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今时今日,风景园林学正行走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途径中,却前路迷茫,后望无际,彷徨有之,反思亦有之。因此,“寻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迫切的需求。“风物长宜放眼量,云开方得见月明 [6] ”,本书的研究目的正是要通过推理演绎的方法,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漫长发展历史中,理清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脉络,追溯其产生的根源,研究其发展过程,总结其理论、方法和影响,展现其实践过程,明确生态主义思想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的引导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展望现代风景园林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1.3.2 研究的内容

本书主要探讨的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畴集中在区域景观规划、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生态规划与设计及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性设计等方面,而其他内容如宏观环境规划、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等则涉及较少。

(1)生态主义和风景园林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由于各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叙述角度的不同,国内外文献及研究理论中,关于生态主义、环保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生态都市主义与风景园林、可持续景观、生态设计、可持续景观设计等相关概念的论述如百家争鸣般异彩纷呈,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描述。本书对上述概念与内容、内涵与外延及内在联系分别进行了介绍和廓清,并分析了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明确风景园林生态主义思想的崭新理解,同时也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现阶段的实践成果加以详细的论述。

(2)生态主义思想与现代风景园林的关系及其伦理思考

长期以来,生态主义思想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但是,对于两者的研究和思考均在相对独立的领域中进行,甚至生态学、美学与风景园林学这些孪生的势力也曾一度处于相悖的情境中,生态观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被模糊化,甚至被刻意回避,仅仅沦为设计师头脑中潜意识层面的主观感受。风景园林学中生态学与美学的分离造成了城市环境的灾难,表现为大批量的、杂乱无章的城市建筑的涌现和脱离自然的、毫无趣味的混凝土丛林的出现。这种曾经被忽略的却又客观存在的生态观念与风景园林学的关系及其引发的伦理学和生态学的思考是本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正视生态主义思想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辩证关系是促进风景园林学走上科学的生态途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生态主义思想的源流体现为古代先民崇拜并歌颂自然环境的朴素自然观。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的萌发到后现代生态都市主义思潮的涌现,生态主义思想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发展过程经历了 5 个阶段,分别是生态主义思想的萌芽阶段(16至 18世纪)、产生阶段(19世纪)、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 80年代)、兴盛阶段(20世纪 90年代)和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更为完整和连贯的过程,并且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文献资料比较完备,因此本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生态理念、生态设计与生态主义实践,并且重点对西方的生态设计思想、理论、方法、相关实践及后成熟阶段的生态主义思想引导下风景园林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4)生态主义思想与现代风景园林结合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生态主义思想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 16至 18世纪,但是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则起源于生态学与风景园林学的真正结合,即景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通过对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历程的系统性研究,本书论述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对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景观生态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些理论成果对本书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生态主义思想在现代风景园林领域的表达与相关实践

工业革命的贻害及自然保护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这些社会运动和艺术思潮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生态主义思想和生态设计实践的发展。期间,无数先驱和前辈将其对自然的理解、感受及生态理念融合在设计当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做出了巨大地努力。但由于篇幅所限,本书有选择地论述了风景园林生态主义设计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风景园林设计师、设计理念及其相关实践,并对生态主义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进行了深入且详尽的剖析,揭示了生态主义思想与风景园林设计之间的联系。

(6)生态主义思想引导下的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

风景园林学在生态主义思想的引导下不断地探索人与自然关系。早期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是设计师的主观意识和经验,麦克哈格的理论将其由无意识的自然主义倾向引向了科学的途径,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关学科的渗透逐渐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完善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生态主义思想逐渐成熟并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基于其发展历程,本书对生态主义思想和生态设计在后成熟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预测了风景园林学将发生由科学向生态伦理学和理论化美学的转向。

1.3.3 研究的意义

本书对于国内外研究背景和现状的阐述旨在引发观者的思考,触发对责任与义务的反思。尽管,就目前的危机和困境来看,景观之于生态危机的解决如同蚍蜉撼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也是杯水车薪。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生态主义思想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生态方法是设计师应该运用的设计手段,生态材料也是设计师理当采用的实践元素。而本书的意义也就在于唤起设计师内心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鉴于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困境、争议和机遇,本书对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领域发展历程的探究,对生态主义思想及其影响下的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方法及实践案例的研究有益于认清在生态危机影响下生态主义设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明确风景园林师在生态主义思想引导下的责任与义务,明晰生态主义的思想在风景园林中的根源与发展脉络,预测风景园林设计在生态主义思想引导下的发展方向,了解和借鉴西方现代生态主义设计的实践经验,为有效解决我国所面临的诸多环境、社会、文化等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此外,笔者希冀遵循生态理念的发展轨迹,探索生态主义思想和景观生态设计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试图从生态伦理学和伦理美学的角度探寻景观生态设计的更深层次意义,这对于认识人与自然的内部联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影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价值观取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zRbUGc58iLTwRes8MRvpFoN5GkOGn/0k+eWZgRI9HZkMI5wA9zx6QkdmFW6iAL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