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谈马家窑文化的源头和类型

马家窑遗址由瑞典学者安特生于 1923 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由于安氏最初认为该遗存是仰韶文化的一种地方类型,为了与河南、陕西的仰韶文化相区别,故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1944 年,夏鼐先生到甘肃进行实地考古发掘,认识到所谓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应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址作为代表,另定名称,始有马家窑文化一词。在 1961 年出版的《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上开始正式使用马家窑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名称。

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 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前后持续接近 2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在甘肃东部的泾河、渭河上游及西汉水、白龙江流域也有不少遗存。马家窑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变化、绚丽多彩,是远古先民创造智慧的完美体现,是世界史前文化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造物奇观,是我国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享有“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的美誉。它辉煌的艺术成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以来关于马家窑文化的归属、源头问题,以及和其它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D/YYKs1Vt69T4y/iC+Bpj+6XOiMxx+L1/20pKlCNOYmU5ywtx6DHPgAI4xo5zd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