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宋元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唐朝的逐渐衰败,中国国内列强争霸,战乱不断,中日文化交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内中日之间基本上没有正式使臣互访互聘。但是民间贸易和僧侣往来却十分活跃,两国官方也通过这些途径进行官方联系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僧人在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北宋年间陆续有奝然、寂昭、绍良、成寻等僧人来中国天台山、五台山等地求法、巡礼,宋初来华的日本僧奝然即是其中的典型人物。在中国官修正史《宋史》中的《日本传》中,竟有一大半篇幅是记载奝然入宋经过及其献书内容的。

元建国后,元世祖曾两次东征日本,都在一夜之间遭受全军覆没。先听说日本人上下信奉佛法,并有南宋高僧在幕后策动,力主抗元;又得知宋室爱国志士流亡日本,向日求援以图恢复宋室江山,于是元世祖改变策略,改取外交途径来谋通日本。因为以往派遣的外交使节都被日方杀死,因此改派僧侣前往,一面观察日方实际情势再图东征;一面想以禅宗说服日本,所以元僧东渡日本另有使命。而东渡的人数,有史可查的有一山一宁等13人。东渡日本的元僧备受幕府崇敬,在镰仓名刹宣扬禅宗,不仅在宗教方面,在儒学、文学、书法、绘画等各方面也对日本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奝然入宋

奝然(公元938 ~ 1016年),其出生及出身的记录见于日本清凉寺释迦牟尼佛瑞像胎内所《义藏奝然结缘手印状》:“传灯法师位奝然,天庆元年戊戌正月廿四日诞生,俗姓秦氏”。但是奝然公元963年入宋时,在宋太宗皇帝的面前却自称姓藤原氏,父为真莲。宋朝廷对于地位低微且无国书的外国人,不仅可能不接待,甚至还会驱逐出境。奝然自称藤原氏抬高了自己的身份,能引起朝廷的重视。奝然生于京都以西爱岩山一带,此地长期以来是渡来人秦氏的根据地。他幼时即入奈良东大寺为僧,随该寺高僧学佛经,又从石山寺高僧学习密教,后升到大法位之职。

983年8月,奝然及其徒弟成算、嘉应等六人,搭乘宋商陈仁爽、徐仁满等回国的商船赴中国。他们在浙江台州附近上岸,10月获得准许进京,并由台州使者陪同出发。途中在扬州逗留,奝然一行曾住开化寺地藏院,并访问了鉴真和尚住过的龙兴寺,还拜谒了佛牙。12月到达北宋的首都汴京。

984年初,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召见了奝然师徒。奝然首先呈献日本铜器10余件及本国书籍《王代年记》与《职员令》各一卷,还有中国的佚书《孝经郑氏注》等二卷,宋太宗向他垂问日本各方面的情况。奝然虽然不会讲汉语,但却擅长汉字隶书,便在纸上一一笔答。太宗对他甚为器重,赐以中国三品以上的高官才准穿戴的紫衣袍。后来还授以奝然法济大师称号,并让他们住进汴京太平兴国寺。

奝然献给宋太宗的《王年代记》是他参考日本史籍并在官署作了调查研究后编写的,记录了日本64世天皇的名字、事迹和平安时代五畿七道三岛65州的地理情况,对中国人丰富对日本的认识很有价值。另外《职员令》是701年《大宝令》中的一篇制度典籍,其中有关于日本政府二官八省以及中央和地方文武百官的职掌和员额的规定。

中国自唐末五代的动乱以后,典籍失散情况相当严重,所以日本入宋僧侣往往携带日本保存的中国佚书来中国以补足残缺。奝然这次也向宋太宗进献了用金缕红罗缥水晶轴做成的卷子本《郑氏注孝经》一卷和《越王孝经新义第十五》一卷。中国儒家的经典《孝经》一书在日本很受重视,孝谦天皇甚至命令全国每家都要备《孝经》一部,“精勤诵习”。日本还保存了中国出版的各种《孝经》注释书,《郑氏注孝经》是东汉大儒郑玄写的孝经注释,《越王孝经新义》则是唐太宗之子越王贞所撰,这两部书当时在中国已经失传,在日本也成了珍本。

公元984年正月,奝然得旨巡礼汴梁京中大小寺院,奝然奏请朝拜五台山也获得批准,于是离京前往“五台山瞻礼文殊化境”。在菩萨真容院驻泊期间,奝然诚惶诚恐,总以为随时会见到文殊菩萨的化身,“寻而礼谒,得不虔诚!其日申时,菩萨右耳上化出白光,移时不散,僧俗三百来人悉皆瞻睹。”(《瑞像记》)奝然在五台山停留的时间很长,直到5月29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五台山。奝然一行经山西太原,前往另一佛教圣地洛阳。6月24日,奝然一行再次回到汴京,受到朝廷的款待。

