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餐饮文化诠释之难:《简明中餐餐饮汉英双解辞典》编纂经验小结

摘 要:中餐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梳理归纳五花八门的中国餐饮并将其介绍给世界,是中餐研究者、语言文化专家和翻译界长期面临的挑战。笔者根据自身主持编纂世界上首部《简明中餐餐饮汉英双解辞典》的经历,从条目的筛选、命名、内容撰写及翻译等四个方面,介绍编纂和翻译此类辞书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以及一些实践经验。以此抛砖引玉,推进我国暨海南的餐饮文化翻译。

关键词:中餐餐饮汉英双解辞典;中国餐饮文化;食材名称翻译;餐饮翻译

一、导言

“舌尖上的中国”——中餐,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梳理归纳五花八门的中国餐饮,以辞典的形式将其介绍给世界,是中餐研究者、中国语言文化专家和翻译界长期面临的挑战。

中外各国有很多烹饪书籍和饮料书籍,详细介绍许多食品和饮品的制作方法,也可见几本收集了部分餐饮食材、食品、饮品名称以及旅店和旅行常用词汇的词典,但是极少见专门的餐饮辞典。在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分别输入“餐饮词典”和“餐饮辞典”,共搜寻到3部餐饮工具书,其中包括本文讨论的这本辞典; [1 ~ 2] 输入“food and drink dictionary”,搜寻到13部, [3] 其中有10部英文、1部英语-西班牙语、1部英汉餐饮词典,1部是教材类西班牙语餐饮口语读本。在amazon.com网上输入“food and drink dictionary”,查询结果显示,目前世界上餐饮类辞书共335部, [4] 真正的餐饮工具书有273部 [5] :其中绝大部分是英文的西餐和饮料词典;有3部英-法-德-意等多语种餐饮词典;11部双语词典,其中只有1部《英汉餐饮词典》(陈丕琮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6)。陈丕琮的词典将食品名称、食品原料、食品加工、营养、菜式、菜名、酒名、饮料、点心、水果、餐具、厨房设备和烹饪方法等餐饮环节常用的英语词汇译成汉语,其中中餐词条寥寥可数。此外还查询到郭廉彰、黄成凤主编的《汉英·英汉旅游餐饮分类词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双解休闲、旅行与旅游词典》(2008.10),这两本词典收集旅游、交通、财务、餐饮、中外旅游景点词汇并提供对应翻译,收入的餐饮词条有限,中餐词条更少。这类词典对介绍大量没有进入现有英语词典的中餐词条没有意义。

编写一部简明实用、汉英对照的中餐餐饮辞典,是时代的需要。笔者与志趣相投的多位同仁于2004年春天开始了艰难的跋涉。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编纂的世界上首部《简明中餐餐饮汉英双解辞典》终于在2009年春天问世,相信对推介中华餐饮文化、发展国际旅游、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和旅游教育有实际意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先生和胡家峦先生认为该辞典“对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华餐饮文化、帮助国内英语学习者用英语介绍中国餐饮都将有极大帮助。”他们和有的旅游教育专家共同认为该辞典“对我国的旅游产业、旅游教育、外语教育是一份贡献,同时也填补了辞书编纂领域的一个空白。” [6 ~ 7]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该辞典是上海外文书店的畅销工具书之一。在2009年6月12日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新书推介会上,该校英文学院孙有中院长说:“这本辞典是出国访问、介绍中国文化的最佳礼品。”多位涉外餐饮服务业人员说:这本辞典“让我们知道如何用英语向外国顾客说明白我们的餐饮是什么。” [8] 虽然这本辞典还有许多不足,我们为在中餐餐饮双语词典编纂领域迈出了第一步感到欣慰。

该辞典的编纂经历了四个阶段:条目的筛选、命名、内容撰写、英译。由于是原创性工作,无前例可循。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不少困难,如各地对很多食材的命名并不一致,甚至对某一物品的产地、源流众说纷纭,资料繁杂,考证艰难;由于英语世界也存在同样问题,对翻译的准确性带来不小的挑战;在给条目标注汉语拼音时,发现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不能解决所有中文词界问题;英式和美式英语语法在个别常用细节上有分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以下就每个阶段碰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简要介绍。

