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庚年谱

唐庚,字子西,宋眉州丹稜(今四川省乐山地区丹稜县)人。《东都事略·文苑传》,《宋史·文苑传》,《丹稜县志》有记。《唐先生行状》记其父曰:“唐先生,讳某,字彦通,眉州丹稜县人。曾祖讳某,祖讳某,考讳某,俱不仕……自嘉祐、治平间,先生已有盛名,西南学者争宗师之,授经者累数百人……元祐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终于家,享年六十有三。前娶家氏,再娶史氏,男五人。”而《亡兄墓铭》记:“先公奉议,有子三人,兄其长也……兄讳瞻,改伯虎,始字望之。”《史夫人行状》亦记,“先生自言,吾六岁而孤,勤苦自立,取名于时,岂有兄弟教哉!常持是说,未尝督责三子以学。”盖其三人者,同父同母者;五人者,同父异母也。其兄《宋史》有本传,以孝友称;其弟名庾,字端儒,唐庚《文集》中屡见。(明)王洙《史质》曰:“庚兄弟五人,长伯虎,以孝友称。”

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 一岁

二月,贡举罢诗赋,以经义、论、策取进士。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撰《诗话》。富弼坐格青苗法,徙判汝州。十月,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立太学外内上舍法。十一月,苏轼被贬,赴通判杭州任。

唐庚是年生。题“温陵吕荣义德修”的《眉山唐先生文集·序》曰:“先生死不一年,果有橐其文以来京师者……(署时)宣和四年八月十五日”知唐庚卒于宣和三年八月十五以后。又据作于绍兴八年戊午,强幼安的《文录序》:“归泸南,道卒于凤翔,年五十一”。《东都事略》记同。知先生享年五十一。其子文若《书先集后》曰:“先君……五十而卒”,盖举其成数也。由宣和三年上推五十一年,即本年。

(熙宁三年为庚戌年,似与唐庚之名更有关联。况以实岁算,生于熙宁三年也不失享年之数。但年谱习惯以虚岁纪年,宜从之。记此聊备一说)。

熙宁五年壬子(1072) 二岁

正月,置京城逻卒,察谤议时政者搜罪之。五月,行“保马法”(即保甲养马法)。六月,曾公亮以太傅致仕。八月,欧阳修薨,诏求所撰《新五代史》。行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十一月,贬权监察御史里行张商英监荆南酒税。

熙宁六年癸丑(1073) 三岁

三月,御集英殿策进士;张耒进士及第。置经局,命王安石提举;置明经诸科。十月,章惇平曀、洽州蛮。以复熙、河、洮、岷、叠、宕诸州,御紫宸殿受群臣贺,解所服玉带赐王安石。十一月,大雪,诏京师收养老弱冻馁者。

熙宁七年甲寅(1074) 四岁

三月,以旱避殿减膳,旋以灾异求直言。四月,以旱罢方田;是日,雨。王安石罢知江宁府。五月,罢贤良方正科。大雨水,坏陕、平陆二县。七月,诏河北两路捕蝗。行手实法。

熙宁八年乙卯(1075) 五岁

二月,以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闰月,沈括上《奉元历》。六月,颁王安石诗、书、周礼义于官学,以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八月,募民捕蝗易粟,苗损者偿之。九月,王安石兼修国史。十月,赦天下,罢手实法。

熙宁九年丙辰(1076) 六岁

正月,雨木冰。六月,诏滨海富民得养蜑户(南夷渔民),勿致外夷所诱。九月,王安石罢判江宁府。十一月,鬼章寇岷州,知州种谔等败之于铁城。苏轼在密州任。

熙宁十年丁巳(1077) 七岁

正月,白虹贯日。二月,日中有黑子。三月,诏州县捕蝗。五月,太白昼现。七月,祷雨,河决澶州曹村埽。四川彭州(今彭县)棚口茶场户起义。苏轼差知徐州,秦观谒见。叶梦得生。十二月,诏明年改元。

