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一项内容又可具体分为许多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中国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理解他人,集体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关心社会,为家乡、社会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育;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关系的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教育包括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坚定信念。理想教育应当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结合起来,和科学信仰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人生、事业等方面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

道德教育包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评判能力的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和环境道德教育。

纪律与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和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国防教育包括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教育;军民团结教育和对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在校生进行基本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他们初步具备基本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自觉地捍卫祖国的尊严、独立和统一。

民族团结教育包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宗教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那些世代相传、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弘扬下去。同时,要努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凡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外来文化,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管理和其他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思想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等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吸收。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

1.马克思主义立场教育

马克思主义立场教育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这种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使得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丝毫不能丢弃这个武器,在纷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把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不懈地对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是很激烈的。在思想理论领域,对事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分清是非、对于反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有神论、伪科学等错误的东西,决不能听之任之,绝不允许这些错误的东西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政治方向,分析各种错误思潮形成、传播、蔓延的现象,不断提高我们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和封建迷信、伪科学等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绝不让其自由泛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把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作为一个紧迫、重大的问题加以解决。

2.马克思主义观点与方法教育

(1)教育人们辩证地看待传统观念

不能把传统观念与旧观念直接等同起来。传统观念中包含着旧观念,但并非都是旧观念,而是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况:既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又有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既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优良传统,又有在“左”或右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错误认识;既有已经过时的内容,又有仍然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的成分。对于哪些腐朽的、错误的、过时的旧观念我们必须适时地抛弃,而对于具有合理成分和借鉴意义的观念我们应当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古为今用。而对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更要倍加珍惜,并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2)教育人们辩证地看待新出现的观念

新出现的观念并不就是新观念。虽然,新出现的观念中有许多是符合新情况和历史发展的新要求的,但也有一些并不符合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新时期,社会上既存在新事物,又存在旧事物,这种情况反映到人脑中,势必形成新旧观念的相互影响和交叉。另外,各种各样的人们都是依靠自己不同的人生阅历、思想基础,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角度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即使是同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人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一些新出现的观念并不能客观地反映现实,而是对现实作了歪曲的反映。还有一些新出现的口号、提法是“新瓶子装旧酒”。还有一些新出现的观念虽然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和积极意义,但尚未经过科学的提炼和概括,使用是要慎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帮助人们分析、鉴别各种新出现的、时髦的观念,不能简单地唯“新”是从。

(3)教育人们辩证地看待外来观念

在对外开放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条件下,思想文化领域八面来风,世界上五花八门的观念纷纷传播进来。对于外来观念,不加分析地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是不对的,但如果把自己觉得新鲜的一切外来观念都当成新观念,也是错误和有害的。

(4)教育人们辩证地否定旧观念、肯定新观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还是对新观念的肯定,都切忌绝对化。

应当看到,新观念与旧观念虽有质的区别,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旧观念中包含着对新观念形成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新观念也有可能转化为旧观念。因此,应当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科学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实现观念的创新。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加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随着认识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就会形成对世界总的看法,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世界观形成以后,又支配着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乱、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且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实践,从而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指导人们进行错误的实践,从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以科学。系统的世界观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2.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根本观点,它以人生为对象,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和看法。人作为有理性的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有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都会对自身境遇和命运进行思考,并在这些体验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对生活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人生观也往往是零乱、不系统、缺乏科学论证的。此外,由于人生观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不同的社会生活实践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现实人生观。这些现实的人生观有的积极进取,有的消极颓废;有的科学成熟,有的荒谬幼稚。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人生观教育,帮助人们在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中分辨真伪,引导人们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三)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合乎国情、深得民意的正确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着 13 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人均资源短缺、生产力不发达和发展不平衡,人口素质低下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是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比,我们仍然相对落后。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我们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才能使我国的物质财富充分涌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行改革开放,都具体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

1.中国革命史的教育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互勾结,把中国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史。中国近现代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的教育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征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外交体系,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强。然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也有过失误,经历过不少曲折。所遇到的犹豫与困惑,归根结底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搞清楚。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既不能凭主观臆想,也不能从书本中找到,更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经验,只能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和政府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保证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重大成绩,人民的消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成就,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台湾问题也有了历史性的进展。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政策教育历来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形势教育包括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教育。通过形势教育,能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事业的信心。政策是实现党的路线的行动准则,是党的一切实际工作的出发点。通过政策教育,能使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做到更加理性、心中有数、自觉地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

1.当前基本国情和形势教育

对国情和形势的看法必须有辨证的态度。既不能妄自尊大、盲目乐观,又不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国内和国际面临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首先,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率连续多年保持 7%以上的高速度,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次,我国从人口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中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时期。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比较优势,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竞争力的空间很大,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人口机遇。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生育率政策,人口的关键问题正逐步从总量问题转入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素质提高的巨大弹性以及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使中国具有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知识产出能力的潜力,从而弥补了中国在发展中资本和技术的相对不足,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再次,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进行,使中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社会结构转型是一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立力量。中国改革之初,社会结构的弹性很大,其变动具有很大的空间。当改革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时,整个社会很快充满了活力。农村中技术对劳动的代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集中,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收益。社会结构变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将继续产生着重要影响。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已渗透到我国的生产、流通、金融、能源以及各种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力量。全球化使中国利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迅速形成发展为世界一般制造业的中心。最后,对外开放,中国走向世界和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合作。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还采取“走向世界”的步骤,通过海外投资、兼并、合作、援助等参与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特别是中国采取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合作战略(坚持互利合作的务实做法,不使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成为合作的障碍),为中国赢得广泛的外交空间。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难题。主要有:一、“三农问题”仍是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农民的收入增长过于缓慢、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缓慢,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较为落后。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收入差距迅速扩大,给人们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隔阂。三、就业问题依然严峻。高位就业市场的竞争与低位就业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失业群体年轻化。四、环境、资源与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资源和能源的供给,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经济安全又不得不主要地依靠国内的资源和能源。这样,环境资源与快速发展的矛盾就出现了。

2.当前相关政策教育

根据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形势,党和政府的对策是: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来解决人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当前,许多困难和矛盾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具体缘由,但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仍然是由于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平衡所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对于我们有着 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远远得不到满足的,只有通过发展,使我国解决这些问题的财政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才能从根本上应对各种困难和矛盾。

(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

在改革发展中,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坚持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实惠,这是改革发展能够继续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当前,我们在发展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状况已经成为制约的障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上述五个领域实现统筹发展,才能使发展保持强势的后劲。

(3)在发展中注意化解新的利益和价值冲突。

我国在发展中所出现的新的社会矛盾总体上还都属于利益格局的调整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方面,我们要关心群众生活,克服官僚主义、高高在上的思想作风,关注这些矛盾并积极化解这些矛盾,尽力避免新的矛盾出现或导致矛盾的严重冲突;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矛盾和社会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创造社会稳定、祥和的政治局面。此外,我们还应当关注深层的价值冲突问题。目前,市场化的过程带来了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在不同的地域人群、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年龄段人口中,对一些社会的重要价值认同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将成为未来社会矛盾的深层影响因素。因此,利益的协调和价值的整合是我们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同时注意的两个方面。

(4)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做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

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历史背景下执政,这就面临着其自身建设等一系列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有效消除党内腐败现象?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决清除腐败,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这样,中国共产党才有生命力,才能永保其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六)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东西。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科学发展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既是我们推进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

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S9bj8BZjoKZiB9OFvJ7LWX6imq+UCqtTg69jj5DH5TV8UFcdXpTcPGaZubkYx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