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90 年代末,学者们在反思数百年来的戏剧观与中国戏剧史的现代书写时,曾敏锐地指出:人们大多只注意到了中国戏剧史的明河,而忽视了其潜流,诸如民间戏剧、少数民族戏剧与戏曲的关系,戏剧与宗教、民俗的关系等。 这一观点启发我们,传统戏剧的演变史异常的丰富和复杂,戏剧史的潜流也不只有一股。以前我们认为是支流的,也许恰恰是主流。譬如,以前我们将文人的创作史、戏曲文学史视为主流,而将艺人的口头创作史、舞台表演史视为细枝旁节,甚至根本无视它的存在。现在看来,历史的真相也许并非如此。自戏曲成熟以来,由宋至清代前期,口头创作一直深潜于民间,或者为文字剧本所遮盖。然而,只要仔细探寻,在历史和文字的缝隙间依稀可见其活动的身影。至清代中叶花部乱弹兴起,这一条暗河才涌出历史的溶洞,真正显露其庐山真貌,并呈现出旺盛长久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