唐庚在家从父学文。庚弟庾《眉山唐先生集》序曰:“予兄子西自龆齓学为文,出言已惊人”。龆齓即换齿之年,约七八岁间。庚子文若《书先集后》曰:“先君承学于皇大父”。

元丰元年戊午(1078) 八岁

正月,旱。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集僖观使,观文殿大学士,封舒国公。二月,苏轼在徐州,黄庭坚自京以古诗贽于苏轼,遂订交。秦观亦投长篇谒苏轼。五月,塞曹村埽河决口。十月,宋兵破泸州夷。十二月,日中有黑子,凡十二日。是年张先卒,八十九岁。

元丰二年己未(1079) 九岁

四月,苏轼遭乌台诗案被收。蔡确参知政事。张方平以太子少师致仕。十月,太皇太后病笃,旋崩。

四月,苏轼遭乌台诗案,二十日被收。十月,勘状上,二十日具狱,以太皇太后病笃,`减天下死囚罪一等,流以下赦之。苏轼当赦,但攻者竭力不赦,并论张方平、司马光、范镇当诛,狱久不决。会吴充、章惇营救,禁中遣冯宗道复案,遂决狱。十二月,责授检校水部尚书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是年,诸州报祥瑞。汪藻生(~ 1154)。

元丰三年庚申(1080) 十岁

二月,章惇参知政事,吴充罢。七月,河决澶州。九月,改官制。以王安石为特进,改封荆国公。四月,以吕公著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纯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元丰四年辛酉(1081) 十一岁

正月,诏进士加试律义。三月,章惇罢知蔡州,张缲参知政事。四月,河决澶州小吴村埽。六月,河北诸郡蝗生。九月,种谔败夏人于无定川。十月,米脂砦降。十一月,种谔破石堡城。是年,苏轼在黄州,王安石作《后元丰行》,朱敦儒生(~ 1159),赵明诚生(~ 1129)。

元丰五年壬戌(1082) 十二岁

四月,改官制。以王珪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确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九月,夏人三十万陷永乐城,士卒死者六十万。十月,知延州沈括以措置乖方,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贬知太原府,资政殿大学士吕惠卿知单州。是年,苏轼在黄州作《赤壁赋》等。

元丰六年癸亥(1083) 十三岁

二月,夏人数十万寇兰州,钤辖王文郁率死士七百余人击走之。三月,河东将薛义败夏人于葫芦岭。麟、府州将郭忠诏等败夏人于巴义豀。五月,夏人寇麟州,知州訾虎败之。闰六月,汴水溢。太师、守司徒、韩国公富弼薨,谥文忠。八月,王安礼为尚书左丞,李清臣为尚书右臣。十一月,文彦博致仕。曾巩卒(1019 ~ )。

元丰七年甲子(1084) 十四岁

正月,夏人寇兰州,李宪等败走之。四月,夏人寇延州安塞堡,将官吕真败走之。五月,以孟轲配享文宣王。七月,河洛溢,河决元城,大名府水暴至,数十万众呼号求援。九月,夏人围定西城,西河将秦贵败之。十二月,司马光上《资治通鉴》,以光为资政殿大学士。是年,吕本中生(~ 1145),李清照生(~ 1155)。

作《明妃曲》、《题醉仙崖》、《上任德翁序》等。唐庾《眉山唐先生集》序曰:“予兄子西自龆龀学为文,出言已惊人。如赋《明妃曲》、《题醉仙崖》,什《上任德翁序》之类,时方十四五,老师匠手见之,无不褫魄落胆”。

元丰八年乙丑(1085) 十五岁

三月,上崩于福宁殿,年三十八,庙号神宗。皇太子煦即位,是为哲宗,年仅十岁。太皇太后高氏权同处军国事。四月,宽保马法,罢免役钱。五月,王珪卒,赠太师,谥文忠。十月,葬神宗于永裕陵。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是年,苏轼移住常州,知登州,旋还朝为礼部侍郎。黄庭坚在德平镇,寻入汴京任集贤交流;集贤校理等职,主编《神宗实录》。

哲宗元祐元年丙寅(1086) 十六岁

正月,久旱,祷雨,即降甘露。二月,蔡确罢。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罢雇役。四月,王安石薨(1021 ~ )。文彦博以太师平章军国事。五月,罢诸路重禄,复熙宁旧制。七月,夏主秉常卒。八月,罢青苗法。九月,司马光薨(1019 ~ )。试中书舍人苏轼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蔡京罢开封府。

