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唐代的闽越遗风与闽人的海商传统

唐代中叶,文学家独孤及评价闽人:“闽越旧风,机巧剽轻,资货产利,与巴蜀埒富。犹有无诸、余善之余俗。” 在这里,他直接将闽人的重商习俗与历史上的闽越族联系起来。闽越人擅长航海,具有重商习俗,二者的结合,推出了闽人经营海洋商业的传统。福建海商是基于本土文化传统发展起来的商人集团。

一 两汉六朝古闽人的航海传统

闽越是汉高祖的封国,首任闽越国王无诸在秦汉之际的战争中一直跟随刘邦打天下,因而得封闽越王。汉武帝元封九年(前110年),闽越国被汉军所灭,其后闽越人逐步融入汉族,但其习俗也被带入南方汉族之中。

越人有着与中原汉族不同的习俗。如果说重农轻商是中原一带流行的观念,那么,这种观念根植于汉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对土地的忠诚成为人格衡量的标准。他们对商人的贱视,是因为商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四处飘荡,对土地缺乏感情。越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越人发源的吴越是江南水国。“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沉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船失不能救,未知命之所维。” 因此,吴越文化以水上生涯为其特点,《越绝书》记述越王句践自评越人的习俗:“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 事实上,越人主要生活于溪河之畔、山岭之下,水中的鱼虾蛤贝是他们的主要食物,因此,他们的生活介于农民与渔夫之间,为了寻觅食物,他们经常乘舟往来于河流之上,因而形成了以流动为主的生活方式。《吕氏春秋》云:“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淮南子·齐俗训》也说:“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可见越人生活中舟船使用之广。对商业而言,这些舟船恰是最好的运载工具。闽越人继承了越人水行山处的文化传统。《汉书·严助传》记载闽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史记》记载:“至(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反,东越王余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将军击吕嘉等。兵至揭扬,以海风波为解,不行。”所谓揭扬,即广东潮州境内的揭阳县,余善从福州率士卒八千人航海至揭扬,是一次相当规模的航行。其后,汉武帝“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句章是浙江境内的港口,韩说从这里出发,航行到东冶,这也是一次大规模的航行。 闽地归汉之后,东冶成为台湾海峡交通线上的著名港口。当时涉及南海的大规模海上活动,几乎都要经过东冶。

三国时期,东吴割据东南,以水师著称于世。左思的《吴都赋》云:“篙工楫师,选自闽禺。习御长风,狎玩灵胥。责千里于寸阴,聊先期而须臾”。 这说明在吴国时期,它的水手主要来自闽中与岭南。《宋书》记载,吴国在建安郡设有典船校尉,此外,闽中还设有温麻船屯,亦见沈约《宋书》的记载,晋太康四年(283年),在温麻船屯置温麻县。 吴国在闽地设置两大造船中心,说明它对闽越人航海技术的信赖。 吴国建衡元年(269年)冬十一月,吴国曾派大军“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趾。”

南朝以后,生活于东南沿海的疍家人成为闽越海洋文化的继承者。宋代的《福州图经》记载:“闽之先居于海岛者七种,泉水郎其一也。” 他们生活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以船为家,过着打鱼为生的生活。福建史籍记载他们是卢循的部下:“泉郎,即此州(泉州)之夷户,亦曰游艇子,即卢循之余。晋末卢循寇暴,为刘裕所灭,遗种逃叛,散居山海,至今种类尚繁。” 隋朝灭陈之际,沿海船民再一次出现于史册。其时,隋朝大将杨素进入东南,击败南安豪强王国庆部,“时南海先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智慧、国庆欲往依之。素乃密令人说国庆,令斩智慧以自效。国庆乃斩智慧于泉州。” 其中的游艇子,便是后世的疍家人。宋代福建人所造海船与疍船十分相似。据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他在宁波雇佣的福建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其制皆以全木巨枋挽叠而成。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可见,这是一种体型狭长、尖底的海船。1974年8月,在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的海船,其水下残长24.20米,最大残宽9.15米,残深为1.98米,复原后,其长度应为34米,宽度为11米,深度为4.21米 ,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的福建客舟有些类似。从这些史料与发掘遗物来看,宋代闽船的特点是船身狭长,上宽下窄,吃水较深。这类船型不怕海浪冲击,利于远洋航行。从船型来看,它显然与疍船有一定关系,《太平寰宇记》记载疍家人的‘了鸟船’:“厥所船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 ,这正是福建海船的起源。

