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糟粕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既有许多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也有许多不能继承、需要批判的糟粕。

一、愚忠教育

在古代,虽然孟子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但是,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孟子的观点毫不现实。

封建私有制决定了国家是帝王的私有财产,帝王是国家的代表和象征,王法就是国法。孔子就极力维护这种体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须上下分明,不能“犯上”。《诗·小雅·北山》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爱国,必须忠君;忠君才是爱国。被皇帝重用,就是被国家重用;报皇帝的恩,就是报国家之恩;为皇帝而死,就是为国家献身……这些已经成了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统帅下,爱国主义教育,基本上就是忠君思想教育。被赞为反帝英雄的清朝大臣左宗棠,因受道光皇帝的重用连连高升,便感激涕零地说:“我一书生乖窃至此,从枯寂至显荣不过数年,可谓速化之至。绚烂之极正衰歇之征,惟当尽心尽力,上报国恩。”

康熙皇帝在读《离骚》时说:“读《离骚》,当识其大意所在,屈原以忠君爱国之心,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微文见志,一篇之中三致意焉,遂为千古风骚之祖。”

在帝王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帝王的价值观支配下所形成的伦理道德,也必然是以对皇帝是否忠诚为根本标准。于是,“犯上”既是最大的不忠,也是最大的对道德的背叛。皇帝的话是“圣旨”,圣旨必须无条件执行,乃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君叫臣死,是“赐死”、是皇帝的“恩典”,被“赐死”者还得高呼“谢主隆恩!”如果君叫臣死臣不死,就是最大的不忠,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十恶不赦。

总之,封建社会把爱国与忠君混为一体,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忠君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做法,必须批判、必须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社会反对个人崇拜,就是对封建社会把爱国与忠君融为一体的思想的批判。

二、愚孝教育

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孝心教育,以至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古代中国的孝心教育,既有值得继承的精华,也有需要批判、需要抛弃的糟粕。

古代的孝心教育,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愚孝。愚孝与愚忠一脉相承,都是封建私有制的产物。封建私有制社会,把国家视为帝王的私有财产;在家庭里,把孩子视为家长的私有财产。愚忠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愚孝讲“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因此,什么是最大的“忠”?就是绝对服从圣命;什么是最大的孝,就是绝对服从父命(包括母命)。

古人讲孝,是讲孝顺,是以“顺”为孝。现代人讲孝,是讲孝敬,以“尊敬”为孝。以尊敬为孝,不是盲从、不是愚孝,儿女对父母要尊敬,但有不同意见可以用尊敬的态度和方式提出;可以既尊重父母的意见,也保留自己的看法。以顺为孝,那就是无论父母说的对不对,儿女都必须听命,都必须顺从,即使父母做的明明是错误的,儿女都不能说错,否则,就是不孝。如果指出父母的错处,就是犯上。犯父母之上与犯皇帝之上一样,都是大逆不道,都要受到口诛笔伐,要受到严厉惩罚。

在愚孝教育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荒唐的、可笑的、违背情理和人性的孝子和“孝事”,最典型的如《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子”等。

有的地方对于传统的孝心教育,不加选择、不加批判,原封不动地搬来教育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比如:把二十四孝的故事刻画在公园或大庭广众之处作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要求儿童和青少年诵读《弟子规》等。

《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社会愚孝的典型和榜样,鲁迅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批判过。他在回忆录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中,谈到他童年听二十四孝故事的感受时说:“我听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三、读书做官 名利教育

古代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教育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的目的,就是中举做官、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名利双收。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名诗名句,都对学童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代的读书人,几乎都是为中举登科、衣锦还乡而刻苦学习。许多家贫学子,之所以能忍耐“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孤苦,大多数都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扬”。

读书做官,本没有错,任何时代的官员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我国现在招考、选拔公务员也强调文化科学教育素质,所以,问题不在读书做官,而在于做官的目的。在私有制的时代,家庭、学校、社会及各个方面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其目的都是为私——一举成名天下扬、获得黄金屋,得到颜如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名利双收。

最近几年,有的地方大力宣传《二十四孝图》、《弟子规》等传统家教读物,有的中小学和家长,还要求学生诵读《弟子规》,这种不加批判的全盘接收古代传统的做法并不可取。

在批判传统家庭教育糟粕的时候,有两个问题需要划清界限。

首先,要分清封建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新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质上的区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都把热爱新中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结合起来,把忠于祖国与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教育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与封建社会把爱国教育与忠君教育结合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先锋队,过去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领导核心,今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爱党、爱国、爱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完全是一致的。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的教育融为一体;必须把教育孩子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其次,要分清古代教育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与现在教育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的本质区别。古代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十分重视教育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而刻苦学习的目的,是中举做官、衣锦还乡。今天,我们也十分重视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也鼓励学成后报考公务员及其他行业的员工,也宣传通过刻苦学习改善个人的、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命运,但是,今天教育鼓励儿童和青少年刻苦学习,是为了建设强大的祖国。因此,孩子无论将来是当官还是成为其他行业的员工,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当然,国家建设好了,个人的、家庭的生活及命运自然都会得到改善。

以上两个问题,是在批判传统家庭教育糟粕时需要特别分清的是非。 0OF1B2QxRmOcI3nvy+AA+RlG6KbmqM5JbZ0LNJOXBKa2YwgGPh8YLY9gXoa+VMK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