元祐二年丁卯(1087) 十七岁

夏四月,旱。徐州布衣陈师道为亳州参军充徐州州学教授。李清臣罢。五月刘挚为尚书左丞,王存为尚书右丞。八月,韩维罢,种谊复洮州。十一月,大雪甚,民多冻死。是岁,苏轼、黄庭坚在汴京颇多唱和。苏轼上《荐布衣陈师道状》。陈师道作《示三子》、《九日寄秦觏》等。

入太学为诸生。庚《绵州谢监司举辟启》曰:“一离国学,十阅岁华。参两任之卿军,自云得趣”。唐庚离开国学当为元祐三年,其父母相继亡故时。唐庚元祐六年及进士第,先作三年华阳尉,继作五年益昌判司,加上元祐四年及五年,恰好十年。庚入国学至少两年,故系入太学于本年。离家之际,作《南行祭江渎文》壮其行:“仆草莱野夫……而背书腰剑,假道荆楚以游大梁……他日登金门,上玉堂,垂珰簪笔,昂轩峨冠,亦在于此。荣耀父母,芘荫兄弟,兼济友朋,养活妻子,亦在于此……”古时蜀地出川,一是出剑门沿嘉陵江河谷往北陆行过大散关进入秦川,然后再到其他地方;一是沿岷江或嘉陵江水路南下,从长江东出三峡,然后再到其他地方。此次南行,盖由水路出川。

元祐三年戊辰(1088) 十八岁

正月,雪甚,发京西谷五十万,损值以紓民。三月,御集英殿策进士,赐进士及第、诸科及第出身一千一百三十二人。四月,以吕公著为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大防以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纯仁以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岁,苏轼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同在秘阁任职,号“苏门四学士”。韩绛卒。

谒苏轼于京城。《唐子西语录》记:“东坡赴武定,过京师,馆于城外一园子中。余年十八,谒之”。《语录》亦即《文录》。

父母先后亡故。庚《亡兄墓铭》记:“元祐三年秋,先公游泸南,予兄弟持母丧于丹山……兄具大舟迎侍(先公)以归,居数日,疾复作,遂卒”。《唐先生行状》记,其父卒于本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庚当奔丧回乡。所谓“离国学”之因。

(按,本年正月,苏轼领贡举。二月,试礼部进士。寻卧疾逾月,以疾乞郡,不许。复起值内省。似无赴武定事)

元祐四年己巳(1089) 十九岁

正月,以夏人通好,诏边将勿生事。三月,胡宗愈罢。四月,立试进士四场法。五月,蔡确贬英州别驾。六月,范纯仁罢,王存罢。苏轼以吏部侍郎改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韩忠彦为尚书左丞,许将为尚书右丞。七月,安焘丁母忧去位。十月,翰林学士苏辙上《神宗御集》,藏宝文阁。是岁,苏轼知杭州。吕公著卒。

丁父母忧在眉州丹稜家。

元祐五年庚午(1090) 二十岁

二月,夏人归永乐所掠吏士百四十九人。文彦博以太师致仕。三月,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苏颂为尚书左丞。四月,苏轍为御史中丞。是岁,苏轼在杭州任上,治西湖,修堤(杭民曰“苏公堤”)以通南北。陈师道移颍州教授。陈与义生(~ 1139)。东北旱,浙西水。

赴东都(今河南开封市)应试。作《过潼关》:“铁衣十万拥胡雏,手释襟喉计亦疏,阃外不闻天子诏,将军未甚读兵书”。少年意气形于言表。又《赴阙》:“十年食苜蓿,梦寐长阑干。继粟不自饱,朝齑岂辞酸。虽无汗马劳,几作蠹鱼干……此行敢侥幸,政尔便求安。恐或得所欲,圣主天地宽”。不安之情显而易见。后有诗《中秋遇雨,感怀呈师泽、彦直》回忆赴试情景:“初游东都年二十,清欢趁得中秋及……谁知得官反拘挚,此景此欢那复缉。今岁中秋雨如泣,穷山牢落秋光湿”。《宋志》:“礼部贡举,皆秋取士,冬集礼部,春考试”。知庚明年应试,及第,得官,即不复当时清欢,因此浩叹。