二 唐代的闽越遗风与重商传统

晋唐以来,中原及江淮民众不断南下闽中,尤其是唐中叶乱后,北方陷入长达两百年的混乱,中原民众南下数量和波次都增加了。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移民活动是唐末光州刺史王绪率数万光州、寿州移民南下福建,而后,其队伍中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了割据闽中的威武军政权。在这个政权的统治之下,闽人与北方移民融合为新的福建人,成为当代福建人的祖先。从此,福建人作为汉族的一支为世人所熟悉,但其文化中也保留了许多闽越文化的特色。这是我在《福建通史》的唐五代部分及宋元部分所表达的观点。

福建的闽越族血缘,带给了福建人不同于北方的一些习俗。唐代独孤及《送王判官赴福州序》云:“闽中者,左溟海,右百越,岭外峭峻,风俗剽悍。岁比饥馑,民方札瘥,非威非怀,莫可绥也。” 刘长卿的《送乔判官赴福州》:“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夷落人烟迥,王程鸟路通。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君去凋残后,应怜百越空。” 他又有一诗:《送张篆之福州谒鲍大夫》:“万里闽中去渺然,孤舟水上入寒烟。辕门拜首儒衣弊,貌似牢之岂不怜。” 皇甫冉的《酬李郎中侍御秋夜登福州城楼见寄》说:“辛勤万里道,萧索九秋残。月照闽中夜,天凝海上寒。王程无地远,主意在人安。遥寄登楼作,空知行路难。” 可见,在唐代官员的眼里,闽中是一个荒凉的蛮夷之地,其风俗与北方不同。唐代中叶,刘禹锡说福建:“闽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居洞砦、家浮筏者与华言不通。” 唐代的《十道志》论闽中:“嗜欲衣服别是一方” 。其中,福建的重商习俗最为突出。

如前所述,在唐中叶以前,闽人的血缘以闽越人为主。虽然他们的文化已经开始接受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使用汉字,流行中原一带盛行的岁时节日。可是,闽越遗风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汉唐以来的闽人。南朝陈时期,陈宝应割据闽中,他乘侯景之乱北上会稽:“是时东境饥馑,会稽尤甚,死者十七八,平民男女,并皆自卖,而晋安独丰沃。宝应自海道寇临安、永嘉及会稽、余姚、诸暨,又载米粟与之贸易,多致玉帛子女,其有能致舟乘者,亦并奔归之,由是大致赀产,士众强盛。” 按,《陈书》谓陈宝应寇临安等地,这是不对的。因为,陈宝应在彼处,仅是与当地人交易,并未掠夺民众。不过,由于江南正处在饥馑之际,陈宝应带来的粮食卖出高价,并得到大量劳动力。经过这一番买卖,历来被外人视为贫弱的闽中,一时被视为富强之地,兵强马壮,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可见,从商业经营而言,陈宝应不愧是福建历史上第一号巨商,竟能在人心惶惶的乱世看到商机,并果断出手,购得闽中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为晋安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有了这一基础,他也就有了与梁朝高官谈判的本钱。梁朝末年,朝廷权力渐被大将陈霸先掌握,陈霸先为岭南土著,出名后自称为北方大族的后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派人与陈宝应联络感情。陈宝应抓住机会,首先通过陈霸先的关系,让梁朝认可自己继任晋安太守的地位,其后,他又拥护陈霸先上台,取代萧梁,建立陈朝。陈霸先为了答谢陈宝应,不仅与他通谱,还在闽中建立闽州,任命陈宝应为闽州刺史,统辖晋安郡、建安郡和南安郡。闽州,是为福建本土最早出现的省级机构。

以上事实表明,在梁陈之际的动乱中,陈宝应的政治投机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明显有商业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实际上,陈宝应的投机,与战国时代吕不韦的投机有异曲同工之妙。应当说,陈宝应是闽越族后裔最杰出的商人代表之一。

隋代闽中的巫罗俊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商人。李世熊的《宁化县志》记载:“先是,隋大业之季,群雄并起,东海李子通率众渡淮,据江都,称吴帝,改元明政,遣使略闽地。其时土寇蜂举,黄连人巫罗俊者,年少负殊勇,就峒筑堡卫众,人不敢犯,远近争附之。罗俊因开山伐木,泛舟于吴,居奇获赢,因以观占时变,益鸠众辟土。武德四年,子通败死” 。以上记载反映了闽中豪强巫罗俊擅长经商的特质。他与江南大军阀李子通搭上关系后,开辟道路,将本土出产的木材运售于江南都市区域,从而获得大量的资金。这些钱财支撑了他的事业,因而得以坐山观虎斗,在李子通死后,成为唐朝的臣子。在他的照顾下,当地民众安然渡过乱世,迎来唐代的发展。

