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家庭、家庭教育

一、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恩格斯吸收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把家庭演化的历史形式分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血缘家庭,是人类从杂乱性交原始状态之后确立的第一种群婚制家庭形式。

“普那路亚家庭”,是摩尔根用夏威夷语punalua命名的。punalua意为“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所经历的第二种基本的家庭形式,也是群婚家庭发展的最高形式,其特点是若干同胞的或非同胞的一群姐妹,与其他群体的一群男子结成婚姻和家庭关系。因为丈夫们和妻子们之间都互称“普那路亚”,所以叫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婚家庭,是人类在原始时代所经历的第三种基本的家庭形式。对偶婚的特点是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这种对偶家庭具有双重属性,相对于群婚制而言,它是相对稳定的个体婚;相对于一夫一妻制家庭而言,它又带有群婚遗迹,是一种不稳固的婚姻家庭关系。

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以私有财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产物。这虽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婚姻与财产形成了十分紧密的关系,以至于婚姻关系变成了商品买卖、金钱交换的关系。恩格斯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不可能有真正的以性爱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只有在私有制消灭以后才会有真正的建立在性爱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

从普那路亚家庭形成以后,无论家庭形式如何演变,都担负着养育职能、赡养职能、经济职能、教育职能。

养育职能,指结成婚姻家庭关系的夫妻,担负着生育、抚养子女的责任。这正如恩格斯说的,“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页)

赡养职能,是指成年子女对年老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

经济职能,家庭的经济职能,指家庭所担负的组织生产,创造财富、储存财富、消费财富的职能。家庭的经济职能是一定社会生产发展的反映,在以狩猎及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时代,家庭是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而到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组织生产的职能便主要转由社会承担,家庭组织生产的职能便逐渐缩小和弱化。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子女、晚辈的教育和影响。家庭产生以后,生育抚养儿女的父母和长辈,为了自身的需要,也为了使儿女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自然地担负起了教育儿女的职能,故有“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之说。只不过最初的教育仅是以传授生活技能、生产技能而已。

由于教育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家庭里,所以,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中就说“教以家为先”。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等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靠家庭教育已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于是,家长或族长就把有一定专长的人请到家里协助或主持对孩子的教育,这就产生了专门担当教育职能的场所,学校的前身——“家塾”或“私塾”;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教师。在古代,由于人们把西方视为最吉祥、最尊贵的方位,请来的教师都让其坐在西方,故教师又被称为“西席”或“西宾”。

“私塾”的教育形式,由于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教若干个孩子,专职教师的知识技能也比家长更为专业、更为丰富,因此,私塾教育比只由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随着生产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又更高了,仅靠请到“塾”里来教学的个别教师,无论是教师的知识才能,还是培养人才的数量,都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按“班级”、分学科进行教学的机构——学校(古代称“序”或“庠”)。这种把学生集中起来、由多位有不同特长的教师分班进行教学的形式,即学校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

私塾和学校的出现,是教育事业和社会的一大进步,私塾和学校不但把一部分教育职能从家庭教育中分离出来,而且,扩展了家庭教育无法担负的许多教育职能,使受教育者能够受到更多更广的思想品德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教育。

虽然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有了更多的优越性,但是,它始终、也永远无法完全取代家庭教育的作用。 5iDnn2P+LH+dWw/WAKhD1q3iDUxxZCaEs+yXvC33ytB1rdGwb7cecZu+CLsxdv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