此次出川盖陆行北上入秦川。故有潼关怀古之作。

元祐六年辛未(1091) 二十一岁

正月,苏轼除吏部尚书。二月,以苏辙为尚书左丞,苏轼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吕大防上《神宗实录》。御集英殿试进士,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九百五十七人。八月,苏轼除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值陈师道为州学教授。十月,张方平卒。张元干生(~ 1160)。

三月,及进士第,作《谢及第启》。旋调华阳尉,作《调华阳尉》:“家世传儒素,平生学古文。三年思故国,一命荷明君。折节羞黄版,归休许白云。吟诗事无废,薄俸不禁分(自注:孟东野尉平阳,滛于诗,曹务尽废,郡置假尉以代之,分其半俸)”。宋制,及第者一律释褐授官,不像唐代还须经吏部铨试,才能取得为官资格,然后候缺赴官。一命,此可以解为最初的任命。《宋志》:吏部内流铨诸色入流及循资磨勘选格入流,有出身、进士、明经入望州判、司,次畿簿、尉。尉是与进士出身相应的起码官,从九品;华阳县是成都府的畿县,位于成都南面。其《到任后寄家兄》曰:“起家仰寸禄,此实下焉者。南山无敝庐,千里赴官舍……同僚皆故人,每事相假借”。聊寄安慰。

元祐七年壬申(1092) 二十二岁

二月,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充淮南兵马钤辖知扬州。四月,立孟氏为皇后,五月册封。六月,苏颂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韩忠彦知枢密院事,苏辙为门下侍郎。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苏轼还,九月到任,兼侍读,寻守礼部尚书。

华阳任上。

元祐八年癸酉(1093) 二十三岁

二月,礼部尚书苏轼奏言,不许高丽使乞买历代史及《册府元龟》。三月,诏御试举人复试赋、诗、论三题。四月,夏人来谢罪。五月,苏轼、苏轍罢为湖北、福建转运判官。七月,范纯仁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月,久雨。九月,太皇太后崩,哲宗亲政。河决内黄口。复章惇、吕惠卿官。是岁,黄庭坚、秦观为国史院编修。

华阳尉任上。代作《慰国恤表》。作《上宪使书》:“某闻阁下奉使入蜀,首尾三年于兹。蜀中缙紳大夫,与夫四方之游宦于蜀者,不其几何。人物扬眉吐气者,求出于门下者,不知其几何”。(按,唐庚所游宦,唯华阳可称蜀。故系于此)。

元祐九年(绍圣元年)甲戌(1094) 二十四岁

哲宗渐复熙宁新法,召用新党诸人,贬逐元祐旧臣。三月,苏辙罢。四月,苏轼坐掌制诰语涉讥讪,落职英州。改元。白虹贯日。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复元丰免役法、保甲法。追复蔡确官。章惇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曾布翰林学士,张商英右正言。五月,罢诗、赋取士。六月,来之、邵等疏苏轼诋先朝,诏谪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曾布同知枢密院。七月,夺司马光、曾公著赠谥,降文彦博太子少师。贬吕大防、刘挚、苏轍、梁焘、彭汝砺等。九月,苏轼度岭,十月到贬所。十二月《重修神宗实录》成,逮问元祐史臣黄庭坚受勘问。是年,秦观贬监处州酒税,晁补之出知齐州陈师道免颍州教授。

华阳尉任满,赴益昌判司任。作《赴益昌二首》:“岂有登台衮衮,漫令去国迟迟。南越缨方欲请,北山文莫相移”。又“乐职如含美酒,判司敢叹官卑。会待薛疏供帐,归从朱老栽桤”益昌即今四川昭化县,宋属利州路。作《峡路十韵》纪其行:“云来通玉垒,江去背沧溟,春少花难坼,霜多叶欲零”。川蜀深秋始霜,时盖九月。作《祭祖坟文》:“天子哀其愚,锡以一命。俾俟罪于益昌”。《上俞漕书》曰:“年二十四始得一官”。正为本年。盖判司方为起码官。作《闻东坡贬惠州》:“天地不能容,伸舒辄有碍。低头不能仰,闭口焉敢欬。东坡坦率老,侷促应难耐。何当与道俱,逍遙天地外。”感慨良深。

