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天,陈冠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她的这本书要出版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她的博士导师,我比其他人都更清楚她为这本书付出的心血。
2003 年,她从广州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和其他高校不同,当时他们几名博士生是先考进来,然后再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她找到我,希望我带她,我看过她的简历,了解到她是以总分第一名考进来的,当下就答应了。我以为她可能只是擅长考试,但她求学期间的表现,特别是最后那篇博士论文,证明了她在科研方面的确有一定的天资和能力,当然,还有勤奋。
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人民日报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合作培养研究生。她跟我学习的是新闻业务,期间也颇为关注过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但为了达到新闻所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与深度,她毅然做了这个新闻传播史的选题,其学术价值与课题难度毋庸讳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埋首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并一一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经过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洋洋洒洒地写了 30 万字。答辩那天,来自清华、北大、传媒大学的答辩专家们都一致给予她好评,答辩委员会给出了“优秀”的评价。
毕业后她先后在上海和北京的高校工作,生活和事业循序渐进地展开,据她说,大体上是顺利和幸福的。我以为,以她的坚韧与专注,以她的安静与悟性,她一定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活,不管境遇如何,总能游刃有余,收获圆满。
一晃近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青春也许逐渐逝去,换来的是生命的丰盈与成熟。我祝愿冠兰一切安好,健康喜乐,我也期待看到她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她的才华不会被岁月无声湮没,而是闪耀出更亮的光彩来。
是为序。
2012 年 9 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