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学习英语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英语单词记不住;或者,就是英语单词很难记。实际上,这都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的一种普遍心理反应。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不知道记忆的原理和学记英语单词的基本规律。结果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挫伤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情况下,部分人半途而废;部分人停止不前。英语学习的进步受到了影响。为了说明这些,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生理学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
记忆,是人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是通过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大家都知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与之相连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对人体内每一种生理机能,神经系统都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中心,称为中枢。这些中枢都是定位在脑和脊髓内,因此,把脑和脊髓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是其中最高级的中枢。
周围神经是一种通讯、联络通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它的一端与脊髓或脑相连,另一端与感受器(如眼、耳)及体内各器官相连。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就会兴奋,它立即把获得的各种信息(即情报)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各有关部位,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一定领域,并唤起感觉。例如,眼睛受到外界刺激后,把信息送给大脑皮层,产生视觉;耳朵受外界刺激后,把信息送给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等。换句话说,感觉是大脑皮层产生的,是由于感受器传来的信息唤起的。
人类大脑内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它们之间通过神经突触相互影响,形成极其复杂的相互联系。记忆就是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叫作用,其中有些相互呼叫作用所维持时间是短暂的,有些是持久的,而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人脑对外来的信息,不但能产生短暂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能把这些信息在脑内贮存起来;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又把信息从贮存的地方提取出来,使该信息原来产生的思维过程再次出现(即回忆)。人脑的这种贮存信息的机能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忆”。这种相互呼唤作用所维持时间的长短或者说贮存信息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就变成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
当一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它的突触就会发生增生或感应阈下降,经常受到刺激而反复兴奋的脑神经细胞,它的突触会比其他较少受到刺激和兴奋的脑细胞具有更强的信号发放和信号接受能力。当两个相互间有突触邻接的神经细胞同时受到刺激而同时发生兴奋时,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就会同时发生增生,以至它们之间邻接的突触对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强,当这种同步刺激反复多次后,两个细胞的邻接突触对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兴奋的传播现象,就是当其中任何一个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都会引起另一个细胞发生兴奋,从而形成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应联系,这就是记忆联系。一般来说,短期记忆脑细胞在受到反复刺激时,并不发生突触增生,而是发生突触感应阈下降,这种下降时短暂的,所以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而惰性记忆细胞则以突触增生为记忆基础,因而维持记忆的时间较长。
神经细胞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形式。单纯激发: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单纯抑制:一个细胞兴奋,提高相接的另一细胞的感受阈。正反馈: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后者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前者的兴奋阈,或回输信号给前者的感受突触。负反馈: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后者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前者的兴奋阈,使前者兴奋度下降(多由三个以上细胞构成负反馈回路)。由于细胞的交互作用,记忆会受到情绪、奖励、惩罚等的影响。
人脑内存在多种不同活性的神经细胞,分别负责短期、中期、长期记忆。活泼细胞负责短期记忆,数量较少,决定人的短期反应能力。这种细胞在受到神经信号刺激时,会短暂地出现感应阈下降的现象,但其突触一般不会发生增生,而且感应阈下降只能维持数秒至数分钟,然后就会回复到正常水平。中性细胞负责中期记忆,数量居中,决定人的学习适应能力。这种细胞在受到适量的神经信号刺激时,就会发生突触增生,但这种突触增生较缓慢,需要多次刺激才能形成显著的改变,而且增生状态只能维持数天至数周,较容易发生退化。惰性细胞负责长期记忆,数量较多,决定人的知识积累能力。这种细胞在受到大量反复的神经信号刺激时,才会发生突触增生,这种突触增生极缓慢,需要很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形成显著的改变,但增生状态能维持数月至数十年,不易退化。
以上三种细胞的区分是相对的,脑细胞的活性分布并没有明确的界线,相对而言是连续分布的,例如活泼细胞的活性也不是都一样的,有些活泼细胞的突触变化周期只有几秒钟,而有些则达到几分钟。
每个人脑的容量各不相同,平均值约为 1200 ~ 1400 毫升,大脑皮层的面积约为四分之一平方米,各人神经细胞的数量达一百几十亿。人们在自身的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在通过人脑接受各种不同的信息。以一天来说,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已经多得难于统计,而在人们的一生中,人脑所接受到的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信息总和,更应该是一个惊人庞大的天文数字。科学家曾对此作出一个估计: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按 70 年计算,那么在他一生中传入脑内的信息,可以达到 300 亿信息单位,而能被长期贮存的只有 3 亿信息单位,这就是说,占传入总信息量的 1%部分能被记住,而其他的 99%都被忘却了。由此可见,遗忘是正常的,并不奇怪。学习者不要因为遗忘而感到焦虑。关键是在学习中如何克服遗忘或尽量减少遗忘率。
