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卢肇论

隐没在历史深处的卢肇,是非常幸运的一个读书人。

他考上状元的那年,是唐武宗会昌三年,即公元 843 年。那是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后,真正走向衰落的年头。游牧民族回鹘人累累犯边,河朔诸镇不服朝廷管理,刀兵时起,乱象纷生。被司马光斥为唯利不尚义的李德裕,颇为皇帝喜爱,但其过重术数的一面,正在挑起吐蕃的不满。此外,宦官干政,党争加剧,武宗灭佛,皆是乱事,天下早已不是贞观、天宝时的太平之世了。

尽管如此,唐王朝依然开科取士,万里疆域内的学子们,依然从四面八方,每年以数千人的规模,不辞辛苦涌向首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市。那时全国人口在五六千万左右,如此规模的读书人的盛会,可想而知会是何等执著与坚韧的聚会。

卢肇又来了,是第三次,已失败两回了。早年的宜春县令卢萼曾寄厚望于他:“异日其闻乎!”(卢肇:《阅城君庙碑记》)他初试时也曾豪情万丈、信心百倍:“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卢肇:《别宜春赴举》)但历经两次落第,心情已大不一样了,他在致主考官王起的信中,挟含怨愤的说道:“某本孤贱,生江湖间。……垂二十年,以穷苦自励。……及来辇下,再试皆黜。……某于此时若不得循墙以窥,则是终身无窃望之分也。”呼吁主考官“其必得天下苦心之人而进之。”(卢肇:《上王仆射书》)受挫败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卢肇其心可鉴。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尤其唐代科考还要拉点关系,靠点背景,那就更不好说了。

考试有三场,即贴经、诗赋与策试,考生有一两千人之多,每次都只能录二三十人,百里挑一。此外,考卷并不糊名,考前考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送给考官和能影响考试的达官贵人阅看,也就是说,可以跑关系走路子。所以唐代的科考常有纠纷,宜春的第二个状元易重就是因科考纠纷经详覆和复试后由第二名擢为第一名的。卢肇自也不能免俗,当然也不会放弃机会。他同样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王起、李德裕等人阅看,也多次到丞相府拜访李德裕。据说李对他很优待:“每谒见,许脱衫从容。”并向王起作了一个不点名的有力推荐:“某不荐人,然奉贺今年榜中得一状元也。”王起经打听,才知道李德裕说的是卢肇,惊曰:“果在此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卢肇中状元的九年前,即公元 834 年,李德裕被朝廷贬到边远之地袁州当了个长史一类的小官,那年卢肇 16 岁。李在宜春待了一年,卢肇、易重、黄颇等宜春学子,挟学拜问,那时的宜春化成岩李卫公读书石边,自然常能看到他们访李的身影。这种机缘是极其难得的,犹如一个边远地方的学生,认识了掌控枢机的国家领导人一样。卢肇是幸运的,他没有像无数的落第者,如他宜春同学潘图一样,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帷幕后。(卢肇:《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

虽然,我们不能疏忽卢肇的才学,没有实力不可能夺魁,夺了人家也不服。我们是说,如此剧烈的角逐,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此纷乱的社会,卢肇能够脱颖而出,并获得状元的荣誉称号,确实难得,他是非常幸运的。

但卢肇亦有很不走运的一面。这倒不是他出身贫寒,成名之前不被人看重,更不是进士考了三次才中,抹了两把辛酸泪。他的不走运是在中了状元后,足足蹉跎了 17 年,始终没有正式任过官职,只是不断变换门庭,先后在武昌、太原、潼关等节度使门下,如裴休、卢简求、卢商、纥干臬手下做幕僚。应该说,作为头名状元,加之过人的才学和名重一时的书法,他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个请了那个请,一直到他 42 岁时,进京当了个小官秘书省著作郎,才算结束了这一段颇为郁闷的幕僚生涯。之后,不走运的阴影一直跟随着他挥之不去,当歙州刺史才一年,就无故被夺职,稍后又被谪往岭南。后半生虽然还做了池州、吉州两任刺史,且政声不错,但也从未升迁过,故唐史无传,许是他官位不高的原因所致,或至少是其原因之一吧。有人说,晚唐的牛李两党,皆很看重他,但卢肇性耿直不阿附,朝中无人,焉能升迁。据我看此非确话,这既与卢肇考进士时主动拜游李德裕门下不符,亦与他在《上王仆射书》文中对王起的过誉亦不相符,此后游幕 17 年,所附者皆封疆大吏,所谓取中立态度之说就更不成立了。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卢肇乃书生一介,在晚唐极复杂的官场,在极重术数的牛李党争的权贵眼中,卢很可能被视为缺乏政治才能的那类官员,因而长期沉沦下僚,以一个中下级官员的身份终其一生了。这与其说是性格或社会的悲剧,不如且认作其格调才具的所限更为合适。

