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附录
基础新闻采写修课学生基本资料表

基础新闻采写修课学生基本资料表

姓名:性别:学号:班别:班分配组别:

联络电话或短号:本班(组)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问你如何接收新闻资讯?看哪个电子报、报纸或其他?如何去看(自己的宿舍电脑、图书馆、其他)?

你每周约花多少时间阅读新闻?或你每天花多少时间看新闻资讯?看哪一部分资讯花最多时间?

最常看的是哪一媒体?(电子报、报纸、电视、广播或其他?)

最常看的哪媒体名称是?

自己喜欢看哪一类的新闻?(哪一类的新闻比较有兴趣?)

将来如从事新闻工作,希望采访哪一条路线?(如时政新闻、体育新闻)为什么?

未来希望从事何工作?职务?

自己的优点是什么?

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这门课希望学到什么?

第三节 学生修读《基础新闻采写》时的疑惑与问题解答

认识新闻:

问:新闻稿和特稿有什么区别?

答:新闻稿在内容上报道事实,绝对客观,不容许有任何的推断及记者个人的意见;形式上严格按照倒金字塔的要求,将新闻重点内容放在前面来写,即导语部分突出事件的重点。特稿也称特写,有时间性和新闻性,时间性不一定是指新鲜的事,也可以冷饭热炒,把过去和现在的事件结合就是时间性。特稿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并且带有更多主观的因素,对事件的追踪更加深入。

问:为什么课本上常提必须坚持“一事一报”、“一人一报”的原则?能否在报道完一个主题后,再加入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几个资讯点?

答:“一事一报”、“一人一报”是为了让你的文章简洁明了,读者没有时间也不愿意读你通篇累赘的文章。在一篇新闻报道的文章中,只要你将一个主题解释清楚即可。如果你真的有很多有价值的资讯,你可以分多篇文章发布。在一场记者会或演讲中,记者通常能够写出好几篇与众不同的新闻稿来,这其实就看你观察事件的视角和对新闻事件的敏锐程度了。

问:何谓平衡、公正的报道?一定是五五分成吗?

答:不一定。平衡报道指的是保持中立。如在法律上,对犯罪嫌疑人,两方证词需要公正报道,不能偏袒某一方。如果截稿时间很赶,没有另一方的观点,要写明:拒绝采访/电话无法接通等。

问:报道中如何对待有价值的资讯源和匿名信息源?

答:这个方面涉及书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问题,要根据所处报社的具体要求来决定。对于有价值的资讯源,如果一定要写出报料人的姓名,那得先告知报料人,询问是否同意,至于公众人物则不必。但是实际情况下很多时候为了保护报料人的权益,往往会隐藏姓名,不过记者要确认资讯的可靠性。至于匿名信息源,不是完全不可用,涉及隐私、道德或法律问题可以用匿名信源。另外,可以根据匿名信源提供的线索继续追踪下去,找到愿意公开信息的信源。

总之,消息来源不一定要写出来,要看情况,如员警私下透露讯息、重大人事案的消息来源可以不讲,但要向主管提供匿名者姓名、电话、地址以备查。

问:为什么信源要分级?是哪一个更为可靠?政府部门调查机构作为一级信源,是否凡事都最可靠?

答:信源分级是根据协力厂商的“效力”与“权威”程度来分的。但并非完全要按照一级、二级、三级来判断信源的可信度的。比如说有些时候权威的卫生机构检验出食品是安全的,但最后百姓却因为吃了那类食物而中毒。那些所谓的“权威”在民众中可信度就不强了。因此也要求记者在权衡协力厂商意见时如何让自己的报道更中立客观。

问:平时收集整理资料,我发现我做的很乱没有规律,应该怎样归类这些资料呢?

答:你要对你收集的资料分类,也要有侧重点去收集。你是向国际新闻方面发展的话,就要多留意国际上的大事。比如说,你可以分地区,东亚、东南亚、西亚、北美等,也可以特别的分成和中国的关系,然后再在下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你也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新闻的话,就多点去查找有关的背景等收集一起,以后作为个人的资料库是很有用的。在平常关注的时候,要把看到的有价值的新闻放进这些资料夹里,也可以多练习一下写一写评论。

如何采访:

问:不管是采访者还是受访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报道中要如何把握使用“感觉”的问题呢?

答:采访能体现记者的个人特色和独特视角,从而吸引读者选择阅读你的文章,但由于“感觉”问题太通用了,每个记者可能都会发问并得到同样的回答,这样采访下来得到的都是同样的素材,记者就难以写出特别与众不同的报道去吸引读者。因此,记者在提问时,要以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角度提问,并非单纯地问“请问你对此事有什么感想或看法?”使用不一样的问法,就有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并且根据答案深入挖掘,很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之外的资讯,从而写出一篇与众不同、更能吸引读者的报道。

问:在采访中遇到了突发状况,比如嘉宾拒绝而造成采访无法进行,应该要怎么办呢?