二、条目的筛选

我们选择编纂餐饮工具书中极少见的菜单型中餐餐饮汉英双解辞典,只收入食品、菜品、饮品条目。我国的餐饮史可以说是中华各民族相互交往与融合的镜子。祖国各地餐饮发展到今天,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中西混合,日日更新。因此,条目的选择不可能局限于传统的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花色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多民族混居地区、海岛区域的餐饮也应该收录。有鉴于此,我们按省、市、自治区分片,收集条目。

中餐餐饮的条目浩如烟海。我们注意到,同一食品、菜品或饮品会出现在全国很多地区,有的会被冠以不同的名字,但是其本质性差别极小,如八宝粥——腊八粥,菜远炒牛肉——菜心炒牛肉,烤乳猪——金龙乳猪,吹肺/吹肝——腌猪肺/腌猪肝,班戟——煎薄饼,奶酪烩龙虾——芝士焗龙虾,黄酒——绍酒——老酒,黑茶——十两茶——古茶等。限于辞典篇幅,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把所有本质上雷同的条目收入。

我们从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餐餐饮书籍、中国各地旅游局网站、中国饭店协会网站、各省、市、县餐饮行业协会网站、中国烹饪协会网站、中华美食网以及许多饭店酒楼提供的数万条餐饮资料中,去除其中大量内容雷同、名实不符、或者违反自然和动物保护条例的条目,经过慎重比较,筛选出2777个条目,一个条目为一个菜品、食品或饮品。

三、条目的命名

对收入辞典的条目,我们一律保持其原名,不做任何改动。条目出处按原产地或省、市、自治区标注。有的东西各地常见,但原产地不详,只能大略分为北方、东北、西北、南方、西南、沿海等大区。举例:“阿婆铁蛋”为台湾点心,“安多面片”为西藏食品,“安溪色种”为福建安溪乌龙茶总称,“八宝饭”、“八宝粥”为各地传统甜点,“拔丝奶豆腐”为内蒙古点心,“夫妻肺片”为四川凉菜,“甫里鸭羹”为江苏菜,“麻城肉糕”为湖北菜,“木鱼渡僧”为河南菜,“西湖醋鱼”为浙江杭州菜,“白花蛇脯”为广东菜,“白斩加积鸭”为海南凉菜,“南瓜饼”为南方点心等。

一般情况下,每个条目名称的字数控制在6个字内。为了便于查询,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多音字按其在该条目里的发音排列。为了利于推广普通话,并有利于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所有条目参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断词,注拼音,标四声。当以上《规则》和《词典》里无例可循或出现相互矛盾状况时,我们遵循汉语表述习惯,并根据本辞典自身的特殊性,处理词界。举例:

四、条目的撰写

餐饮辞典不同于普通辞典,它不需要例句说明词义,却需要文字说明每个词条的内容,每个词条就是一个条目,也就是一个食品、菜品、或饮品。条目释文提供该成品的主、辅料、烹饪方法、口感等基本信息,力求做到简明扼要、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活泼有趣,适应中外游客、食客的信息需要。

撰写餐饮条目释文的挑战在于:必须用极简的语言,明白无误地阐述清楚该条目是什么、其特色以其如何做成的复杂过程。一个食品、菜品的配料及其制作工艺往往有五花八门的说法,无论是网站上的信息还是烹饪书里的信息,文字大多粗糙、含糊,废话和别字连篇。为了做到简明,我们把每个条目内容的汉语字数(包括菜名-汉语拼音-菜系及产地-菜品-菜料及制作方法简介)控制在20~ 60字范围内。基于辞典的菜单性,我们以菜名突出主题,诠释突出主料,淡化辅料与调料,以主料说明本质,以辅料和方法说明特点。举2例: [9]

