外语动机策略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外语动机教学策略,策略的使用主体是教师;另一个是外语动机学习策略(Motivational Learning Strategies)。外语动机策略概念的提出丰富了学习动机研究的内涵,将外语动机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对于动机激发策略的界定主要有如下几种观念,如表2-3所示。

表2-3 动机激发策略界定的主要观点 4el0DKZq2khBMJgYq20m7wL3Xy23CyIzpneeAqSl+4hfniXydQw0p/Cf5DFC2W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