答: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和考验学生的控场能力。大家在采访前就要先考虑到这种意外如果发生,应对措施是什么。我的建议是,首先要道歉,先要把气氛缓和下来,然后尽量使采访能够进行下去。若实在无法进行,则只好被迫取消,但离开前还要表达歉意,最后最好写一封致歉信给受访者。

问:我在采访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先入为主地带有自己的观点,再去有倾向性地提问,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答:首先要明白,你采访一个人,采访的是他的看法而不是你自己的看法。所以你不应该引导他的观点。可是在小方向可以引导一下他,例如说,他回答得不清晰,支支吾吾的,你就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引导他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

如何写作:

问:新闻的 5W1H要素是否应该要放在导语里面?

答:要看报道的物件和性质,像是讲座这种时效性不强的报道就不需要写出具体时间(X月X日早、晚)。导语要放的最主要的内容应该是演讲的主要内容,5W1H中的一些部分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是像发生火灾一类的社会新闻就需要尽可能写出具体发生时间。总之,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选取最能够激起读者兴趣的一个具体方面作为篇章的主要描述内容,前面讲重点,不要太多描述,内容要与后文连贯。

问:记者写稿时可不可以改动对受访人的直接引语。如受访人表达不清,记者又想将该段话作为直接引语,可以改动吗?

答:记者可以进行改动、概括,但不能作为直接引语使用、直接引语最好是须原封不动一字一句都是受访人讲出来的,如果用作直接引语的话,有的甚至连咳嗽声,语气词都要一字一句照用,因为直接引语体现的是受访者最深刻有意义的话,就算是语气词也体现受访者的情感和肢体语言。

问:书本上说“新闻写作忌讳像论文一样,过渡过于明显”,其中一点建议是使用小标题过渡,但老师也说过记者写作时是基本不会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的,那是编辑在编排文章时多会用到的。那请问记者在写作时究竟是否应该使用小标题呢?

答:记者在实际写作中是较少会用到小标题这种形式的,大多数情况下小标题还是在编辑编排记者原文时出于对版面设计、文章的可读性等情况考虑后,认为小标题更合适才使用的。若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就运用了小标题,那么就会给编辑在编排文章时增加了难度;而且一旦报道的角度或方向不符合报社的一贯做法,使用了小标题的文章较难修改,或会被直接弃而不用。不过,也有媒体可能也希望记者标出小标题作为参考。

问:在一篇报道里,人物的称呼应该怎样使用?

答:新闻稿在导语中可以在报道人物前安上头衔,如汕头大学教授某某某,不需要做详细的介绍,而不要直接说某某某,这样就显得很突兀。如果需要做详细的介绍可以在正文中做介绍。报道中,可以说人物的全名、全名加身份(陈XX教授)、姓氏加身份(陈教授),不要用学长、师兄一类的称呼,因为记者和新闻人物是平等的关系。另外,不要通篇都使用同一个称呼,要交替着使用。

问: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去培养写好一篇体育新闻报道的能力?

答:首先,每天阅读并比较一定量的体育新闻,即可学习记者的写作和报道手法,也可增加对体育赛事的经验积累。另外,在报道时,除了基本的新闻报道原则之外,一个报道体育新闻的记者还应该要做到了解比赛规则,知道比赛的相关内容,专业术语等。而且还要对相关的体育界的人物有一定了解,要提前收集资料,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相关事件,性格等。如果是团队比赛的话,就要了解该团队的基本资料。总之,在报道一则体育新闻时,一定要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去了解你要报道的对象。

问:在一篇文字有限的演讲新闻中,如何抓住演讲要点,传达给读者所需资讯?

答:在去听讲座前,要预测该次演讲的角度。如果你所预测的角度都没有涉及,或者说演讲内容很有新闻价值,你就要扔掉事先准备的问题,另起题目发稿了。听讲座的时候,要关注某个特定问,不能单纯地做一个讲座流程的记录,演讲者讲座中的学术研究内容应该被包括在报道中,最好能抓住一个重点展开,不要把要点全部都罗列。

问:现在新闻中有很多吸睛“标题”,标题起的很新奇,但很多只是为了吸引读者,在这种一味追求阅读量和实事求是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

答:标题可以夸张点,因为这样确实可以吸引读者。但标题一定要与内容相符,如果能做到标题新颖又能够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那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不能文不对题。选标题一般是编辑的工作,记者所要做的是如何将事实客观地报道出来。 clKF3a6dR0iFt+M5Kbhb5eX03KWmP7raKWnFecvM6LZbcU3lHoMOKX/CrkhQlf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