985年3月2日,奝然得以再次面见宋太宗,即“告辞金殿”,结果“面对龙颜,蒙宣赐”法济大师号,“及大藏经四百八一函五千四十八卷、新翻译经四十一卷、御制回文偈颂、绢帛、例物等。”(《瑞像记》)此经典宋朝原本是不轻易赏赐外国人的,当为奝然请求而赐。6月27日在朝廷的关照之下,奝然等再次到达浙江台州并停留在开元寺,在此奝然受到了台州知州郑元龟及州民善意的迎接。

奝然在开元寺一住就是一年时间,986年6月,奝然搭乘台州商人郑仁德之舶回到了日本。回国时奝然携带太宗御赐的新版《大藏经》及佛像等物品,奝然晋谒宋太宗时正好是在《大藏经》刻成的这一年,所以宋太宗应奝然请求赐给他的是敕版《大藏经》的初印本。该书错字较少,印刷也格外清楚。奝然带回的这部《大藏经》原收藏在京都法成寺的经藏里,后来因该寺失火被毁。这部《大藏经》被当时日本佛教界人士经常作为抄经的蓝本,对日本佛典的研究、保存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推动了日本的刻版印刷事业的发展。

奝然从中国带回的物品中最珍贵的就是现存于日本京都五台山嵯峨清凉寺之释迦瑞像,现已被定为日本国宝。这尊像是白檀香木精工细雕,高5.35尺,相传同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身高相同,形象栩栩如生,瑞像的雕刻是在临海龙兴寺(台州开元寺)完成的。据《鉴端造立记》和《入瑞像五脏具记舍物表》记载,瑞像的雕刻时间是985年7月21日至8月18日,并且工匠张延皎、张延袭兄弟的名字明确书写于像背装藏洞的木盖板背后。此外瑞像台座上还阴刻有“唐国台州开元寺(龙兴寺)僧保宁”十字。奝然还带回了一幅十六罗汉画,现藏于清凉寺,这是最早传入日本的罗汉画。据说在京都清凉寺殿堂奠基时,奝然还把从中国五台山带回的泥土和他亲手绘制的五台山清凉寺的略图埋在下面。

奝然入宋的意义在于延续了唐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开拓了宋日两国朝廷的政治交通,对宋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荣西和道元

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起首写道:“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写下这部著作、使茶叶在日本发扬光大的人是荣西禅师。中国茶叶在奈良时代已传入日本,据史籍记载,圣武天皇与孝谦天皇都曾赠茶犒劳僧人。然而当时日本饮茶风习只限于宫廷贵族、留唐僧等阶层,茶叶主要依赖中国输入很难普及到民间。九世纪后随着停派遣唐使,从中国进口茶叶骤减,饮茶之习也逐渐衰亡。将中国茶种及茶的栽培饮用法带回日本加以推广,从而奠定了日本茶道基础的则是被尊为日本茶祖的荣西。日本茶的历史是伴随荣西对佛法的传播而拉开序幕的。

荣西(公元1141 ~ 1215年),日本临济禅宗的创始人,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后被尊称为千光祖师。出生于备中国(今冈山县)的一个神官家庭,自幼聪颖过人,过目成诵。荣西八岁就在园城寺学习佛法,11岁拜安养寺静心为师,14岁上比睿山登坛受戒正式出家为僧,法名荣西。1162年,他又去伯耆国(今岛取县)大山寺向基好法师学习天台宗密教,成为继慈觉大师圆仁后的第11代法嗣。

荣西虽深入经藏却常感不足,又听说中国禅法兴盛,于是在28岁这一年决心渡海入宋。1168年,他从九州博多搭乘中国赴日贸易船入宋,从明州(今浙江宁波)登陆,参拜了浙江省的天台山和阿育王山。他亲眼看到了以都城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宋地区禅宗的兴盛。荣西初次归国至第二次入宋期间约有20年,一方面致力于禅与密法的研究和实践;另一方面暂居九州,作再度入宋的准备。

1187年,荣西再度入宋到达临安,他要求南宋政府发给执照去天竺遭到拒绝,便到台州天台山万年寺向临济宗黄龙派著名高僧虚庵禅师学习禅宗,后又随虚庵移住天童山景德寺。荣西在南宋五年期间还为宋孝宗祈祷除灾,被赐号千光大法师。他还捐赠修建天台山万年寺三门和天童山千佛阁。