我看过卢肇的画像,与想象中的清癯差距很大,表现得既丰裕又耿傲,似不是好相与之人。《唐摭言》说卢肇第三次赴考,与宜春城西的黄颇为伴。但郡守却在离亭为黄颇饯行,饮酒奏乐,一片欢声。卢肇从亭侧策马而过,“出郭十余里,驻程俟颇为侣。”这个滋味不好受,更见郡守的势利眼,嫌贫爱富也。但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卢肇倨傲自负惹恼了郡守,自然就不理会卢肇了。卢的自负耿傲,从他抵长安后自喻“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可窥端倪,更可从他中状元后嘲讽郡守的诗句“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中看得更为清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但卢肇身上也有不少闪光的东西,他说自己“门地衰薄……家空四壁。夜无脂烛,则爇薪苏;睡恨冥顽,亦尝悬刺。”唯“志在为儒,弱不好弄。”(卢肇《进海潮赋状》)其刻苦尚学,不事玩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歙州被免职后,他退居宜春城东,把现在的颜山命名为震山,以俸钱购得二顷地,同时又在颜山之西,现在的厚田河之南买了一块枫树林,“日与郡守高公游其下”,“罗鸟置兔,挟弹走马于其间”,并要高公下令“无得樵鱼于是。”(卢肇:《震山岩记》)其适情山水田园的心态举止,也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卢肇的价值是人文式的,他的夺魁与状元头衔,使他成为宜春地方的骄傲,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景仰,秀江河中之河州被呼之为状元洲,其所喜爱的石头叫卢石。对宜春的读书人,常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鞭策作用。但卢肇的人文价值远不止此,优赡的文学才能以及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流传下来的诗文,亦颇令人钦佩。如苦心孤诣 20 年研作的《海潮赋》,优美入微的《天河赋》。炉火纯青的上乘之作《题甘露寺》,都是他的代表作,尤其《题甘露寺》至今读来器局开阔,含蕴有味:“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一隅通雉碟,千仞耸楼台。林暗疑降虎,江空想度杯。……西蜀流湍尽,东溟日月开。如登最高处,应得见蓬莱。”类似的诗还有一些,如《澄心如水》、《风不鸣条》诗,皆有佳句,可吟咏赏鉴。但有些诗赋却不敢让人恭维。如被人誉为其代表作的《汉堤诗》,主旨并非反映襄阳百姓的民间疾苦,而是为郡守卢钧歌功颂德,且四句体简练有余,韵味不足。

《海潮赋》规制宏大,有汉赋气象,设问答难,如出一辙,并无创新。卢肇的独见,是认为海潮动因是太阳落于海中所致,更是荒唐可笑。但他能推测到海潮“其盈其虚,系乎月也”,却也颇具识见,并非平庸之论。《海潮赋》、《天河赋》的文辞是很好的,尤其《海潮赋》,否则不会引起唐懿宗的注意并下欶“宣付史馆”,但其思想并不闪光,可说是器局大而识见平,文辞美而所思浅。这个毛病几乎在卢肇的其他作品中都有表现,归纳到一句话,卢肇的诗文作品比较缺乏思想性和人民性,高度上不去,其仅有的艺术性文学性,也独木难支,使作品不能走入社会人生的深处,差点被历史淹灭,这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从卢肇的时代算起,一千二百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读那时的诗文。比如卢肇,还有宜春的易重、黄颇等,都很有隔膜的感觉,但真正的思想和艺术是不会使人感到陌生的。卢肇的俊挺协融,黄颇的圆熟古雅,易重的平和规整,都能给人留下印象,尤其郑谷精巧富赡,颇多不俗之处,也多具审美意味。但他们的通病也是一致的,缺乏汉唐气象中的雄放豪迈,更缺乏深入骨髓的悲悯情怀,那种强烈的报国忧民的志向,那种敢于超越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那种呐喊于底层、激发于民间的情愫,基本上看不见。是被漫长的历史吞噬了,还是在他们的灵魂深处,确实不具有这些高贵气质呢。从我们的阅读所得到的印象,我更倾向于后者。唐朝中晚期“袁州进士半江西”,但盛况却没有在往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代的一千多年中再次出现。这个群星灿烂的局面在宜春仅有一次,便空前绝后了,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呢。我们只能猜想,或许也就是这一类通病,阻碍了宜春即袁州文人的前行脚步,他们被历史之门卡住了。

