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任务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种教育的条件、特点不同,其教育任务又各有其侧重点。

家庭教育的条件、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即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子成人、助子成才”。

“成人”是一种通俗的、笼统的说法,或者叫“会做人”,或者说是“人品好”。“成人”的、“会做人”的、人品好的人,包括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性格等。所以,对孩子进行“成人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性格等的教育。

家长怎样才能自觉地担负起、做好对孩子的成人教育呢?

一、树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

人才观,指人们对人才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即什么是人才。关于对人才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能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的就是人才;有的认为能当官、能赚钱、有某方面本事的就是人才;等等。这些都是片面的人才观。正确全面的人才观是“人才”乃“成人”之“才”。正确全面的人才观认为人才包含“成人”和“成才”两个基本因素,即:良好的人品+一定的知识才能。也就是德才兼备。

二、认识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家长最理想的目标是孩子既成人又成才,成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退一步讲,如果孩子将来在才能上没有大的发展,没有成为突出的人才,起码也应该成人,有比较好的人品,能够在家做个好儿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将来长大就业了做个好员工。这既是国家和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家庭和睦幸福的基本保证。大量事实说明,一个人只要成了人,有了好人品,即使未能成“大才”,未能为“门庭生辉”,未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大的贡献,但起码是个好公民,是个合格的普通劳动者,而不致于给家庭制造麻烦,给国家造成负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反之,一个知识和才能高的人,如果没有成人,没有起码的人品,他就可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非作歹,给家庭、给社会、给国家制造麻烦,甚至会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才能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危害国家。那些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伪劣产品、进行犯罪活动的人,就属于这样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没有成才的人,最多说可惜了;而未成人的人,就不是可惜的问题,而是可恶、可恨、可怕的问题。

三、相信成人的孩子成才的希望更大

大量事实证明,成人的孩子更有正确的成才目标和方向,更有成才的强大动力,也就更有成才的希望。

四、充分发挥家庭“成人教育”的优势

孩子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世,具有什么样的人品,首先是从朝夕相处的家长那里学习来的。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就深有体会地说:“母亲不识字,但是她对我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我本人的个性和作风,受父母的影响都很大。”“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等说法,说的都是人的性格、品格,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潜移默化的熏陶最大。家长要充分发挥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人品的形成影响力大等优势,抓好孩子的“成人教育”。

五、明白“成人”教育的内容

家庭对孩子的成人教育,其内容就是教孩子在三种场合会做人。

1.教育孩子在家会做人

教育孩子在家会做人,关键是培养他们对父母(包括长辈——以下同)的爱心。

对父母长辈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做人的主要标志。从小知道父母养育之恩,对父母有爱心、孝心的孩子,就是在家会做人的孩子。反之,那些从小对父母没有爱心、孝心的孩子,在父母面面前骄横无礼、自私任性、称王称霸,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自己的欲望和享乐而要父母节衣缩食、紧勒裤带“作奉献”、“作牺牲”的“宰老族”,便是在家不会做人的孩子,便是该众人唾骂的没有心肝的无义孽种。

对父母的爱心、孝心,具体表现为对父母有强烈的同情心、高度的责任心、自觉的报答心。爱父母的孩子,他们会努力减轻父母的辛劳,尽力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努力实现父母和长辈的期望。他们会因给父母带来欢乐而欣慰,会因给父母带来希望而幸福,也会因给父母造成麻烦而内疚,会因增加父母的负担而惭愧。

对父母真正的爱心,必然会表现为对父母有文明礼貌的习惯、愉快接受父母教育的习惯、尽力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料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习惯、自觉刻苦学习的习惯。

对父母有同情心、责任心、报答心,养成了上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就是在家会做人的孩子,就能给家庭带来希望和温暖,就是名副其实的小太阳!

下面一位小学生的作文,不但反映了小作者是在家会做人、在学校会做人的孩子,而且说明了会做人的孩子成才的希望更大的道理。

为了不让妈妈着急

我从上一年级起,每学期考试成绩都是全年级的前三名,还年年被评为学校的三好生。有人说,我成绩好是因为脑子聪明。其实,才不是呢。我成绩好,是因为我心里经常想着,我不能让妈妈着急,不能让妈妈失望。

我不到三岁,爸爸就生病去世了,全靠妈妈抚养我。更不幸的是妈妈得了心脏病。她经常对我说:“孩子,心脏病人不能着急,你要管好自己,不要让妈妈着急,好吗?”

我问妈妈:“我要怎样做才不让您着急呢?”妈妈说:“你在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好好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妈妈就不着急了。”

几年来,我都按照妈妈的话做,没让妈妈失望,今后我也不会让妈妈失望的!

2.教育孩子在学校会做人

教育孩子在学校会做人,关键是抓好12个字:爱校、尊师、守纪、勤奋、正直、友爱。

爱校。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园地,爱自己的学校,是学生在学校会做人的起点。

尊师。教师为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尊敬老师,不仅是学生最基本的品德,也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学校会做人的学生,必然是尊重老师的学生。

守纪。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学校才能正常开展教学教育活动,学生才能学好功课。认真遵守校规校纪,是学生在学校会做人的最基本表现。

勤奋。勤奋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只有勤奋学习的学生才能学好功课,因此,在学校会做人的学生,应该是勤奋学习的学生。

正直、友爱。学生在学校里,是生活在集体之中,每时每刻都在跟同学打交道,在打交道中做到正直、友爱,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在学校会做人的基本准则。

能做到爱校、尊师、守纪、勤奋、正直、友爱的学生,就是在学校会做人的学生。

3.教育孩子在社会会做人

教育孩子在社会会做人,关键是抓好下面“三个守”:

一是守法。家庭是为社会生产、输送公民的基地,而遵守国家法律既是公民的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此条底线决不可逾越。

二是守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场所,为了维护场所的正常秩序和正常运转,各种场所都制定有规章制度,在社会会做人,就是无论进入社会的什么场所,都能遵守场所的规章制度。

三是守德。在家有家庭伦理道德,在社会有社会公德,在社会上会做人,就必须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把孩子教育得在三种场合会做人,乃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

教育孩子在三种场合会做人,基础是教育他在家会做人。一般地讲,在家会做人的孩子,容易在学校会做人、也容易在社会会做人。 HoulddvJFyuyT0SVvqG6mRGDP1gvt7EKp0B46Nk3QR53Ri/AktlmLZPoLOHShK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