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年轻时不喜欢老庄的大而无当,但也不反感他们的放达,有时确也觉得天地人我之间,还是随性些好。

所以从未想过要选本集子来出。一些即兴的文字,姑且当成人生的痕迹,留也罢,不留也罢,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但这本集子终于要出了,既不是蓄之已久,其发必然,更不是有什么价值。其实只是一点私心罢了,还是不想抹去这些痕迹。这毕竟是自己走过的路,回头看看,犹如一瞥秋晚的亮色,觉得有些惊异且怡然,这便是要出这本集子的原因了。

第一部分美其名曰“人文演讲”,这是龚晓明先生的美意概括,究其实也只是一些工作报告,因为积习难除,谈了一点文化而已,算是博取了人文的头衔,那是当不得真的。第二部分属论文选辑,那倒是一些认真的文字,不过才识所限,究竟有几分内涵,那怕也只是自我壮胆的几声呐喊,至于可读性,就更不敢奢望了。第三部分的诗词,倒是有些真性情的流露,但亦不乏应时、应酬之作,嚼之如蜡,弃读可也。

但毕竟是文字,文字是神圣的,要对得起友人和社会。类似的责任令我想起我的父亲刘卓然,他对我的期许是殷切的。但我究竟也没做成几件事,甚至是小事。他作古近四十年了,我借此向他伟大的灵魂致意并示歉,没有他也便没有我的这些文字,这聊以塞责的涂鸦。感伤属于过去,感谢还在当下。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姜慧荣,没有她的支持与鞭策,一些文字和作为将消失于无形。父亲和她,是对我此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们,特别感谢办公室的同事们,龚晓明、汤水靖编辑运筹的辛劳,熊淑萍、周艳、任蕾润、赵琰校勘的繁杂,易滨秀、敖美蓉、欧阳富平提供的图片协助等。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想这些平凡的文字,不会有整队登场演出的机会。

我曾想构组自己的哲学思考,但终于落空。人是多么脆弱的一株小草,命运若不赋予其思想,从茁壮到枯萎,那也只是一株小草而已。

犹如鲁迅写的过客,一个过客而已。

2013 年 1 月于袁州 juu5RR2x+Hgv9J2M3onbbmhVIZvdBnWPfXXoEQUuG7t/4F3+JWGeymSxjxfTqn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