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形制的变迁

依据文献和考古证据,目前中国可将屏风出现的时间上推到秦代之前。到汉代和魏晋时期,屏风发展出更多种的样式。后汉李尤的《屏风铭》很好地概括了屏风的使用功能:“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外必廉方,雍瘀风邪,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这种最初由挡风而制造的器具,渐渐在形制和功用上发生变化,由插屏到围屏;有床上屏风,落地屏风,屈膝屏风等多种样式,并在后代得到承袭。如描述五代社会生活的《韩熙载夜宴图》 中就有三种以上的屏风使用形式等等。

作为纸本屏风的珍贵遗存,《鸟毛立女屏风》的纸本在透视调查中显示原来绘画纸本与后补纸本有尺寸不一的状况。但作为制成屏风后所显示的框架尺寸如下:第一扇,135. 9x56. 2cm;第二扇 136. 2x56. 2cm;第三扇 135. 8x56. 0cm;第四扇 136. 2x56. 5cm;第五扇 136. 2x56. 2cm;第六扇136. 1x56. 4cm。这六扇没有整齐对饬,有微小差距,但尺寸大体相当。如果将目前出土的汉代“单体屏”与比较典型的后世屏风及屏风画遗存作个对比,仅就屏风实体的面积大小而言,可能会有助于理解唐代屏风制式的大致形态。(图表 2—1)(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图示为 2—1a、 2—1b、2—1c、 2—1d、 2—1e、 2—1f、 2—1g、 2—1h、 2—1i、 2—1j)

2—1 屏风形制对比图表

①关于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的形制,巫鸿曾在《重屏》一书中作过假说,认为其应属围屏性质,并有假想图示。本书认为这和笔者判断的“唐以后,屏风样式渐渐展开,实现更大的观赏功能”的看法并无矛盾之处。

这些遗存的尺寸对比显示:五世纪以后的“屏风”形式与《鸟毛立女屏风》的长与宽的比例未超过5 比1 和3 比1 之间,差值没有大于0. 6,都在立式长方形范畴内,同唐墓壁画与勒石石刻中的屏风样式形制相仿。 这与肉眼所见的判断相一致,说明《鸟毛立女屏风》长方立式多叠的制式与唐代同期屏风式绘画具有共通点。这里暂且把这种流行于唐代的屏风称为唐式屏风。唐氏屏风从汉代的横宽式小型屏风演变而来,但高度逐渐超过一米乃至几乎与真人等高,面积逐渐扩大,似乎从一个私人空间走出来,转变为面对多人的屏介;亦提供了在更大空间里展开视觉功能性的可能。这种根本变化使本文有必要对唐代屏风形制变化的缘起作一讨论。 AEVj73ge7KfF8DV01L7WniTXVvE1v4d9laGNZ6qMhqZExznjFAdPnBKjPkVmRJ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