1191年,荣西乘中国商船回到日本,先在九州各地建寺弘传禅宗,遭到天台宗教徒的攻击诽谤。朝廷召荣西到京都加以盘问,他写了《兴禅护国论》宣传兴禅可以护国反驳天台僧徒的诬蔑。荣西还到幕府所在地镰仓传禅,得到将军源赖家的支持。他在镰仓龟谷山兴建寿福寺,又在京都创立建仁寺,成为两寺的开山鼻祖。朝廷允许建仁寺作为官寺,同时设置天台、真言、禅三宗。后世以荣西为日本禅宗临济宗的创始人。1206年荣西被任命为奈良东大寺的大劝进,主持修复东大寺东塔和京都法胜寺九重塔,朝廷赐以紫衣奖赏。晚年他专心研修禅宗,于1215年圆寂,享年75岁。

荣西1168年第一次入宋回国时,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种植于筑前背振山及博多圣福寺,又赠送栂尾的明惠上人高辨种子栽植于栂尾,不久分植于宇治,为宇治茶园之始。渐渐地茶便更广泛地种植,荣西因此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宋朝时期禅法已十分流行,而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禅林逐渐有吃茶的风气,吃茶的礼仪、行法更成为禅门中重要的一环,于是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荣西将宋朝禅院的茶风引进日本,归国后首度于镰仓寿福寺、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设立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风习。1211年,荣西撰写《吃茶养生记》一书,为其晚年最后的著作。在书中介绍了茶的功能、种类,茶具,以及採茶、制茶、点茶的方法,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础。1215年,荣西献上的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茶风更为盛行。

荣西还传播中国的书法艺术,他主攻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笔力挺劲,简练有致。与其弟子明全、道元等形成了黄体书法流派,一扫日本书坛的沉闷空气,被人称为“禅宗样”。荣西的墨迹大多失传,传世墨宝有《誓愿寺盂兰盆一品经缘起》。荣西借鉴宋代禅宗建筑样式,在镰仓修建寿福寺,在京都兴建建仁寺,把中国禅宗寺院的建筑风格带到了日本。

由于荣西禅师鼓吹禅风,提高时人研究禅宗的兴趣,促成入宋学禅的风潮。如公元1224年,明全和尚偕弟子道元禅师入宋求法,归国传曹洞宗法脉,开创越前永平寺。后来中国南宋灭亡,不满元朝统治的禅僧纷纷避难于日本,使得日本禅宗得以迅速发展,在各宗派中取得极大的优势,这都是荣西禅师的功劳。

继荣西之后,入宋求法使禅宗在日本继续兴盛起来的著名僧人还有道元禅师。道元创建曹洞宗第一道场永平寺,成为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一生严守戒律,视名利如浮云,不以成为宫廷贵客为目的,他打破传统成见,远离权贵,为曹洞宗脉绵延亘流的珍贵遗产。

道元(公元1200 ~ 1253年),俗姓源,初名希玄,法讳永平道元,生于日本京都。道元出身贵族,自幼天资颖悟过人,4岁读《李峤百咏》,7岁读《毛诗》、《左传》,被誉为神童。道元3岁丧父,8岁丧母,因此在童年时期即深刻体会人世无常及人情冷暖。母丧期间,道元发心修道,1212年春毅然离家,前往比叡山麓寻找舅父良观法眼禅师,表明出家意愿。

1213年,道元在天台座主公圆僧正门下出家。此后在比叡山研习天台宗义及南天密教义理,于大小乘法无所不学,心中生起诸多疑问,道元求教于比叡山硕学大德,然皆不得其解。1214年得三井寺公胤僧正的指示,往谒荣西禅师解惑。

遗憾的是当道元慕名前往建仁寺拜访时,荣西和尚年老体弱已近圆寂,无法亲为开示。1217年,道元改依荣西和尚的弟子建仁寺住持明全和尚,学习临济宗黄龙派的荣西禅风,兼学台、密、律等诸法,前后达九年之久。在学习过程中道元对种种法门仍有不少疑惑,正逢明全久慕大宋禅风,有渴求一睹真貌的愿望,于是有了师徒相伴入宋求法的佳话。