绍圣二年乙亥(1095) 二十五岁

正月,立宏词科,许进士登科(经术)者乞试之。二月,以修国史吕大防贬秩,分司南京,安州居住。三月,试宏词黄符等五人各循一资。七月,以户部尚书蔡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八月,诏吕大防等永不得引用期数及赦恩叙复。知陈州范纯仁违家人劝告,奏请吕大防等引赦原放,贬随州。许将尚书左丞,蔡卞尚书右丞。十二月,三省得旨,编类元祐以来臣僚章疏及申请文字,枢密院亦合编类。是年,黄庭坚谪居黔州。

益昌任上。作《上钱宪杂文序》:“宪使钱公按益昌,令某献其所为文……得古赋一首,《汉漂母碑》一首,《竹轩记》一首,古乐府二首。近体诗一十九首,并序为二十五首以献”。又作《张求》、《讯囚》等。

绍圣三年丙子(1096) 二十六岁

三月,封大宁郡王佖申王,遂宁郡王佶端王。幸申王、端王府。八月,夏人寇宁顺砦。九月,废后孟氏为华阳教主,玉清妙净仙师,赐名冲真。十月,夏人寇鄜延,陷金明砦,献俘于辽。十一月,章惇上《神宗实录》。

在益昌,任参军职。作《自笑二首》:“案头故纸如拨山,三年只有马上闲”。又“唤作参军真漫浪,军中底事更相参。”时边事紧急,邻西郡县多涉军事,故忙碌不堪。

绍圣四年丁丑(1097) 二十七岁

正月,泾原路钤辖王文振败夏人于没烟峡。二月,追贬司马光、吕公著、赵瞻、韩维等。复榷茶法,罢《春秋》科。闰月,以曾布知枢密院事,翰林学士同知院事。贬苏轼为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范祖禹高州安置。三月,夏人犯麟州神堂堡,出兵讨之,进筑胡山砦。夏人大至葭卢城下,知石州张构等击走之,胡山新砦成,赐名平羌寨。折克行破夏人于长波川,斩首二千馀级,获牛马倍之。熙河筑金河关。吕大防卒于虔州。置克戎砦、平夏城、灵平砦。复追贬王圭、司马光,吕公著节皆司户参军,五月,文彦博薨。六月,环庆路安疆砦成,熙河进筑青石峡毕,赐名西平。八月,筑威戎城。是岁,两浙旱饥。叶梦得及进士第。

益昌任上。《贺杨运判启》:“某累任剑东,粗知民俗”。益昌可称剑东,四年亦可称累任。《上监司书》曰:“往在益昌五年,自念方在困中,未尝一出所学”。知庚本年仍在益昌。

绍圣五年(元符元年)戊寅(1098) 二十八岁

二月,董必由荆湖路常平为广南东路察访,以河路转运副使吕升卿与必共事。升卿,惠卿弟也。史皆以此为蔡京阴谋,盖欲尽杀元祐诸臣。以曾布言,二人未行,并罢。知兰州王舜臣讨夏人于塞外,筑兴平城。三月,申王佖、端王佶并为司空。旋幸申王府、端王府。四月,章惇进《神宗帝纪》,曾布上《删修军马敕例》。六月一日,改元符元年。诏蹇序辰、安惇看详元祐诉理,所陈诉语言与先朝不顺者,具职务姓名以闻,此后因诉理被祸者,凡七八百人。七月,诏范祖禹化州安置,寻卒。刘安世梅州安置。刘挚、梁焘子孙并勒停,永不叙用。王岩叟、朱光庭、王珪子孙并勒停,永不叙用。九月,秦观除名,永不叙用,移送雷州。郑侠除名勒停,全州编管。十月,夏人寇平夏城,知渭州章楶禽其统军嵬名阿埋,夏人由此不振。是岁,澶州河决。苏轼在儋州。