唐朝的前期,陈元光开发漳州时,也很重视商业。《白石丁氏族谱·懿迹纪》记载:“其西北山峒之黎,林木阴翳不通,乃开山取道,兴陶铸,通贸易,因土民诱而化之。渐成村落,拓地千里,请置郡漳浦,驻刺史以镇压之。垂拱二年己酉,诏陈元光以玉钤卫左郎将为漳州刺史,得专制境内。丁儒以左丞事郎佐郡参理州事,统漳浦、怀恩二邑,至南诏镇,于是,劝课农田,惠工通商。财用以阜,其负固未服者率轻锐捣平之。上下闽广间,始得相安故业云。”可见,发展工商业是陈元光开发漳州成功的原因之一。

唐代福建民间已经有了商人。福州的黄子野是著名的商人。“黄子野,字仲,唐时候官人也。父周,行贾于囗,子野年十三,从之杭州。其父时就他郡,以子野守舍。适王伾微时,覆舟于罗刹江,子野行见之,奋臂大呼曰:‘能生得人者,予百金。’于是渔者得伾,子野即与以舍中装直百金。其父归,大异之。子野曰:‘既身得其名,乃令父丧赢,非孝也。’遂去为人仆赁,主人徽闻救伾事,义其为人;阴倍其偿,乃为小贾之息。久之,既致蓄藏,以其半为亲甘毳费,以其半散之贫交昆弟。” 同时,福建境内也成长起许多商人集团,建州“自五代乱离,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逃难于此。” 在这些商人身上,已经可以看到闽人的重商习俗。

当时还发生过闽商与荆楚商人在汴京争邸的故事:“荆楚贾者,与闽商争宿邸,荆贾曰:‘尔一等人,横面蛙言,通身剑戟,天生玉网,腹内包虫’。闽商应之曰:‘汝辈腹兵,亦自不浅’。盖谓荆字从刀也’。” 这些都说明闽商在北方市场上是很活跃的。因闽人出外经商多获厚利,唐代中叶,刘禹锡论福建:“闽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 独孤及评价:“闽越旧风,机巧剽轻,资货产利,与巴蜀埒富。” 这种观念与北方重农轻商的习俗是不同的。

三 唐代闽人的海商文化传统

自从桑原骘藏写作《蒲寿庚考》以来,唐宋时期的蕃商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桑原骘藏有一个观点一直影响了中国海洋史学界:古代中国人不擅长航海,唐宋时期的海洋商业主要是蕃商带到中国沿海的。然而,以上的史料和研究都证明:在唐以前,闽人已经有了航海的传统,而且唐代的闽人也有经商的传统。在这两大文化背景下,海商的出现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上,唐代闽中已经有了海洋商业和商人。

从市场来看。唐代水运发达,福建与江淮一带常有海上联系。《旧唐书·崔融传》:“天下诸津,舟航所居,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昩旦永日。” 《唐语林·补遗》:“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 福州的北方航道可通往江南、渤海等地。罗隐的《杭州罗城记》道:“东眄巨浸,辏闽粤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 可见,闽国与吴越之间的海上商业往来十分频繁。据唐大中四年(850年)的《郑季方墓志铭》,泉州郑氏“始自荥阳,迁于闽越,今则为清源人矣。代居闽越为贵戚,郡县以下者不降四五。”郑季方“饶贿货土田爵为豪室,然未尝以骄逸之气加人,细人毕誉。公始以贞慎忠斡闻。会昌中,刺史武功公征之,被以戎服,委军事之。货仍市利以充府库。次升为伍师,递衙前虞副,莆阳镇将,在公行事益谨肃。大中庚午岁,刺史荥阳公择其材,委充浙江东道回易使。其年秋八月十四日,不幸殁于越州会稽县客馆。年六十有一。”如其所云,泉州史官员郑季方被泉州委任为“浙江东道回易军赐使”,其人死于浙江会稽,说明他是专门经营福建与浙江的海上贸易。 唐代游人入闽,常走海路,孟浩然的诗:“云海访瓯闽,风涛泊岛滨” ,说的即是这种情况。