1223年道元24岁,和师傅明全和尚由京都出发,4月抵达明州庆元府(浙江宁波),同行者有廓然和亮照两人。上岸后即各自分手,唯有道元留在明州。逗留其间,道元遍参附近诸山宝刹,并研究大宋禅林古风,然而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因而兴起了返回日本的念头。就在道元打听回日船期时,遇到一个僧人,劝他去拜见天童山的如净和尚。

道元当即回到天童山,相见之下认定如净是正师,是真正的高僧。最使道元尊敬的是如净极力远离权势名利,视金银珠玉如粪土,辞谢宁宗所赐紫衣师号而不受。道元与如净相见第二年即被定为嫡子,授予袈裟、嗣书其他信表,经再加修炼一年后终于携带明全的遗骨于32岁回到日本,完结五年的留学。

道元回到日本后,先住京都建仁寺,三年后移住京都南部的深草安养院。1232年创建兴圣寺,开始真正的禅林生活,上堂说法,招收门徒。1243年,道元离开京都,赴越前(今福井县),在此他创建了大佛寺。后将大佛寺更名为永平寺,以永平寺为道场,传禅说法,著书立说。1253年道元因病赴京都治疗,同年12月28日在京都去世,享年53岁。今天的日本曹洞宗奉道元为该宗的创始人。

道元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正法眼藏》是道元的毕生之作。道元从32岁时开始执笔,直至去世前从未间断。在晚年他还改写已完成的部分稿卷,对每一个用词他都反复推敲,细心琢磨。据载,道元原打算写成100卷,后因患病未能实现。《正法眼藏》倾注了道元的毕生精力,共90余卷50多万字,是一代高僧道元禅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道元在《正法眼藏》中对禅宗的一些重要思想概念作了不少创造性的阐释,反映了道元是如何吸收中国禅思想并进行日本化的情况。而且道元的《正法眼藏》是日本佛教史上第一部用日文撰写的思想专著,在日本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一山国师

一山一宁(公元1247 ~ 1317年),俗姓胡,“一山”是号,临海人。一宁自幼出家,先于天台山鸿福寺师事无等慧融,学临济宗大慧法系禅法。又入四明普光寺,从神悟处谦习《法华经》,受天台教义。最后往普陀山,得法于顽极行弥。

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成宗赐一宁金襕袈裟及‘妙慈弘济大师’称号,出使日本,以“通二国之好”。作为使者的一山一宁,刚踏上日本九州博多的土地,即为当时镰仓幕府的执权者北条贞时软禁于伊豆国(今静冈县)的修禅寺。日本朝野人士对此议论纷纷,规劝贞时:“沙门者,福田也……在元国,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贞时原本就崇奉禅宗,一宁则是著名的禅师,因而也就顺应众议改变决定,任一宁为建长寺住持。三年后迁于圆觉寺,在职二年,又回建长寺,后曾一度出主净智寺。

一宁博学多才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又工书法,交游十分广泛。1313年后,宇多法皇下诏邀请一宁入京主持南禅寺。自此一宁的禅法大行,朝廷官员、贵族及僧俗信徒等,纷纷前来参禅问道。后因为老病一宁屡请退隐,来到越州。1317年,年已七十一岁的一宁圆寂,遗书于后宇多法皇,留下了“横行一世,佛祖钦气,箭既离弦,虚空落地”的偈语。一宁死后,后宇多法皇赐谥“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之号,简称“一山国师”。又敕将其塔建于龟山上皇庙侧,并亲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像赞,表达怀念之情。

一宁访日阐明了元朝修复中日睦邻友好的本意,结束了当时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他留居日本近二十年,为日本佛教界造就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人才。木宫泰彦评论说:“来日之后,在镰仓、京都张法筵,前后凡二十年。上下之尊信极笃,所住之处,缙绅士庶之随喜者,门庭如市。其及于日本精神界之影响极著。弘安以来,几乎断绝之中国留学,所以能再盛者,全由一宁刺戟而成”。一宁在日所传禅学法系,是古代日本禅宗二十四个流派之一,号“一山派”。主要弟子有龙山德见、雪村友梅、无著良缘、无相良真、无惑良钦、蒿山居中、东林友丘等。其中雪村友梅最为出名,门下约占一山派的八成。雪村友梅等人及他们的门徒雪溪支山、太清宗渭和太白真玄、万里集九、季琼真蕊等都是室町时期五山禅林中的活跃人物。这些人中有许多曾入元寻师求法,礼拜祖庭。归国后各化一方,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e5lkeIjPRhIO/xCCJF2fuMUkvtl8ByeJ4qHJWYK5NdQX/McQLkm5k0UQqmFZL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