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语篇分析的不同策略及其各种方法

1.引言

语篇分析是一门20世纪末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语篇分析学家们旨在以情境、认知、文化等语境为依据阐释语言的使用。尽管有这种共同的目标,不同的分析学家们却专注于语言交际的不同侧面,依靠不同的分析传统,求助于互不相通的理论和方法。这一方面将语篇分析及语言学的视野扩展到交际活动中的广阔境界,另一方面因其发展迅速,产生了许多学术上的定义和理论运用上的混乱。因此,不断梳理有关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并重新思考篇章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成了当务之急。

2.语篇分析不同策略

从语篇分析的发展历史和文献上看,针对不同目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策略:(1)分析超句子成分结构的结构主义语篇分析;(2)分析与语境、语义结合的语言功能主义语篇分析;(3)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与历史语境结合的批评式语篇分析。针对不同的策略,可以有相应的不同方法。

2.1 结构主义语篇分析

目标语言学界主要分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流派,前者又可称作形式主义。两派都涉及语篇分析,但对语篇的定义有天壤之别。结构主义或形式主义认为语篇是高于句子的语言单位,语篇分析是试图找到语篇成分(词素、单词、词组等)之间的排列关系,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也在积极寻找不同层次的语篇成分:句子、话轮、言语行为、言语事件等(Schiffrin, 1994)。

1928年,俄国的Valdimir Propp运用音系学、形态学等早期语言学的结构原则对民间传说进行了首次结构式语篇分析(van Dijk, 1995);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Zelling Harris用形式描写方法分析了一则广告;1958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发起人之一的雅各布森与法国的结构主义哲学家莱维·斯特劳斯( Levi - Strauss)合作分析了波德莱尔的诗歌《猫》。他们采用语言学与结构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描写语篇。”(胡壮麟,2000)与索绪尔的“语言( langue)”和“言语( parole)”所不同的是,雅各布森和莱维·斯特劳斯利用语篇中的语言变量(variables)(包括音位层、音系层、句法层、韵律层、语义层等)模式,提供语篇作为“封闭”或“开放”系统所内涵的意义。斯特劳斯认为诗歌通常存在于开放系统,以动态模式从开头向结尾推进。……神话缺少诗歌的这种嵌入单位语符列的纵聚合的多层次的平衡,仅能从语义层阐释,构成神话的变量系统只能也从语篇外建立(Threadgold, 1991)。

这些后结构主义语篇观点产生了许多影响,其中之一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从文学语篇分析扩展至各种文化语篇分析,甚至包括非语言现象,如时装展览、市政计划等;另一个重要影响是斯特劳斯作品中的诗歌、神话、科学语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思维中的逻辑与现代科学中的逻辑一样严密”(ibid.)。后现代主义者们开始致力于在所有语言、所有语篇、语类中建立一种小说式的隐喻的属性,他们不是像斯特劳斯那样展示神话和诗歌中的科学属性,而是寻找科学中的诗歌和神话属性。

尽管雅各布森和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及符号学语篇分析有一些积极影响,但他们仍停留在结构主义框架上,没有将阅读主体或写作主体理论化,没有将语篇与语境的关系理论化,也没有超越语言学分析的外延水平,雅各布森没有将自己的功能语言观用到语篇分析上。而且,对后结构主义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泛语篇化的倾向。

另外, Deborah Strauss (1994)介绍的六种语篇分析中,会话分析和变异分析也属于结构主义分析法,尽管其中结合了功能主义分析法。“会话分析侧重研究自然会话中的顺序结构,解释自然会话的连贯及其构成规律;变异理论分析不同题材的语篇的结构(如,叙事语体结构),研究语篇内部的差异,侧重分析语篇内部的结构种类以及如何利用句法结构及其变异来界定和体现这些结构”(马博森,1999)。文学评论也常用这两种方法及关联理论等分析戏剧或文学中的会话与体裁等(Fowler, 1991)。

2.2 功能主义分析

与结构主义相对的功能主义认为,语篇是“使用中的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语言功能的实现”(胡壮麟,1994)。从功能主义角度的语篇分析也各有不同策略。