八宝鼋鱼(bābǎo yuányú):江苏菜。鼋鱼即甲鱼。将甲鱼肉和糯米、鲜笋、香菇、火腿等八种原料焖熟,加黄酒、盐、姜、葱。

董酒(Dǒnɡjiǔ):白酒,产于贵州遵义。用高粱为主料,用小麦和多种中药制曲酿造,酒精含量为30~ 60度,属混合香型酒。

撰写过程中的另一大困难是考证食材名称。各地对很多食材的命名不一致,如“麻油”被称为“香油”,“酱油”被称为“老抽”,“芫荽”被称为“香菜”,“芡粉”既是“淀粉”又是“太白粉”还会是“嫩肉粉”,“酵母”既是“面肥”又是“老面”,“明胶”可以是“吉利丁”也可以是“鱼胶”或“骨胶”,“雪里蕻”就是“芥菜苗”,“小葱”既“香葱”,“苦瓜”为“凉瓜”,“大茴香”就是“八角”,“胡麻”又叫做“亚麻”,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在查阅了许多权威烹饪书籍、图解词典、植物分类词典、植物图库和中草药图库之后,我们整理出一份40余页长的烹调术语和食材名称表,统一应对这个问题。

五、条目的英译

条目的英译包括两部分:名称的翻译和释文的翻译。我们的翻译原则是:不故弄玄虚,直白地译出其实质或本来面目,让读者(食客)一读就明白,这个食品、菜品或饮品是什么。因此,无论是条目名称还是其内容的翻译,都要干净利落、明确无误地传达其本质和特点。这样做有时会不得不牺牲掉一些文化韵味,但是比让人不知所云、无法理解要好得多。

对条目名称的翻译,我们参考了北京市旅游局发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 [10] 和国外许多中餐馆的英文菜单,经过反复仔细比较,避免了其中一些不准确或不合习惯的译法,如把“猪大肠”译为Pork Intestines (译成hog intestines或pig intestines较合适),“蹄髈”为Pig's Knuckle (译为hog knuckle较好),“八卦汤”译为Eight Diagrams soup或Yin Yang soup,让人不知其为何物(实在地说明其是stewed turtle较好);将“羊肉”译为lamb不合习惯,应为mutton,把大白菜按粤语音译为bochoy不利于推广普通话,还是译成Chinese cabbage为好。

英语世界对食材的命名也是五花八门,许多地方对同一植物甚至同一生物的叫法不同,如“苦瓜”叫做bitter gourd,又叫做bitter melon;“孜然”是cumin,又是comin;羊肉即可称为lamb,又可叫做mutton;某种“酱”即可叫做sauce又可叫做dressing。不少菜品的辅料属中草药,其英语或拉丁名称很难查对,如“百合” Lily bulbs、“沙参” straight ladybell roots、“玉竹”polygonatum。名称我们查阅了The New Oxford Picture Dictionary 《新牛津图解词典》、 World Spice Plants 《世界佐料植物》、 Mcmillan Food Lover's Encyclopedia 《麦克米兰食客百科全书》、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Food & Drink 《食品和饮料辞典(无简缩本)》等数十部原版英文餐饮工具书,使用了中草药数据库和英文植物图库,还在多家大学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的网上图库里进行比对,确认每一种食材的英文名称。

对很多目前未被收入英语词典,但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出现,独具特色的中国食品或食材名称,英译时采用汉语拼音,用斜体标出,如:饺子jiaozi、粽子zongzi、馕nang、糌粑zanba、芷草zhicao等,使之成为新的英语词汇。这样能够突出中华餐饮的特点,避免误解,并促使其较快进入英文和西方文化。

很多食品和菜品的名称直接表明其本质或主要内容,比较容易翻译,如“八宝鸭羹”和“粉蒸肉”;有的看其名对其内容可以猜个大概,如“簸箕饭”和“彩绘鸡肝”;有的则让人摸不着头脑,如“半月沉江”和“八仙过海闹罗汉”。餐饮辞典的译文必须直截了当地说明条目是什么,才不会让读者或食客感到困惑。举2例: [11]

半月沉江(bànyuè chén jiānɡ):福建菜。先将油炸面筋用水浸软,切片,然后入清汤与冬菇、冬笋、当归烹煮,加盐、味精等。 Gluten soup.Fujian dish.Soaked fried gluten balls sliced, boiled in clear soup with winter mushrooms,winter bamboo shoots, and angelica root, then seasoned with salt, MSG, and other seasonings.

八仙过海闹罗汉( bāxiān -ɡuòhǎi nào luóhàn):山东曲阜孔府宴菜。将鸡、虾、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等加调料蒸熟,摆八仙与罗汉状于罐中。 Chicken with seafood varieties.Feast dish of the Kong Family in Qufu,Shandong.Chicken, shrimp, shark fin, sea cucumbers, abalone, soft fish bones,and fish maw seasoned, steamed, then arranged in a pot in shapes of Chinese legendary Eight Immortals and Monks.

