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关于边家林类型的确定

长期以来关于马家窑文化的分期和包含的类型,学术界多有分歧,马家窑文化的分期,按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一般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即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阶段、三种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马家窑文化”条目中也指出,马家窑文化一般分为马家窑、半山和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实物资料的增加,上述三类型已经明显不能够容纳下马家窑文化的所有器物。当然,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新的文化或类型名称的出现和淘汰,都属正常。

图 9: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鲵鱼纹发展演变图示

图 10:马家窑文化变体鱼鸟纹到旋纹演变图示

前面已经就马家窑文化的源头和石岭下类型的归属进行了论证,因此,把石岭下类型纳入马家窑文化,它属于马家窑文化的早期阶段,是马家窑文化最早的类型。另外,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加,表明在马家窑和半山两类型之间存在着一些过渡性器物,这些器物以康乐县边家林遗址和武都掌坪遗址为代表,原来它们都被统一归入马家窑类型,但是从近 20 年甘肃各地出土的马家窑彩陶器物来看,它们和马家窑类型体现出较大的差别,似乎二者之间有必要再进行细分,在马家窑和半山两类型之间再分出边家林类型或许更加科学。

1981 年发掘的康乐县边家林墓地出土的一批器物较为特殊,后来发现的小坪子遗址,武都掌坪遗址出土的器物都与边家林高度相似。它们既和马家窑类型差别较大,又异于半山类型,另设类型有利于彩陶研究的深化。实际上,对美术考古学和彩陶研究非常之深的张朋川先生认为应该以边家林,掌坪等遗址为代表单列一新类型,他在其著作《中国彩陶图谱》中把马家窑文化列为文化三,将掌坪、边家林等遗址出土的陶器单列为(文化三,3),位于马家窑类型(文化三,2)和半山类型(文化三,4)之间。

边家林一类的彩陶既异于马家窑又异于半山,“这一时期不仅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自身的文化特点也很鲜明。陶器以壶为主要器形,出现并流行单耳器。” 边家林一类的彩陶独特的重点在于彩绘上。首先,从彩陶着色上看,马家窑彩陶以黑彩为主个别兼具白彩,而边家林以只饰黑彩为主,个别红黑两彩并用;其次,从彩陶图案上看,马家窑彩陶以旋纹、水波纹、同心圆等曲线构成的图案为主,线条匀细,饰彩部分和不饰彩部分宽度非常接近,图底面积对比均衡,体现出工笔画般柔美细腻的艺术感受。而边家林彩陶除旋纹、水波纹、同心圆等曲线构成的图案以外,还有大量的十字纹、米字纹、折线纹、网格纹等直线为主构成的图案,线条宽窄变化剧烈,饰彩部分图多底少,面积对比夸张,体现出因对比强烈产生的大开大合的美感;再次,从彩绘骨式法则上看,马家窑彩陶中圆点定位的骨式法则在边家林中不见,边家林多以上下层次划分中的粗线为骨式,水平方向上对称分形,完全不同于圆点定位曲线流转的马家窑。另外,马家窑彩陶中没有的黑红彩加锯齿纹组合,在边家林彩陶上已经出现,这种半山彩陶的典型装饰风格证明了边家林和半山的前后继承、替代关系。而边家林彩陶也不同于半山,一是,边家林不见半山类型中最常见的神人纹,半山不见边家林类型常见的折线纹;二是,边家林类型通体装饰的典型装饰手在半山彩陶中几乎绝迹。所以从彩陶艺术研究角度出发将边家林另列类型是很必要的。

如前所述,关于马家窑文化的分期和类型,应该在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阶段、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增加石岭下类型和边家林类型。石岭下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和边家林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中期;半山和马厂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晚期。 DxZszs6ZhnWNL5wfAI5COShBf3a8Jf91mnENKPsTWXgqCHDYvVzHIr54R2rE27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