泉州一带也出现了福建早期的海商集团,黄滔的《贾客》一诗咏道:“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鲸鲵齿上路,何如少经过” ?可见,这是一些敢于冒险的海商。五代时期,杨行密的吴国切断了闽人北上的传统航线。福建海船试图从远海绕过吴国海疆,不断向北方探航,“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三四。” 这是因为福建商船自福建港口出发后,直接北上山东半岛,直到山东半岛东部靠岸。这一段海程途中多浅滩,福建的尖底船若搁浅便会自行断裂,加上福建水手不熟悉这段海程,所以事故特多。“审知岁时遣使朝贡于梁,阻于江淮,道不能通。乃航海从登莱入汴。使者入海,覆溺大半。” 然而,王审知不顾伤亡继续探航,是因为这条航线对福建来说不仅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而且还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福建对外贸易发达,可是,福建自身的市场有限,只有把从海外进口的奢侈品销往中原,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故,北方航线实际上是福建商业的生命线,没有它,福建商业利润将削减一大半。五代末期,留从效竭力争取向中原王朝直接进贡,其中也有经济因素在内。在留从效给北周的国书中,留从效提出要在汴梁置邸,便是想在国都获得一个商业立足点。后来,宋太祖答应了这一要求,他给留从效的敕书中写道:“卿远临南服……貔虎之师徒甚众,必资回易,以济赡供……宜新其邸第,庶有便于梯航……今赐青州荷恩禅院,充卿本道回图邸务。” 这些话再清楚不过地说明留从效向宋朝廷进贡的原因。其实,五代时期,闽人常往来于北方与福建之间,例如:周遇“自青社之海归闽。遭恶风,飘五日夜,不知行几千里也”。 经过艰苦的航行,周遇终于回到福建。杨澈“世家建阳。父思进,晋天福中北渡海,因家于青州之北海”。

福建沿海一带的荔枝干、龙眼干、砂糖等商品已经通过海路销售于北方市场。有人记载了闽人与江西人为水果之王而争吵的事:“闽士赴科,临川人赴调,会京师旗亭,各举乡产,闽士曰:‘我土荔枝,真压枝天子、饤坐真人,天下安有并驾者!’抚人不识荔枝之未腊者,盛主杨梅,闽士不忿,遂成喧竞”。 从这段引文里可以看出:闽人宣称荔枝为水果之王,已得许多人赞同,但由于江西人未吃过没腌制过的荔枝,所以不服,与其争辩不已。这表明福建荔枝在五代时,业已腌制贩运,但口味远不如新鲜荔枝。龙眼也可腌制,《清异录》云:“贾人自岭外还,得一枝龙眼,已盐干,凡四十团,共千枚” 。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福建荔枝、龙眼输出的方式主要采用盐腌法。盐腌物质大多可以保存良久,其缺点是失原味。所以,后来这种炮制法被风干法取代,不过,这是后话了。福建的橄榄在北方也被视为珍品。《清异录》云:“唐末群方负固,物产不通,东汉有商归自闽越,以橄榄献于霸君,明日分赐大臣”。 可见,橄榄也是当时福建输往北方的重要商品之一。

当时福建船舶还航至渤海一带的契丹国和渤海国。徐寅的《折桂何年下月中》一诗的序写到:“渤海宾贡高元固先辈闽中相访,云本国人写得寅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家皆以金书列为屏障”。 渤海国位于辽宁一带,当地人并不善于航海,其使者能来到福建,与福建船舶往来于二地之间有关。契丹国里,福建商人亦很活跃,闽国末年,北方后晋与闽国关系恶化,而后修复,其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说法是:闽国使者经常越海通航于契丹,与契丹关系不错,于是,他说动契丹主向后晋国施加压力,迫使其释放闽国使者郑元弼,这一事件反映了福建与契丹之间的广泛联系。

五代时期,闽国与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十分友好,王继鹏与王延羲在位时,新罗国曾派使者赠送宝剑给闽国国王 。民间交往也很密切,玄沙师备在福州安国寺说法,手下有高丽僧人 。新罗国的龟山和尚是福州长庆寺慧棱的弟子 。又如裴长史“失其名,新罗国人,慕华来归,居之建州城中” 。南唐朝廷很尊重他。福建人中也有赴朝鲜的,《宋史·王彬传》记载:“王彬,光州固始人,祖彦英,父仁侃,从其族人潮入闽。潮有闽土,彦英颇用事。潮恶其逼,阴欲图之。彦英觉之,挈家浮海奔新罗。新罗长爱其材,用之,父子相继执国政” 。许多高丽僧人在福建寺院中学经。例如:灵照禅师,“高丽人也。萍游闽越,升雪峰之堂” 。他后在杭州龙华寺开山说法。又如泉州福清院高僧玄讷也是高丽人 ,泉州刺史王延彬建福清寺于南安以居之。在长庆慧棱的手下,有一位“新罗国龟山和尚”。