英文语法以《新韦氏语法指南》为准,句型参照主要英文词典如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 Webster’ sDictionary和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释文的一般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曾出现英语标点符号特别是逗号使用不一致的情况,如“半月沉江”释文的英译即可是Soaked fried gluten balls sliced, boiled in clear soup with winter mushrooms, winter bamboo shoots,and angelica root, then seasoned with salt, MSG and other seasonings,也可是Soaked fried gluten balls sliced, boiled in clear soup with winter mushrooms, winter bamboo shoots, and angelica root, then seasoned with salt, MSG, and other seasonings。矛盾源于有的同志遵循传统牛津语法,另一些同志则采用新韦氏语法。前者认为英语源自英国,牛津学派的地位不容置疑;后者认为新韦氏语法更符合逻辑,较少引起理解混乱。我们必须保证全书语法的一致性。经过多次讨论,我们认识到语法是从哲学里“长”出来的,任何语法都并不尽善尽美;当语法的使用出现障碍或矛盾时,必须运用逻辑,理清关系;语法是会变化的,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上例里, MSG和other seasonings是并列关系,在MSG和other seasonings之间同时使用逗号又使用and连接词,能够清楚地说明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将MSG与other sea⁃sonings误解成同一成分。对此,我们从韦氏完整版百科型词典[12]里找到例证,回答了这个问题。

六、后记

这个辞典项目极具挑战性。其主要困难有三:必须阅读海量重复性中文文献;比较研究并弄清楚条目所指食品、菜品或饮品的本质和来历,才能确定其地区或产地;必须反复查阅中英文权威文献和海量图片资料,才能保证译文少出差错;没有经费支持,全靠参与者不计报酬、以严谨的态度完成任务。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慧眼识珠,不向我们收取分文出版费用。

这个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笨功夫。在撰写条目的过程中,我们深感自身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修养不够,如对主次成分的陈述有时轻重不分、时间和动作的顺序混乱、不辨错别字、句子结构松散、用词啰唆等。中餐有时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有时甚至与西餐相混。母语的使用常常词不达意,难以做到简练、准确、流畅、优美地表述。给条目标注汉语拼音时,才发现我们对汉语拼音正词法很陌生,对其不能回答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英文翻译也给我们不小的挑战,譬如不少中餐餐饮食材名称如“玉竹”、“竹荪”之类很少出现在普通英汉词典里;词典的句法与普通文章的句法有很大区别。

做而后知不足。编纂这本辞典的过程是一个边学边做的过程,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与谦虚学习的精神。这本辞典的形式和内容一定存在错失或有争议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订正。我们一直在收集对这本辞典的建议,并继续采集新的条目,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出版这本辞典的修订本。

这本辞典的汉日双解版已经提上我们的工作日程,希望不久就能同大家见面。

参考文献:

[1]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餐饮词典”查询结果,2012.3.25.

[2]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餐饮辞典”查询结果,2012.3.25.

[3 ]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 Food and drink dictionary”查询结果,2012.3.25.

[4 ] Amazon.com“ Food and drink dictionary:Books ”查询结果,2012.3.25.

[5 ]李兰: amazon.com“ food and drink dictionary”信息统计.2012.3.25.

[6]胡文仲:推荐意见.2008.5.13

[7]胡家峦:推荐意见.2008.5.10

[8]张孟尧:《中餐餐饮名称汉译英混乱现象调查》,海南大学,2011.5.(2011届海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9]冯源(主编):《简明中餐餐饮汉英双解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10]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菜单英文译法》,著者,2008.2.

[11]同[9].

[12] Webster’ 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Avenel, NJ: Gramercy Books.1994, Deluxe Edition.