益昌任满,赴任绵州。作《剑州道中见桃李盛开,而梅花猶有存者》:“即今已是丈人行,肯与年少争春风”。(按,剑阁为利绵来往之门户。考虑到古人交通极不便利,无重大事情,不轻易经过。故系诗于本年)。作《贺安谏议启》:“伏审光奉制纶,推居谏苑。朝廷增重,中外耸闻”。安谏议,即安惇,字处厚,广安军人。绍圣初,召为国子司业,三迁谏议大夫。崇宁二年四月同知枢密院事,累官至右光禄大夫。在枢府凡二年,崇宁三年十二月戊午卒于位。(见《宋史》本传及《宋宰辅年录》)本年安惇详看诉理,当为行谏议责。唐庚作贺启,或有所求,当系此文于本年。《绵州谢监司举辟启》曰:“伏念某,一离国学,十阅岁华”。唐庚于元祐三年丁父母忧,离开国学,于本年恰好十年。故系赴绵州任为本年。并曰:“参两任之卿军,自云得趣”,为华阳尉、益昌判司之经历,即在绵州任之前。代作《贺进筑表》:“四月初七日,泾原路合熙河、环庆、秦凤路人马出寨状:天都山进筑……四路云屯,如入无人之境;三城鼎立,坐收不战之功”。《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元符元年正月甲寅)枢密院言,比令陆师闵以秦凤兵偕熙河路钟傅等自丹喇关进筑,请令约期会泾原、熙河、秦凤三路之师于天都既平夏城一带,各据地形、险要,进筑其城”。与贺表合。

唐庚在绵州凡三年,不详何官。似为主管学事之官。《谢举辟启》曰:“狱讼刑名之职,皆是道场;簿书钱谷之间,莫非乐地。况优游于儒术,复咫尺于乡棼。便于婚姻,得以教学”。《受代有日呈谭勉翁与谢与权》:“老来忽忽流年紧,三见涪江秋叶郧”。知唐庚官绵凡三年。又《(同治)直隶绵州志》记:“思贤堂……绘扬雄、杜甫、李白、樊绍述、苏易简、欧阳修、司马光、苏轼、唐庚九贤像祀之”。

元符二年己卯(1099) 二十九岁

二月,夏人国母卒,遣使告哀,不许。鄜延路钤辖刘安败夏人于神堆。四月,进筑鄜延河东路暖泉、乌龙砦。五月,筑鄜延路金汤城。夏旱。张商英权工部侍郎,章惇乞退,不许。八月,皇子生。保宁军节度使吕惠卿检校司空。九月,立贤妃刘氏为皇后。是岁,河决内黄口。苏轼在儋州。

绵州任上。似因贡举事,涉嫌系狱。所作《亡兄墓铭》曰:“元符二年冬,弟庚以贡举事系临邛,语连兄,临邛并械之。凡对吏逾年,掠治无完肤,而其辞确然不及庚,以故狱久不具。卒会赦(盖以明年哲宗崩),除之”。《宋史·文苑传·唐庚》亦记。但《四部丛刊》本于《亡兄墓铭》有校勘记曰:“庚傅校庾。”傅校即张元济友人傅增湘(沅叔)用吴尺凫抄本校汪亮采本。校语恰恰表明唐庚与贡举、系狱之事无涉,是非常可信的。《(民国)丹稜县志》记:“又守绵州,有政绩,州人绘像于思贤堂”。于庚系狱事无涉,亦可作一旁证。况系狱必先革除官职及褫夺其出身;有此劣迹之人,恐怕无缘列入思贤堂。或许因弟庾贡举系狱事而招致明年受代有日的麻烦,也很有可能。

元符三年庚辰(1100) 三十岁

正月,哲宗赵煦崩,弟端王佶于柩前即位,是为徽宗。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二月,佶始听政。以礼部尚书韩忠彦为门下侍郎,黄履尚书左丞。四月,以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清臣为门下侍郎,蒋之奇同知枢密院事。以帝生日为天宁节。长子旦生。大赦天下。苏轼等徙内郡居住。五月,蔡卞罢。叙复元祐臣僚。诏追复文彦博、王珪、司马光、吕公著、刘挚等三十二人官,还司马光等致仕遗恩表。安惇、蹇序辰除名放归。七月,皇太后还政。封子旦为韩国公。十月,章惇罢相,连贬雷州司户参军,本周安置。蔡京夺职,提举洞霄宫。韩忠彦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曾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岁,黄庭坚出峡东归,陈师道为秘书省正字。秦观卒(1049 ~ )。