“记住”的本质是:
记住=可回忆=细胞联系路径的通畅=(细胞间的联系强度> =有效阈)=细胞间显性联系。
现在记住=神经细胞间现时存在显性联系+以后永远保持显性联系(永久记住)
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信息从贮存发展到牢固的记忆,往往是经过各个不同的步骤的。通常把这个记忆过程分为两个或四个不同的阶段。
短时性记忆: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
长时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
为了清楚地说明各记忆阶段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请看下列表格: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我们永远面临着贮存与遗忘这个矛盾。因而,我们研究记忆单词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争取尽可能少遗忘些,多贮存些,而且是高效率的贮存,实现长时记忆。但是,要想实现长时记忆就必须要反复学习,重复记忆。因为神经细胞并不会对所有接受到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当刺激的强度超过神经细胞的感应阈时才会激发神经细胞作出反应,通常少量的信号刺激,只能使活性细胞的感应阈下降一点,而不能使中性或惰性细胞的突触增生,因而难以保持较长的时间。
要形成有效持久的记忆,必须通过反复的学习刺激,直至相应的惰性脑细胞发生充分的突触增生而形成有效的相互呼叫作用。当刺激强度接近神经细胞的感应阈时,有时能够激发神经细胞,但有时则不能激发,这是因为神经细胞的感应阈具有不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忽高忽低)。可能会出现不能回忆起来的时候。可是,有时候,大脑还会回忆起很多年以前的细节。原因是大脑内存在数以天文数字计算的隐性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人的潜意识,隐性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显性联系,那就是当神经细胞的敏感性提高(有效作用阈降低)时,所以有时人们会能够忽然想起几十年前的陈年小事的细节。
记忆形成过程中的奖励能够降低细胞的感受阈从而提高记忆效率相反,记忆形成过程中的惩罚或不愉快感受则会提高细胞的感应阈从而降低记忆效率,甚至不能形成有效的记忆。所以记忆时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反之,心神不宁或身体不适时记忆力差。
相反,遗忘就是曾经建立的脑细胞相互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联系作用减弱直到其相互作用强度低于记忆阈值。对短期记忆而言,就是活性脑细胞的感应阈恢复到较高的水平,变得不敏感;对长期记忆而言,就是惰性脑细胞的突触因为长期得不到必要的刺激而退化萎缩。因为脑细胞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当反复受到刺激时,会发生突触增生,当长期得不到刺激时则会发生突触退化。所以已经建立的联系还要不时进行反复的刺激,才能保持相互作用强度超过记忆阈值,才能保持有效的相互作用联系,否则会退化失效。
尽管人脑的记忆容量很大(达到数十亿个比特),但毕竟是有限的,比起人类一生中所接受到的信息,人脑的记忆容量就更是难以尽数收纳。
假如有一个人过目不忘、历事不遗,那么用不了三天,这个人的脑子里就会很快塞满各种无关紧要的信息,例如每一次排小便大便的情境、吃每一粒饭时的感受、每一步走过的位置等等,其实这些信息只有在其发生后很短的时间内才有用,过后则成为无用的信息,这些过时无用信息多了,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大脑记忆容量,而且大大妨碍了有用信息的检索,因为每次回忆一个有用的信息,都要想起无穷无尽的枝节小事和过时迁境,如此将不胜其烦而无法过正常生活,甚至无力维持基本的生存。
因此,遗忘是人类经过数万年的生存竞争,而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和自我保护的本领,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更有效地使用大脑资源的宝贵本领。
人的大脑越使用,挖掘的潜力就越大。科学界以前均认为,大脑内的神经细元(神经细胞)不会进行细胞裂殖,在我们成年后每天都有大约十万个脑细胞死亡,脑细胞只会一天比一天减少。但这个常识于 1998年被推翻了,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在担负记忆重要任务的大脑海马区(hippocampal area)存在神经元的新生现象。神经元本身确实不会细胞分裂,但是脑内有一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会分化出新生的神经元。新生神经元在脑中担负什么任务,我们还不清楚,只知道小鼠作实验时,它们与某种记忆活动过程有关。也有报告指出,猴子的大脑皮质也会出现类似的神经元新生现象。
究竟是什么促使这种新生现象的出现和控制它的进行速度?有学者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指出,这种神经元新生过程很可能和记忆活动本身有密切关系,当大脑不断受到记忆信息的刺激时,就会分泌出一些特殊的激素类物质,加快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过程。由此可见,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脑子越记越好记”、“人脑越用越灵”的说法是有相当的科学根据的。
然而,记忆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睡眠不足。因为,人脑的惰性脑细胞的突触增生过程必须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如果睡眠不足,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长期记忆力。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成绩好的越好,成绩差的越差。这主要是情绪对学习的循环作用,有人进行过一个著名的老鼠探迷宫的实验,把一批小白鼠分成相等数量的三组,设置三个相同的迷宫,其中第一组所用的迷宫的尽头放有食物和水,第二组迷宫里什么也没有,第三组迷宫的尽头放有一对电极,分别放三组小白鼠进入迷宫入口,第一组的小白鼠,在进入迷宫进头时得到了食物和水;第二组什么也得不到,只是一个出口;而第三组则受到一次痛苦的电击,结果,三组小白鼠学会走迷宫所需要的次数有显著的差别,第一组平均只用了三次即可会了,第二组平均要用九次才学会,而第三组根本就不能学会走迷宫。
成绩好的学生由于上一次成绩好,得到了成就感和精神上的快乐,也就是得到奖励,因而学习的兴趣大提高,越战越勇,心理负担轻,所以效果也就更好;而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缺乏成就感和挫节感,所以成绩一般变化不大;但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上一次成绩差,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和对自己的不认同,致使心理压力加大,大大抑制了记忆的效率,所以很容易越学越差。实际上可以这么说,情绪影响了记忆。情绪不良导致遗忘速度加快。
综上所述,记忆与遗忘是在不断交替中进行的。我们懂得了记忆的基本原理后,我们更多地要学会如何克服遗忘,减少遗忘率,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