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海南国际旅游岛与旅游翻译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海南旅游,为了把海南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国际旅游;旅游英语;翻译;人才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and Tourism English Talents

Abstract: In 2010,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going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y,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friends would like to come to visi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provide the tourists with better and satisfied service, the talents of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is the most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ourism;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talents

一、引言

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首先是旅游翻译人才要素的国际化。海南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要实现“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战略目标,除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以外,还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同旅游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翻译人才。由于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仅20多年,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旅游文化教育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南旅游发展既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又缺乏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某些旅游新业态发展方面的翻译人才不仅紧缺,甚至空白,为此培养旅游翻译人才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合格的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意味着向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能培养出合格的旅游复合型翻译人才是我们这些传道解惑的教师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在教法上下工夫,欲给他人一杯水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为此,本人在旅游英语的翻译方面总结了点滴自己的看法,愿与各位同仁切磋。

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应充分理解与尊重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适当调整翻译方法。如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调整结构,适当增译、减译或改译等翻译策略。

1.恰当地使用音译和意译的翻译原则。旅游英语中使用最多的是景点的翻译,旅游景点的文字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旅游文化的介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英语实际上就是地名的翻译,其特点是有的需要音译,有的需要意译。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此类翻译涉及的文化内容较少,不会造成游客理解上的障碍,如海口(Haikou)、三亚(Sanya)等。但对景点和景区名词的翻译,更多的是采用音译加意译的翻译方法。比如把海月广场翻译成“Haiyue Square”。如果采用完全意译的方法,把海月广场翻译成“Sea - moon Square”,则把景点完全西化了,无法传递出地名的信息。因为这些名词的翻译不同于普通地名的翻译,它们大多用词古雅、风格独特、音韵优美、寓意深刻。或者出自历史典故,或源于神话传说,或者富于诗情画意,或饱含人生哲理。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音译法,仅音译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追新猎奇的心理要求,更无法激发旅游者了解和体验异国文化的旅游愿望。因此,对旅游景点和景区的翻译更多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即译出景点的读音名称,同时又译出景点名称的文化寓意,使旅游者既知其名,又知其深层的文化意义,这对促进外国游客对中华深奥文化的了解,激发实地的旅游欲望和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如:五公祠译为Wugongci (The Temple for Five Officals)、天涯海角译为Tian - Ya Hai - Jiao (The end of the earth/the Remotest Corner of the Earth)、鹿回头公园译为Luhuitou Park (The Park with a Deer's Head Turning Back)

景点和景区的翻译采用音译加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是旅游英语中不可或缺部分,越来越受到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西方游客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传递中国的地名信息,无形中增进了游客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景点通名翻译原则。旅游景点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是景点地名的实体部分,通名则表明景点或景观的类别。旅游景点一般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每类通名所使用的字互不相同,各有其明显的特征。如人文景观:亚龙湾中心广场Yalong Bay Center Square,“亚龙Yalong”为专名,“湾中心广场Bay Centre Square”为通名;南山寺Nanshan Temple,“南山Nanshan”为专名,“寺temple”为通名。如自然景观(海、泉、山、湾、石、谷等)的通名译法:大东海Dadong Sea,億陽.南田温泉Yiyang - Nantian Hot Spring,亚龙湾Yalong Bay,蝴蝶谷Butterfly Valley等。

以上例子表明旅游景区通名的翻译,既要明确表示景区的类别,又要确切反映自然景点的地貌特征或人文景点的实体情况。

3.适度删减的翻译原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大多数景区都有古代名人的佳作,其文笔优美、内容表达基于借景抒情、声韵和谐、遗形写神,主观色彩极浓。尤其是古诗词,在语言表达上更能体现出汉语的优势和特色,简隽空灵、对字工整、委婉含蓄、整齐对偶、节奏铿锵,并且大量使用四字结构和华丽辞藻来描写景物,将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而英文的景物描写则大多忠实于自然,在遣词造句上客观朴实,而不刻意在描绘的语言上做过多的言词渲染。不用过多的辞藻。

由于中西方旅游文体风格上的差异,一些汉语特色文化信息如果进行逐字的翻译难免会显得啰唆而累赘,对理解原诗句没有多大帮助,所以翻译时应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的删减,以便外国游客的理解。删除和更改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那些多余的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删改才能达到突出主题信息,从而软化僵硬呆板的宣传语气,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否则适得其反,难以让外国游客接受,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在处理旅游文化翻译时必须先考虑到所译文本读者的思维模式与目的语的逻辑结构,然后对原文结构进行语式分析,最终根据目的语思维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如:“鹿回头的传说代代相传,故事感人至深。据说很久以前,在现在有村庄的地方只是一片荒芜的无名海角。”译文The moving legend has been spreading for generations.Once upon a time the land now occupied by the village was unnamed weed - grown cape.原文过度修饰,言辞华丽,若直译则使译文累赘冗长,令人厌读。为有效传达其中文化信息,译者灵活处理了中英文在行文习惯上的差异,将原文三句改译为两句,调整了句子长度;删去了“鹿回头”和“故事感人至深”。因为“鹿回头”在上文中已经提过,所以在该句子中翻译纯属多余;“The moving legend”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表达原文中“故事感人至深”的内容,所以就不必要译成“ The legend from which people are moved and touched deeply”。通过改译后的译文既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又保持了原作的韵味。如按原文把定语从句一一直译,译文反显得啰唆而拖沓,英语读者不一定欣赏,效果会适得其反。译文在经过删减和重组之后,反倒更加简洁流畅,文意通顺,直观朴实,更加符合外国游客的阅读心理。