绵州受代有日。《受代有日呈谭勉翁、谢与权》:“老来忽忽流年紧,三见涪江秋叶郧”。盖在秋节。旋任阆中令。《寄傲斋》曰:“吾官阆中时……时年三十,便有归欤之兴”。《重修思政堂记》:“是岁(元符三年),某为阆中宰。”作《愚斋记》、《苏君俞通判愚斋二首》、《颜鲁公祠堂记》。又作《贺右仆射韩相公启》 (代) 、《贺门下侍郎启》 (代) 、《贺天宁节表》(代程守)、《贺降皇子表》(代宋运判)等。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 三十一岁

正月,范纯仁薨。皇太后崩,命曾布为山陵使。二月,赵挺之为御史中丞。朝请郎梁宽论进士阿附为文之敝。五月,苏颂薨。七月,安焘以老罢知河南府,临行上书言东京党祸以成,愿戒履霜之祸。蒋之奇知枢密院事,陆佃为尚书右丞,章楶同知枢密院事。李清臣罢大名府,陆佃为尚书左丞。温益为尚书右丞。十一月,改明年元为崇宁。从曾布绍述之说。童贯荐蔡京,帝决用京,起知定州。落职绍圣官员皆予复官。是年,河东地震,京畿蝗,江淮、两浙、湖南、福建旱。苏轼北归,七月至常州病逝。享年六十六岁(1036 ~ )。十二月,陈师道(1053 卒~ )。

阆中任上。作《贺蒋枢密启》。又作《清明示弟侄》:“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唐庚于集英殿试进士为元祐六年(1091),十年后即本年(1101)。

崇宁元年壬午(1102) 三十二岁

正月,以蔡确配享哲宗庙庭。五月,韩忠彦罢。追降司马光、文彦博赠爵,夺元祐党人官各有等差。诏曰:“元祐诸臣各已削秩,自今无所复问,言者亦复辄言。”陆佃罢,以许将为门下侍郎,温益为中书侍郎,蔡京为尚书左丞,赵挺之为尚书右丞。闰六月,曾布罢。七月,以蔡京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焚元祐法。章楶罢。九月,诏中书籍元符三年章疏姓名为正上、正中、正下三等,邪上、邪中、邪下三等。治臣僚议复元祐皇后及谋议元符皇后者罪。降韩忠彦、曾布官。追贬李清臣雷州司户参军,黄履祁州团练副使。籍元祐末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馀官秦观等百二十人,御书刻石端礼门,是为“元祐党人碑”。十月,蒋之奇罢。十二月,诏“诸邪说颇行非先圣贤之书,及元祐学术政事,并勿使用。”

阆中任上。作《箕踞轩记》:“箕踞者,山间之容也。拳要耸肩,抱膝而危坐,佝偻局缩。其圆如箕,故古人谓之‘箕踞’……予今以五斗红腐,置身于忧患之场,是非厉害,汹汹百出。以一身之微,受无穷之责……盖官舍之西,旧有轩数间,直堂屋之后。人事之所不及,宾客从游之所不至。”傲岸之情溢于言表。似于当局有所影射。又作《有翠亭铭》、《惜梅赋》等以寄山水草木闲情。

崇宁二年癸未(1103) 三十三岁

正月,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三月,上书正等者升甲,邪等黜之。四月,诏毁吕公著、司马光、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范白禄、梁焘、王岩叟景灵宫绘像。诏毁刊行《唐鉴》并三苏、秦观、黄庭坚等文集。以赵挺之为中书侍郎,张商英为尚书左丞,吴居厚为尚书右丞,安惇知枢密院事。夺王珪赠谥,追毁程颐出身文字。六月,册王氏为皇后。七月,以复湟州进蔡京官三等,蔡卞以下二等。八月,再论弃湟州罪,贬韩忠彦为磁州团练副使,范纯礼静江军节度副使。削蒋之奇秩三等。张商英罢,入元祐党籍。九月,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令天下监司长吏厅各立《元祐奸党碑》。十月,以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委监司察举,必罚无赦。是岁,黄庭坚谪居宜州,汪藻进士及第,岳飞生(~ 1142),诸路蝗灾。

