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考量设计
(序二)

张学忠

对于设计,特别是艺术设计,我们有太多说不清理还乱的问题,而任何严肃认真的思考,都将成为我们逐步接近设计的引子,并由此引申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设计行为应该遵循美学原则还是功效原则,从现代设计诞生之初就一直是不同设计师争论的一个焦点,设计应该人文艺术化还是科技理性化,至今我们仍然难以找到普遍认同的答案,就像我们今天谈论包豪斯和乌尔姆时,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我们的设计是应该民族风格化,成为独立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还是应该国际普适化,成为地球村诸多文明交流与矛盾和解的媒介,是我们这个时代讨论最多的一个设计话题。尤其是当一个民族自信心和财富力量膨胀的时候,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案甚至会被上升至道德和价值判断的层面。而设计师,如果仅仅致力于职业操守竭力为客户和消费者服务时,也会被批评家质疑,设计师难道不应该为文化复兴和道德重建承担责任?设计师难道不应该为我们今天过度的消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恶化承担责任?是的,设计应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主义者的事业,设计师应该是我们诗意栖居的建构者,但是,相信许多从事实际设计实践和现实理论研究的人都会问:怎么能够?

也许这仅仅是关于设计许多难以说清理顺的诸多问题中的一部分,但我怎敢期望更多呢。任何试图寻找可以终结一个设计问题的努力都不啻为天真的异想,设计本身就是矛盾的化身。而且以上问题的出现并不会成为阻挡设计发展的障碍,相反,整个现代设计史就是一部充满论战的批评史,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得到充分的思考和争论,设计才会呈现出她应有的样貌。或许,这正是王立夫在《器物:美的思考》中为何多从边缘考量的原因。

作为同窗四年的大学同学,王立夫对于设计的深入思考和成果积淀让自己也感自豪,而答应撰写序言的任务却让自己汗颜并焦灼数日。近年来自己荒于读看设计专业的论文,看到他发给我从传统造物文化到当代设计的系列文集,体味文中透露出的感性抒写和理性沉思,让自己深深感佩。中国的当代设计需要本土化、多元化,设计理论研究更需要在排除跟风步潮、原教旨主义方面有所建树。很显然,王立夫的这本文集有理由成为我们逐步接近设计应然的一个引子。

2013 年 4 月 6 日 l8H0zNud6fN+p9J82GDtgPnEvD6pdgm2wEHecP35o81vjMEcccY34rF7pl9IUc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