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社会,我们讲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更为重要的是和谐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内心世界的和谐。
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是人与外部世界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人的内心不和谐,社会与外部世界发生矛盾,就不能适应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就很容易产生,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外部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这个多彩的世界既可能给你带来欢乐,也可能使你产生迷惑,这种迷惑使你的内心不得安宁,甚至觉得生活是一种痛苦。一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外部世界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内心感受来决定。你感觉快乐并不是由于外部世界完美无缺,你感觉痛苦,也并不是外部世界糟糕透顶,痛苦与快乐,都不过是你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的好与坏,都是由你的内心来决定。
没有和谐的内心,就不会产生辨证的哲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有许多现象你看不惯,但又无力改变,你就会感到无奈与焦虑。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分配不公,你就会对自己那份微薄的薪酬愤愤不平,对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你总是深感不满;看到别人春风得意你感觉自己脸上无光,心情就难以抒怀;看到有钱人吃香的喝辣的,就觉得自己活得寒酸,不像人样……总之,一个人的内心不和谐,就不能辨证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就不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一个终日受负面情绪影响的心灵,生活中必然郁郁寡欢,也就不可能有快乐的笑脸和愉快的心境。一个人只要内心不平衡,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往往就带有主观的色彩,或主观推断,或选择性的概括,或夸大或缩小,或非白即黑的极端思维,就更加使自己难以适应环境,就会使自己的心境越来越不好,以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要做到和谐的内心,关键是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你适应社会生活,你的心境就会平静,看问题就较为客观,你不适应社会生活,你的内心就折腾,看问题的主观色彩就显得浓烈。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如何做到内心的和谐,许多成功的人士的经验是:在顺境中感恩可以使自己懂得珍惜,懂得顺境的难能可贵和不可多得,不会使美好的顺境转瞬葬送。在逆境中仍存喜乐,可以使自己经得起逆境的折腾,不至于使自己在逆境中趴下,或一跌不起。关爱自己,善待他人,可以改善人际环境,使自己的内心和谐与他人的人际和谐完美地结合起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保持内心和谐是应用心理学中的一种境界,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学问是解决问题的,真的学问是要解决自己问题的。”要有真的学问,就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就要从和谐自己的心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