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意义

左贞观(ЦЗО ЧЖЭНЬГУАНЬ. 1945)——别具一格的创作人、作曲家、音乐学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家、各种杂志(交响乐杂志、室内乐器杂志、钢琴杂志、声乐杂志,以及现代音乐杂志等)报道的大量音乐作品的作者。

除了作曲家本身的创作之外,左贞观还积极地(特别是在近些年)从事各种各样的音乐社会活动。在 1992 年成为俄罗斯爱乐乐团的创始人后,他在俄罗斯和中国成功的举办了大量的音乐会和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宣传俄罗斯和中国的音乐。

因此,他的音乐创作在所有的表现形式中都展示出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特点的独特融合,就我个人而言,这首先是由作曲家的经历特点及其创作命运的特殊性决定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外国音乐研究室研究员万昭(曹禺与第一任妻子郑秀所生)就音乐的研究方法也提出的自己的建议和研究成果。他的关于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主要论著:1998 年《中国音乐学》第 1 期;《柴科夫斯基的少年生活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谈柴科夫斯基的生活、思想与创作》(1. 3 万字),1999 年《中国音乐学》第 1 期;《从柴科夫斯基童少年生活与创作的联系,谈音乐作品的研究方法问题》(1 万字),1999 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 2 期等都谈到。

万昭认为 :音乐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还是人,是对人的研究。对人的心理的研究。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音乐就是用乐音表达的人学。音乐是人写的,也是写人的,写给人听的。所以,理论家对作品的研究应该以人为中心,这包括对作品所表达的人的感情的研究,对触发情感的客观生活研究。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参照万昭音乐研究理论观点 :音乐的内容主要是人的情感,某一具体作品表现的某种特定感情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人过去全部感情生活的延续和结果。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根据上述观点和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两条:

一是外界生活对人的刺激,这是印发感情的源泉。

二是人用自己的标准对外界刺激物进行衡量,从而产生各种感情反应,这是感情产生的直接原因。

那么这个衡量外界事物来决定情感好恶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人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外界生活总的看法;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整个认知系统。一个人每一次对新事物作出感情的反应,都要调动过去的认识系统进行衡量和评估。

人的任何感情,不管多么的简单都是他全部认知的延续和结果。

所以对作品中情感的认知绝不是无缘无故的,探究作品的真谛和内涵,我们必须从作者的整个人生中,找出影响作者情感,导致作品内容的深刻原因,才可能准确的诠释作品的最深层的准确表达,这不仅是音乐研究当中的重要一环,更是探寻音乐创作根源的重要一步骤。 9JLH8i5IkZd8rmerC4N1PgiKY7ph27GMCXdLxzU4nQIQvfiIogGSFBtyn9KmM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