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摘 要: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诗歌翻译,异化和归化都有各自的优势。如果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介绍源语世界的特有文化,采用“异化”方法;如果为了取悦目的语读者,让他们读译作来消遣,则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采用“归化”的方法。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诗歌翻译的目的。本文结合《红楼梦》诗词来谈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诗歌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归化;异化;诗歌翻译;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Domestif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Poem Translation

Abstract: Domestification and foreignizaion are quite different strategies.As for poem translation, domestif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If the translation is aimed at introducing the cultur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countries,foreignization should be applied; if the translation is aimed at pleasing the reader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ountries, domestification should be applied.The applied strategy depends on the aim of the poem translation.Taking the poems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as examples,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apply the two strategies.

Key words: domestification; foreignization; poem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译界有关诗歌翻译的争论颇多,其中的焦点就有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译诗是徒劳无益的”,雅克布森也认为“诗歌从定义上说是不可译的”(Poetry by definition is untranslatable)。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信息流失。但随着世界各地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世界文学”的时代早已来临。没有诗歌的翻译就谈不上文化交流,更谈不上“世界文学”。随着历代译界的努力,对诗歌翻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这种“信息流失”会越来越少,人类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跨越语言障碍。奈达认为“可用语言表达的任何事物都能用另一语言表达,除非语言的根本因素只是形式上”(Anything that can be said in one language can be said in another, unless the form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message)。纽马克也认为“任何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都是可能的”(Translation of any text into any language is always possible)。有了诗歌的翻译,外民族的灿烂文化才能为我们所知,反过来又促进译入地民族文学的发展。

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争焦点在原文与译文在意义和形式上是否能完全对等,诗歌的翻译本来就是“戴着脚镣跳舞”,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诗歌翻译既要接近作者本意,又要符合译入语的习惯。这样,就有产生了诗歌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之争。

二.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fication)的翻译策略

传统上把诗歌翻译分为意译和直译,中外译界对这两个术语已经争执了两千多年,我们索性换一种提法。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在这里,他只是描述他所说的两种方法,并未授之以什么名称。1995年,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斯在其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 foreignizationmethod),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异化就是在译文中保留源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特别是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归化就是在译文中把源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用目的语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来替代,特别是把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用相应的目的语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来替代。概括而言,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归化法则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从这个界定来看,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相当于意译,但异化、归化似乎更加“原则化”,也更便于把握,因此我们就用它们来概括翻译的两种策略。

三.诗歌翻译与异化、归化翻译的关系

诗歌作为人类的文化珍宝,既是语言文化的精华,也是一种最严谨的文学体裁。译者翻译诗歌是为了在另一种语言中再现中外诗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进行相互文化交流,介绍并吸收彼此的优秀文化,使之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诗歌翻译的艰难是众所周知的。要将诗歌译得准确、流畅而清新,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诗歌翻译中,不可能永远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也不可能任何译作完全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或完全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我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源语世界的特有文化,那么就应遵循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采用“异化”的方法;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取悦译文读者,让他们读来消遣,那么就可以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采用“归化”的方法。比如说,对于《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宪益先生基本上遵循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而霍克斯则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对于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美读者来说,他们阅读杨宪益先生的译本将大有裨益,对于一般英美读者,他们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只是为了猎奇,为了消遣,他们阅读霍克斯的译本就能达到这一目的。以下是《红楼梦》诗词的两个汉译本: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杨译:

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Yet to riches and rank each aspires;

The great ones of old,

Where are they now?

Their graves are a mass of briars.

霍译:

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done.

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 have done.

Where are the famous ones of days gone by?

In grassy graves they lie now, every one.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霍译:

Seldom the moo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And days of brig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

A noble and aspiring mind,

In a base - born frame confined ,

Your charm and wit did only hatred gain,

And in the end you were by slanders slain,

Your gentle lord's solicitude in vain.

杨译:

A clear moon is rarely met with,

Bright clouds are easily scattered;

Her heart is loftier than the sky,

But her person is of low degree.

Her charm and wit gave rise to jealousy,

Her early death is caused by calumny.

In vain her loving master's grief must be.

从两个译本可以看出,霍布斯的译本是为了取悦译文读者,是为了一般的英美读者翻译的,因此他遵循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归化”的方法。杨宪益先生的译本是想尽可能地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是以想多了解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为对象的,因而基本上遵循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异化”的方法。

四.结语

“异化”和“归化”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两种译本的读者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其所完成的翻译目的也不一样,所适应的读者群也不一样。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不管怎样发展,“异化”和“归化”将永远同时并存,缺一就不成其为翻译。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New 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London: Polytechnic of Central London, 1981.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许建平.跨文化交际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5).[5]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 J].中国翻译,2002(5).

[6]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艺术: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2).

[7]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作者简介:梁远翥,男,广西岑溪人,琼州学院外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

梁远翥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VLVaDB8GpaUNoi+P8SQtKIbONJfANJb+PSQxkP1s6NmoGSchpT9soC69g4Egde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