作者简介:冯源,女,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跨文化教育和第二语言教育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翻译协会会长, Phi Delta Kappa国际教育协会终身会员。主要研究兴趣为旅游文化,语言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改革等。

冯源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OURZimlW/5yp5v0pnjc3bCbJmu1lvlaiQxvrNKrQOn6bycox00plWde6GUevOJag



国际旅游岛战略下应用翻译人才培养刍议

摘 要:与通过在非专业学生中开展ESP教育来培养翻译人才的方法相比,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深化应用翻译各专业方向教学的这一种途径更为高效和可靠。应用翻译师资、教材、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对于应用翻译人才的成功培养至关重要。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背景下,立足于本地各种实际翻译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材开发和探索高效的培养模式应是首要考虑的出发点。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应用翻译;培养模式

On the Training of Pragmatic Translator in Perspective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raining English majors to be pragmatic translators by setting up practical profession programs is more reliable than the one to train non - major students via ESP.The faculty, text resources, course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modes are key factors for such a purpose.In perspective of the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resources specialized for the local needs and the setting up of an effective training mode should be put into the prior considerations.

Key words: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pragmatic translator; training mode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合作日益紧密和深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涉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专业翻译人才供求失衡的长期矛盾也正日渐显得急迫。传统翻译人才培养中,同声传译等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一般通过具有雄厚实力的专业院校以及具有涉外性质的国家机构如外文局、新华社、外交部等定向培养。应该注意到,除此之外,许多部门和大部分企业还需要大量既能胜任一般翻译要求同时又熟谙本领域业务的综合型人才。国家外文局的不完全调查显示,翻译人才缺口仍然高达60%以上,尤以化工、汽车、石油、医疗行业的人才为缺。各地依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不同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甚相同。以海南省为例,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20年将海南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这样一个战略定位下,可以预见到其对经贸、旅游、涉外法律等领域的应用型翻译人才需求将会大幅度上升,此类人才的培养也变得更为重要与急迫。

二、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与存在问题

以英语翻译为例,众所周知,虽然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众多,其中也不乏许多专业英语出身的毕业生,但并不是任何懂外语的人都可以胜任专业翻译工作,许多地方公示语的翻译错误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表现。而面对法律、科技、旅游、医药等专业化翻译需求,更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应用专业型翻译去完成。应用翻译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广义的应用翻译指向的是文学及纯理论研究以外的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种涉外语言交流,涉及的领域包括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其中又具体分为新闻、科技、法律、经贸、广告、旅游、医药等各应用专业翻译(陈建平,2010;何刚强,2010)。以此为培养方向,应用翻译人才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为企事业输送笔、口译能力并重,一般不直接从事理论研究的中低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能胜任相关专业领域中一般的外事接待、产品推介、往来文书等实际业务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众多高校中外语院系的翻译课程设置仍然以学术型、纯文学语言翻译教育为导向。这种以普及翻译理论为目标、以学术翻译为主要操练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进入劳动市场后,很多时候直接面对却是社会上对应用翻译的工作要求,而由于没有经过相关应用翻译教学的培养,对于各类应用文体的特征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对实际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缺乏一定的了解,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手忙脚乱甚至是因为失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顺应时代的人才需求,改变现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方向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一般来说,合格的应用翻译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一定的汉语水平、较强的翻译技能技巧、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常识性的外国文化知识。应用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通过在相关专业学生中开展行业英语教育(ESP)来完成。这种培养方式的好处在于学生的本专业素养比较突出,在毕业后能很快较好地开展工作,因此能和用人单位的业务要求很快实现对接。弊端在于,和英语专业学生相比,此类学生在英语运用方面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很多时候甚至出现“中式英语”的问题。所谓“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于英语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的文化背景的干扰而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俞碧芳,2009)。而工作语言的严谨、正确对翻译工作的成败和效率来说非常重要的。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中外文化知识,交流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误会。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有更多的时间、资源和途径接触和理解英语文化知识,在这个方面的素养具有先天优势。而相关的应用专业知识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学习和相关实践得到很快提高。因此,相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深化应用翻译各专业方向的教学的这一种途径更为高效和可靠。为数众多的一般外语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资源和师资的问题在培养高端翻译人才上未免力不从心,但对于应用性翻译人才的培养,如果能立足本地区实际需求,在师资、课程设置和资源扩展方面做到科学规划、贯彻得当,实现这样的一个培养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和做好的。

三、国际旅游岛视野下的应用翻译人才培养

随着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各项具体政策的逐步实施,可以预计到港外国游客将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在休闲旅游、餐饮、商务、医疗、涉外法律等领域的翻译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本地高校外语院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该顺应时势,改革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培养应用翻译人才和服务社会发挥更大作用。但首先应该认识到,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教育实践几个环节。