2.2.1 从交叉学科的角度

上文提到的Deborah Schiffrin1994年出版的专著Approaches to Discourse中,较为详细地介绍和比较了6种语篇分析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中“社会学倾向远重于语言学倾向”,所以被一些语言学家称为“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Payne, 1997)。书中介绍了上文提到的结构主义的会话分析和变异分析,另外4种是功能主义的语篇分析:言语行为理论,交际人种学,互动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基于语言有可以实施行为的功能这一认识,研究作为语篇单位的各种“行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及各种言语行为要求的条件。交际人种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是与其他行为和信仰系统相联系的个人、社会及文化功能,该理论旨在发现实现这些功能的范围和方式。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语境中话语的社会、文化及表达含义,并将话语的含义和功能与语境相关起来(马博森,1999)。 Schiffrin介绍的语用学理论主要是Grice的合作原则:数量原则( Quantity Maxim)、质量原则( Quality Maxim)、关系原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另一位从交叉学科角度综合系统地展示语篇分析各个领域研究成果的是荷兰学者van Dijk, 1985年他主编了4卷本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1997年又主编了两册的Discourse Studies,从结构、功能、认知、语法、社会学等各个方面评述语篇分析。后者比前者展示了更广泛的语篇分析领域,与Schiffrin的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相比,更具包容力,更全面地介绍各派理论。

然而, van Dijk两次主编的书写TEXT期刊及Schiffrin的Appraoches一样,过多地从交叉学科角度强调语篇分析的多层次性,无助于理清该学科的统领性理论。

2.2.2 语篇语言学角度

从语篇语言学角度探讨语篇分析的主要有两位著名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Halliday。两位学者都注重语篇语法及语篇的社会功能性和信息性,同时也有区别。

2.2.2.1 Beaugrande模式

Beaugrande倾向于宏观分析语篇,提出语篇研究的程序模式,侧重研究语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语篇单位及其结构类型的可操作性。他提出语篇必须同时满足7个标准方可视为交际性语篇: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其中,衔接和连贯与语篇的语法和语义相关,意图性和可接受性与认知相关,信息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则是强调语篇的社会功能。 Beaugrande (1985)分析语篇的步骤为:(1)以被预期的读者或听众的角色来阅读该语篇;(2)再以更大的选择力和专注力重新阅读,注意特殊的、标记的、与日常交际不同之处,如特殊语音、字母模式、非同寻常的词汇、词组、重复、赘述、修辞、自相矛盾、遣词、略指、语篇的大小、例示(照片、图片)、语篇出处、相关场景和动机,等等;(3)调查者对上述注意到的语篇特点的本质和意图形成自己的临时假设——为什么这些特殊语言被选择、被安排来满足这种特殊的场合;(4)然后将该语篇展示给更多的读者或听众,来检测该调查者的反应和联想是否具有概括性。在任何调查阶段,任何证据都应该循环回至询问点,为的是压缩、修正或重述具体的假设,以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Beaugrande认为人们把形式和意义用作特殊用途与构成表层语篇的结构一样重要,仅狭隘地分析语言学或逻辑结构会忽视语篇交际的动态性。

2.2.2.2韩礼德模式

韩礼德在他的经典著作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94)中讲到,“不基于语法的分析不是语篇分析,仅仅是对语篇的滔滔评论”(黄国文,2002)。可见,韩礼德对语篇语法的重视,他的这本挑战传统语法的功能语法代表作目的即是为语篇分析提供理论框架。韩礼德及其追随者们已将语篇分析中的语法意义、语篇意义、情景意义等分析到了极致。韩礼德企图像牛顿发现“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一样地找到“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及“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的普遍规律。根据韩礼德的观点,所有文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用语言来谈论我们对世界的经历、看法和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的功能,它又可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对它的分析有及物性分析、作格分析和语态分析;用来与别人交往,表达讲话人的态度,影响别人的行为的语言功能,叫作人际功能,对它的分析有语气分析、情态分析和基调分析;用来组织话句,把单个的情形、意态连接起来的语言功能,叫语篇功能,对它的分析有主位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分析和衔接系统分析等(参见胡壮麟,2000;黄国文,2002)。