日本各国也有商人和学人进入福建。鉴真大师渡日,是这一时期中日佛教交流的大事,鉴真的弟子中,有泉州超功寺僧人昙静,他也是律宗,跟随鉴真在日本传教闻名,是鉴真十八弟子之一。 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日僧圆珍搭唐人钦良晖的船舶入闽,在福州开元寺从中天竺的般怛罗学习悉昙。 唐末,闽籍进士林宽写过《送人归日东》一诗:“沧溟西畔望,一望一心摧,地即同正朔,天教阻往来。波翻夜作电,鲸吼昼为雷,门外人参径,到时花几开。”

这些文化交流大都是与商业相伴而行的。所以,从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也可看到当时海上贸易的兴盛。

唐代闽人也开始走向东南亚。据陈懋仁的《泉南杂志》,“唐设泉州……参军事四,掌出使导赞” ,说明唐代泉州政务中,对外交涉已是很重要的了。唐代的资料表明:泉州南向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咸通年间,一个官员说:“臣弟听思曾任雷州刺史,家人随海船至福建,往来大船一只可致千石,自福建装船,不一月至广州,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万石至广府矣。” 这反映了岭南与福建之间的海上商业联系。五代末,龚慎仪至南汉国的国书中写道:“自泉州航海,不数日至足下国都矣”。 这说明闽粤之间的商业联系是发达的。从广州往南,就可到许多东南亚国家。唐末泉州刺史王延彬在泉州发展对外贸易,“每发蛮舶,无失坠者,时谓之‘招宝侍郎’”。所谓“蛮舶”就是当地人发往“蛮夷”地方的海船。王延彬“性豪华,巾栉冠履必日一易,解衣后辄以龙脑数器覆之” ,没有在海外贸易中积累的巨额财富,他是没法过这等豪华生活的。

闽国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一直延续下去,留从效割据闽南时,重视对外贸易,“陶器、铜铁,泛于番国,收金贝而还,民甚称便” 。这都是福建人的主动贸易。从《留氏旅谱》看,福建输出的主要有陶器、铜铁等手工业制品。此外,还应有大量的瓷器与丝绸,可惜不见详载。从国外输入的产品以香料、象牙等珍品为主,这可从闽国的贡品中看出,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向唐王朝进贡的产品有:象牙、犀珠、香药;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钧遣使进贡犀牛、香药等海外珍品;四年(929年),再次进贡犀牙、玳瑁、真珠、龙脑、白氎、红氎、香药;长兴元年(930年),他又进贡象牙、药;王继鹏继位后,立即向后晋进贡,贡品中有象牙二十株、香药一万斤;后晋天福六年(941年),王延羲向后晋进贡的海外奇珍有:象牙二十株、乳香、沉香、玳瑁等;陈洪进进贡北宋的物品有:瓶香万斤、象牙两千斤,香两千斤等 。这些物品大多是供统治阶级消费的奢侈品,除了进贡之外,多数海外奇珍应是福建商人销往国内各地,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由此可见,唐代福建人已经在经营海上贸易,他们开拓了从福建直上山东半岛的航线,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渤海沿岸的新罗、渤海、契丹等国也有往来。在福建之商,福建商人不仅到广东贸易,而且还继续南下,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也有贸易。我认为,自汉晋以来,闽人就有广泛的海上活动,迄至唐代,民间商人已经出现,在这些背景下,唐代闽中海商的出现已经是顺其自然的。同时代蕃商的贸易可以看成福建人经营海洋商业的助推器,但不能说,没有蕃商就不会有福建海商,因为,闽商有其经营商业的文化传统,尤其是福建至北方的航道,大都是闽人自行经营的,这条海道上蕃商的活动很少,它的成功,反映了福建海商自身的力量。 YIVoOCphyu5qZc/qYag7Qk6BJmBfeQN0yeBG8Q2DcVflmxS5iLUhaCkufRrpBf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