4.恰如其分地增添相关背景知识。郭建中(2000:123)在《文化与翻译》中指出“作为目的语读者的英文读者因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果按照字面直译这些句子,他们在把语言符号转为意义的过程中势必受阻,从而影响到信息的有效接受。”因为中西方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文化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社会环境方面,并且这种差异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道德规范、社会礼仪、语言文字等多个方面。此外旅游资料中也存在着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所以,国外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背景较丰富的译文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恰当地增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样,不仅便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对旅游信息的理解,而且还可能激发他们对所宣传旅游景点的兴趣,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例如“海南欢乐节,是每年一度的国际性综合公共节日,也是大型的商贸旅游促销活动”。译文为“Hainan Carnival is an annual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public festival.It is also a large - scale business and tourism promotion activity .”补充(Hainan Carnival starts from 2000, and now has become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enjoyable and joyful festivals, not only for the people in the province but also for the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even the world.During the festivals held on many occasions, the participants share their happiness with the famous world film stars, world beauties and other celebrities as politicians, scientists,artists, businessmen, sportsmen and so forth.)这部分旅游资料中对“海南欢乐节”的补充解释,便于外国游客对欢乐节文化有个较为透彻的了解。

拥有“国际旅游岛”美誉的海南,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是个多民族省份,有着丰富而特殊的文化,因此增添一些解释性文字的翻译对国外游客是很重要的,使他们对这些海南特有的历史事物、历史上的典故、神话传奇和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等能更好地理解。欢乐节是我国海南省的一个国际综合性的节日,始于2000年,至今已发展成为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狂欢节日之一,节日期间,人们可与世界著名的影星、世界小姐以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商人、运动员等一起共享快乐。如果不加上解释性翻译,则外国游客很难理解“海南欢乐节”真正的涵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文化知识的导入,选择有代表性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示范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资料和途径去收集有关的文化信息。

5.巧妙使用文化类比法。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就是通过已知的知识借助类比或释义手段推理出尚不为人所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达到认知的目的。释义法同样从文化角度灵活并恰当地运用此方法来释义旅游资源,例如:原文“不劳无获”译成“No pains, no gains”我们还可以用“No pains without gains .” Or “There is no gains without pains”。

对于历史人物、历史朝代和传统节日,使用文化借用将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谓文化借用,就是借用西方文化中比较知名的人物或事件来解释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外国客人用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进行对比,使外国游客将他们陌生的中国历史年代与他们熟悉的历史或人物所处的年代联系起来,便于他们理解。增加他们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内容。例如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接待外宾的时候,说到梁山伯和祝英台Liang - Shanbo and Ju - Yingtai的故事,他便直接告诉翻译,让他把这个故事说成东方的罗密欧和朱丽叶Romeo and Julie,这样客人在听到罗密欧和朱丽叶时,头脑中便有了一个定位,就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又如:当外国游客提及三亚Sanya时,我们可以把三亚比作美丽的夏威夷Hawaii;当客人提及孔夫子Confucian时我们可以把孔圣人比作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当提及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时,我们可以说成是“Chinese Easter”;提及“观音”时,我们可以用“Geddes of Mercy”来解释,这样使游客可“以彼知此”而缩短在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差距,产生亲近感、认同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也能使游客在自身背景文化的基础之上深切感受异国的文化风味,会给外国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三、结语

旅游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在翻译方法上给予重视,也要在跨文化交际反面给予指导。作为高校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旅游英语教学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从“国际旅游岛”的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海南文化实施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使自己培养出的学生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栋梁之才,尽职尽责地能完成高校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着的义不容辞的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使“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后继有人,把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国际旅游岛”展现给全世界,把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使海南岛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23.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94~ 95.

[3]王志华.旅游翻译中文化的差异和处理策略[ 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2).

[4]姚宝荣,韩琪.旅游资料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1998,(5):27~ 30.[5]李蓓霖.旅游英语翻译与本土文化对接的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

[6]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

[7]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14~ 418.

[8]张海燕.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 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

[9]闻华.关于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

作者简介:王硕,男,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

王硕
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9RQNdUkWCYvxZPZYhn1FPJ2mTdcKaXgfHzqloZLopltiJblv0nAxVxphgOR2i2g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