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口头剧本的产生及其成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学者们在研究中国戏剧的起源、形成时,随着对戏剧本质、戏剧定义、戏曲与戏剧的区别等问题讨论的深入,非常关注“起源”、“形成”、“成熟”等几组概念的内涵及其运用。 因为,对这些概念本身的不同界定和理解,涉及对中国戏剧形态演变的不同判断和认识,如果不厘清这些概念,就可能产生“关公战秦琼”的混乱局面。

同样,在探究口头剧本的“起源”、“形成”时,亦有必要区分其内涵。在绪论中我们指出:“口头剧本”是指在表演过程中生成、使用的,以口头为传承媒介的剧本样式。即兴性、非文字化是其与书面剧本相区分的本质属性。因此,本书所谓“口头剧本的起源”,其内涵为:蕴含即兴因子、以口头为主要创作与传播媒介的“前戏剧”或“真戏剧”的出现,即意味着口头剧本的起源。在戏剧研究领域,“形成”自然不同于“起源”,也与“成熟”有别,“形成”是指戏剧“成熟”之前的状态和过程。 有的认为是指“一个事物已经具备了它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特征”,“戏剧的形成便是当它具备了代言体的摹仿功能,同时又拥有演员和观众这两个因素之后。” 这里暂且不深究何谓“戏剧的形成”。具体到“口头剧本的形成”,应该与王国维所云的“真戏剧”的出现相表里,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口头创作的表演脚本能演述有一定容量的完整故事,并且是可以重复使用、上演的。可以说,口头剧本与戏剧形态史的演变形影相随,在戏剧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CwxIbja89qbhWK7o+SQY/uGSG5rN5awTdGCHMu9RKLLxNP54AEqzwzDFEtEb4Z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