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民族复兴第一枪
——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专题讲座上的报告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 100 周年。1911 年 10 月 10 日,在中国的中部城市武昌,打响了彻底埋葬满清王朝专制统治的第一枪。正是在这一枪的带领下,古老的神州大地革命洪流风起云涌,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顷刻间土崩瓦解。

今天,我将从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两方面,对辛亥革命进行解读。我认为,老大、孱弱、黑暗的旧中国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民族觉醒的曙光,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特征。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整个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的第一个词是“老大”。“老大”是指中国作为民族国家所呈现的状态。所谓民族国家是指汉族形成以后的一种社会形式,秦朝以前不叫汉族,有华族、华夏族等说法,但是经过西汉、东汉 426 年的统治,开始凝结成一个独立统一的民族,这个民族就以汉朝命名。“老”是指秦始皇建立秦朝到清朝灭亡的这段历史,有两千三百年。中国的“老”是谓历史悠久,它积累了宝贵丰富的民族财富,但也沉淀了为数不少的民族糟粕,毒害损伤了民族的精神。“大”首先体现在国土面积上。中国国土在清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袤。元朝的领土比清朝更广,但太分散,缺乏有效的管理,且不是以汉族作为主体民族,所以史学界普遍认为,清朝时的国土面积是最大的。通过康熙、雍正、乾隆的苦心经营,清朝时期中国的领土达到了 1380 万平方公里,除了现有的 960 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还包括了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堪察加半岛,西北到达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包括蒙古国,以及西部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领土等等。“大”其次体现在人口上。中国历史上有四个人口高峰时期,一是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中国人口首次达到 6000 万,二是唐朝贞观之治后,再次达到6000 万。为什么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人口还是只有 6000 万呢?那是因为在这历史的演进中充满了战争、屠杀、瘟疫和朝代更替,导致人口起伏波动。三是明朝嘉靖年代,中国的人口首次突破一亿。第四次高峰是在清朝,到鸦片战争时全国人口达到四亿。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人口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进入到 19 世纪,中国衰弱了。第二个词是“孱弱”。“孱弱”集中表现在军事的落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基本上都吃了败仗。为什么中国衰弱到如此地步?众所周知,西方的觉醒得益于文艺复兴,而后科学发展了,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而中国还是农业国家,牛拉犁、人挑担,河里的船只靠风帆。反映在军事上,表现为中国军队无论是指导思想、士兵的训练还是器械,如长矛、弓箭、鸟铳、土炮等都非常落后。而英美的军舰是现代化动力,鸦片战争时英国只派出 4000 人的队伍和几艘军舰就征服了整个中国。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用火炮摧毁了中国最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军事的落后与失败造成了中国全面的败局,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被割让,赔偿日本 2. 3 亿两白银;《辛丑条约》中赔偿额度更是高达 4. 5 亿两白银。最让人心寒的不是巨额赔款,而是主权的丧失。第三个词是“黑暗”。封建专制主义家天下在清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王朝行将灭亡的前夜,朝野颓废,风雨飘摇,同治帝 19 岁驾崩,宣统帝 3 岁登基,清朝末期的几个皇帝都是慈禧太后妹妹家的孩子。黑暗还体现在封建礼教的严酷与荒谬上,最突出的是留辫子,既不雅观也不方便。还有对妇女的禁锢和迫害,比如缠小脚。社会黑暗、腐朽,到处充斥着鸦片烟的毒雾和赌博的幽灵,整个官场买官卖官之风盛行,腐败透顶。

我用老大、孱弱、黑暗来概括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的历史现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辛亥革命开始酝酿,直至爆发。

辛亥革命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民族初现觉醒的曙光。灾难深重、腐朽黑暗的中国如果不进行脱胎换骨的革命,那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古老的中国、步履蹒跚的民族开始发生巨变,洋务运动、百日维新等为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气象。“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但是如何学习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如何赶上去,一时出现了多种声音。有人认为落后的原因在于军事和装备的落后,也有人认为是慈禧太后的问题。但是中国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最根本的是国家的整个制度出了问题,所以必须推翻封建专制。

孙中山年轻时就怀抱大志,但他的思想也有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起初,他想请清王朝来改变中国,于是给李鸿章上书,阐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得到赏识,但是却石沉大海。孙中山在极度失望之余,萌发了革命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来源于同盟会的四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就是要驱除鞑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恢复汉族的统治;民权就是民主,创立共和,老百姓当家做主;民生体现在平均地权,老百姓最性命攸关的就是土地。

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成立了三个会。一是在美国檀香山建立的兴中会,以孙中山为首,主要成员是广东华侨;二是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以湖南人为主;第三是以浙江人为主的光复会,徐锡麟、秋瑾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赴日留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三个会后来组建成立了同盟会,组织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前最著名的是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牺牲的最著名的人物是林觉民和方声洞。林觉民被捕后受到两广总督张鸣岐的审讯,他慷慨直陈清王朝的腐败黑暗和世界潮流的不可阻挡。张鸣岐对他有个著名的评价:面貌如玉,肝肠如铁。但最后,总督还是下令将他杀害。这十次起义中有一次与宜春有关,那就是先进知识分子在湘赣边境组织的萍浏醴起义,最终被残酷地镇压。正是因为前面九次起义的经验积累,武昌起义的枪声一响,天下齐动,清王朝迅速覆灭。

辛亥革命也有它的弱点,那就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它推翻了清王朝,却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袁世凯当大总统并不是为了创立共和,而是要当皇帝。1915 年底,袁世凯恢复帝制,当了 83 天的洪宪皇帝,最后被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推翻。它不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因为孙中山闹革命要争取日欧美等帝国主义的支持。而中国的解放必须要反帝反封建,这种理论上的不彻底造成了革命的不彻底。

辛亥革命的主体是青年人。1903 年科举制废除后,大量年轻人到日本留学;同时,国内建立了大量新式学堂、军校,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正是来自留日学生和新军。黄花岗起义的烈士平均年龄在 20 多岁,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是同盟会的年轻会党,包括写《猛回头》的陈天华,还有邹容,以及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家,还有当年才 18 岁的毛泽东。

辛亥革命的第二个特征是知识。辛亥革命的主力军特别是领导阶层都是知识分子。进入 19 世纪,西方列强携带着他们迥异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工业革命的成果出现在中国,而当时的中国国民对机器、自然科学一无所知,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清政府大量向英美日派遣留学生,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钱玄同、刘半农都在日本留过学。正是这批留学生接受了新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新式的西方哲学思想和理念,归国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清朝政府的军队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主要靠八旗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湘军和淮军崛起,淮军是李鸿章建立的,是北洋军阀的祖宗。淮军进行军事变革后,开始为清王朝编练新军,按照德国的标准装备和改造军队。袁世凯更是用清朝的资金训练自己的军队,各省都开始效仿袁世凯编练军队,新军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知识分子。整个清王朝的新军为革命党培养了力量,所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后,全国各地迅速响应,湖南、山西、江苏等省马上宣布独立,清王朝寿终正寝。

这种知识的特点为 1918 年的新文化运动和 1919 年的五四运动做了充分的知识和思想准备,正是辛亥革命的这批参与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酝酿者。辛亥革命的思想特别是共和思想、三民主义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枪声开启了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唤醒了沉睡中的东方巨龙。

今天能与青年教师和同学们畅谈辛亥革命的历史和伟大功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中国的前途在青年,青年的前途在学习。我希望大家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1 年 10 月 11 日) fG57/CTx7vetvazSMpySryud7MtO7XMoQHK6E+rWfz/9ht1N0XsRX6YIvII1Qf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