1.师资建设。对于准备开设应用翻译课程的各外语院校来说,大幅引进应用翻译方向的高学历教师是一个最为快捷的方法。但目前进入大学教育领域的以应用翻译为专业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非常缺乏,博士则更为稀缺。在师源缺乏的情况下,各院系或者选择开设传统翻译课程,或者勉为其难地让其他研究方向的教师来担任应用翻译课程的主讲教师,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难免差强人意。要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引进高学历的应用翻译人才外,各外语院校还可探索引进兼职专职翻译人才参与到日常教学与师资培训的环节中,从而提高应用翻译师资的总体水平。此外,选派本校教师前往应用翻译课程开设比较成熟的院校参与相关课程和管理经验的进修和实践,也是提高师资水平比较快速和稳妥的途径。

2.课程规划。应用翻译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不是研究翻译的高层次人才,而是既懂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能进行日常英语翻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邓礼红(2008)提出,应该主要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放弃高级口译和同声传译这类高层次、高要求的课程。应用翻译专业教学中应该口、笔译并重,或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侧重。笔译教学由于历来受各外语院校所重视,因此师资和教学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口译教学应该以口译技巧训练为核心,以汉英双语基本功训练、知识的习得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辅,力求体现口译课课程立体化、内容系统化、练习真实化、学生中心化、教材多元化、技巧全面化、教师全能化、目标职业化的特点。此类探讨和实践对于有效开展应用翻译教学是非常好的经验借鉴。

3.教材开发与教学。目前应用翻译专业教材虽然与实际培养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教育领域对该方向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教材正被引进或出版。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方梦之和毛忠明《英汉一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但鉴于专业的繁杂和地区需求的不同,教师可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在讲授各种应用文体翻译时注意详略得当。以海南为例,本地外语院系应根据需要开发和或重点教授上述应用专业领域的应用翻译知识与实践。如有必要,还可编写适合本地情况的特色应用翻译教材,尽量缩小校内校外学与用之间的矛盾和距离。而对于政论翻译等学生毕业后涉足的可能性较小的应用文体翻译,讲授时可以适当地简略。对于应用翻译方向的学生,笔者认为具体培养内容和方式也应与其他方向学生有所区别。例如,在一、二年级阶段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建设和巩固,以学生通过专业四级考试为基本目标。因为众多研究表明,虽然融入性动机能很好的服务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但一定的功用性动机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而在三、四年级阶段则应重点突出旅游、法律、餐饮、经贸等应用方向的教学与实践,对专业八级考试不做更高要求。应用知识的传授可由专业英语教师和外系专业教师合作教学,在英语和中文领域内共同提高学生的某一业务知识。

4.应用实践。教育培养的人才多大程度上能快速融入和服务社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同步,因此,培养过程中设立大量的实践项目和提供实践机会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教学实践容易限于课本练习的课堂操练,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要改善这种情况,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对实践环节科学规划,广结对子,在星级酒店、旅行社、各旅游景区等公司、机构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不定期见习以及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自寻实践机会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优秀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缺乏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而在2020年将海南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应用翻译人才匮乏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和急迫。本地外语院校在这种环境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师资保障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地实际翻译需求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材开发和探索高效的培养模式应是首要考虑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蔡进宝,梁洁.英国双语翻译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启示_以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硕士培养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106~ 107.

[2]陈建平.国内应用翻译研究_回顾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1):40~ 45.

[3]李海军.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4~ 136.

[4]何刚强.切实聚焦应用,务实培育译才一应用翻译与应用翻译教学刍议[J].上海翻译,2010(1):37~ 40.

[5]盛腊萍.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杨萍.高职高专院校应用翻译专业办学思考[ 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44~ 46.

[7]俞碧芳.对外宣传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08~ 112.

[8]袁斌业.近10年我国英专本科翻译教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外语界,2003(1):7~ 12.

作者简介:符志松,海南白沙人,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现代教育技术。

符志松
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2awqctdQ6jBQDhX12Ore5JFl3zQ7/n9s3pQhLkFyiApa1cAhKkVOd7s/3GCchk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