在对一个语篇进行功能分析时,可以采取如下步骤,也可以反之:

文化语境(语篇体裁:纲要式结构、体现样式)——

情景语境(语域分析:语场、语旨、语式)——

语篇语义[纯理功能:经验、逻辑、人际、语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等]——

语言使用(词汇——语法、音系/自系)——

(黄国文,2002)

针对上述步骤中的每一个细节,国内外都已有多位学者进一步展开探讨进行深化,其中对语篇分析作用最大的是探讨语法上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及衔接功能。“传统语法中的主语是心理主语、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的统一体,在实际语篇中并不总是如此。为此,韩礼德给以主位、主语和动作者这些不同功能标记名称。语言的一个功能是传递信息,主位是语言使用者组织信息的出发点,被展开的部分叫作述位,二者构成主位结构”(胡壮麟,2001)。信息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组成,信息结构由声调突出体现,声调重音所在的成分便是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

功能语法的追随者Fries, Bloor等人基于韩礼德的上述阐释,总结出了语篇中主位变化的基本模式,叫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对语篇分析中的意义解释和类型分析具有重大意义。英语中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延续型(前句的述位成为后句的主位)、交叉型(前句的主位是后句的述位)等(参见朱永生,2001)。研究主位推进模式可以使读者清晰地认识到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讨论主题的起始及思维转换,分析不同的语篇类型,尤其对阅读和写作教学大有裨益。

另外,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衔接的论述——照应、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等,对于语篇分析的贡献早已为人熟知。 Hoey (1991)对词汇衔接做了进一步扩展。

黄国文(2002)认为功能语篇分析应遵循五个步骤:(1)观察:从看来不具规律的表象中发现规律,又把规律返回去加以验证,找出能为分析目标服务的科研方法;(2)说明:弄明白语篇的意义、交际目的和所带来的结果;(3)描述: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中进行;(4)解释:弄清楚该语篇是怎样表示某一些意义而不是另外的意义的;(5)评估:通过语篇分析说出为什么某一语篇达到(或没达到)它的目的,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是失败的,这要求考虑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从以上对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分析的指导意义的简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理论目前对于偏分析进行指导是一个较理想的理论。原因有:(1)关于语言和语篇,它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有自己鲜明的专用术语,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有明确的研究重点;(2)因为它对语言的本质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的重视、对语篇的重视、对语域和语境的重视,以及在诸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整个语言学界的关注。黄国文在经过多年的语篇分析实践后,认为“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任何其他理论都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它不仅有严密的理论框架,而且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2.3 批评式话语分析

第三种语篇分析的策略是与历史语境相结合,分析语篇所反映的意识形态,被称作批评式语篇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是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语篇分析模式,“主张在诊断历史和社会的同时,从语言学角度用适当的研究方法,联系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语境,分析语篇所隐含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和统治关系,并研究语篇再现和加强控制统治的具体作用”(王庆新,纪卫宁,2000)。批评式话语分析的兴起是因为随着语篇分析等学科科学领域的深入,人们不再满足于对语篇进行纯粹的语言层面的分析,而是转而致力于考查语篇背后更深刻的社会文化、权力意志等因素,以及人们是如何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实现自己的社会目的及交际意图的。

国内研究者多是参考费尔克劳, Kress, Fowler等批评语言学家的哲学思想,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知道分析行为(参见辛斌,2002;王庆新、纪卫宁,2000;陈忠华等,2002)。如辛斌介绍了功能学派汤普森的意识形态分析模式:

3.结语

语篇分析是涉及研究范围最广、学科界定最不明确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之一,目前尚没有公认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介绍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附属于功能主义的批评式话语分析。相比较而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目前对语篇分析最适用、应用价值最高的理论。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对此领域敢于做出更多的贡献。 +bnCwFTJ1Q+hCgKS0UPbGtDuUCoBS+8wOymBqF7xTq8mFNvj2r6b38d7caNADE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