卢肇的身后并不寂寞,尤其在袁州范围内,名声甚大,但人们多不甚了了,唯以状元公视之,并不知道其人格内涵。历代文人皆是誉其有瑰奇英拔之才,为人颇有节操,不愿奔走于形势之途,脱俗而立,同时政声不错,亦有政绩。应该说赞誉有加,毁贬则无。卢肇也确有过人之处,比如他的书法名震一时,唐代林韫在《拨灯序》中曾详论卢的拨灯法传自韩愈,他自己也求学之但终未得要领。此外,犹如很多中国文人一样,卢肇颇醉心于易经,比如在《海潮赋》中,他就直接以复卦、女后卦入文,这种特殊的兴趣,也与他宜春故乡故居的山水田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震山岩记》中就以“宜春郡东五里有山,望之若冠冕。……况在东方,如画震卦……”即将此山易名为震山,并将家园立建于此。至今宜春八景之一的钓台烟雨旧址,岩洞之巨石上仍刊刻着他的这篇文字,泼水即可见到,千年未泯其人其心,抚之令人感慨!

卢肇先后娶浙江富春郡孙氏姐妹为妻。1882 年出土于分宜文标乡唐代陈岳撰文的一块墓碑,其上的文字应该是最为真实的:“县君长姊,适于范阳公(即卢肇),不幸早逝,公寻继室于县君……”卢肇子女应至少有五人,墓碑上提到的即有卢融、卢邈、卢荣期、卢昌期、卢嵩期。所谓至少,是因为在卢氏家谱中,又提到有卢文秀、卢文光、卢文标三人,如无重名,则应是孙氏姐妹中的姐姐所育。令人惊异的是,孙光宗的《北梦琐言》中提到卢肇有一个女儿,在唐末大动乱中被南平王钟传娶为妻子,此事可能是钟传起于田畎时所为,从文中“乱离失身”一语中可看出,也就是钟传有强娶的意思,并非是卢家的意愿或卢女本人的初衷。故其诸兄弟还颇有怨言,认为钟传“非丈夫也。”其实瑞州府上高人钟传是江西历史以来仅有的握有实权的封王。他以年轻时与猛虎搏斗的赫赫声名,在唐末混乱中起兵占据江西,迫使朝廷封其为南平王。钟传掌管江西逾 30 年,其人虽无文化,却颇具头脑,崇尚儒佛,尊重读书人。在其治下,管理有方,人才会聚。在唐末大混乱中,神州大地战火频仍,生灵涂炭,江西却赢得了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此后,先为李煜的南唐,后为赵氏的两宋,留下了一块未经战火焚烧、生产发达的地盘。也可以说,江西人才在两宋的勃兴,与钟传是分不开的。钟传之崇尚文化,娶状元公千金为妻,应该说是其人心境的必然趋向吧。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卢肇已经没入历史的深处。他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领袖式人物,也不是一个英姿勃发影响深远的文豪。他平静狷傲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不是一个官员,也不是一个学究,而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和真正的状元公,让我们感到亲切和自然。他的悲喜剧,是那个时代的一场小型演出,结束并谙淡了,但我们却记住了,这是珍贵的,因为人们甚至不会记住一些大型演出。

(2012 年 11 月 8 日晨宜春) 6baW1N8vXtNeQYgIErQ8vuJxXw4/oNwq0aiucn8QTtZo6wWZ3jRTGcL7WNYHMg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