阆中任上。作《新修敕书楼记》:“始余未至阆中,闻其巨邑也……盖自二君迄于今,更阅三闰,然后得以一变其旧……崇宁二年正月十五记”。(道光)《保宁府志》卷二三《职官·政绩》记:“宋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崇宁间知阆中,为政清肃,公庭寂然。”

崇宁三年甲申(1104) 三十四岁

正月,赐蔡京子攸进士出身。二月,以刊定元丰法不当,黜钱遹等九人。诏王珪、章惇别为一籍,如元祐党。四月,复鄯州,建为陇右都护府。五月,以复鄯、廓,蔡京为守司空,封嘉国公。许将、赵挺之、吴居厚、安惇、蔡卞各转三官。六月,图熙宁、元丰功臣于显谟阁,以王安石配享孔子庙。诏重订元祐、元符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凡三百九人。馀刻石朝堂,馀并出籍,自今勿得复弹奏。诏:内外官勿得越职论事侥幸奔竞,违者御史台弹奏。七月,行方田法。八月,诏诸路知州,通判增入“主事学官”四字。蔡京上《神宗史》。许将罢。九月,以赵挺之为门下侍郎,吴居厚为中书侍郎,邓洵武为尚书右丞。

阆州任满,以常调凤州教授。《上俞漕书》曰:“年二十四始得一官,随牒推移十载于此……今三十四矣……虽名从八品,实胥校市评尔。”三十四即本年,教授即从八品官。作《除凤州教授,非所愿也,作此自宽》曰:“故纸终日翻,毛锥几年搁。百函无力致,诸公谁说着。今承学校乏,颇讶名字错。”又《上蔡司空书》曰:“十五年前吕丞相用事,当此之时,某布衣为诸生;吕丞相罢,章丞相用事,当此之时,某为利州治狱掾;章丞相罢,韩丞相用事,当此之时,某为督邮;曾丞相罢,而阁下当轴,某自常调……脱于刀笔之间,而处之于师儒之任。”蔡京本年守司空,上推十五年,即元祐三年,四月,吕大防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唐庚时在太学为诸生,尚未回家丁忧。绍圣元年二月,吕大防罢。四月,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唐庚为益昌判司。益昌属利州,判司则治狱事。元符三年九月,章惇罢,韩忠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唐庚官阆中。崇宁元年五月,韩丞相罢,曾布为尚书右仆射(见《续通鉴》),唐庚仍官阆中,为督邮职,纲纪属下。本年,蔡京守司空,唐庚以常调,为凤州教授,處師儒之任。作《史夫人行状》思其亲:“夫人史氏,眉州青神縣人,嘉州軍事推官諱著明之曾孫,大理寺丞諱昭吉之孫,進士諱及之女,魯國先生諱某之配也……夫人享年五十六。崇宁三年从先生葬于丹稜县鼓面山之南。”史夫人为庚诸母,先生则其父也。又作《祭程公仪文》思长者:“我昔赴官益昌(绍圣元年),公时送我……我官于东(阆中、凤州皆在益昌之东),转眼十年(崇宁三年矣),复来寻翁,墓木苍然。”

崇宁四年乙酉(1105) 三十五岁

正月,诏察诸路贪虐者并论其罪。秦凤番路献邦、潘、叠三州。二月,何执中为尚书左丞。班方田法。四月,复元丰铨试断按法。五月,罢青海马监。以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五月,除党人父子之禁。六月,赵挺之罢。七月,罢三京国子监,各置司业一员。诏元祐人贬谪者渐次徙近地,唯不得近畿辅。十一月,章惇卒。是年,黄庭坚卒于宜州(1045 ~ )。

在凤州教授任上。作《送苗师彦序》:“崇宁元年冬,兴元军有怨其守费冼者,走益昌……后二年(即崇宁三年),予官凤翔,师彦为治中,得从之游。”又作《李生方书序》介绍李生医书。李生为秦陇间名医,直庚官凤州,得请书序。

崇宁五年丙戌(1106) 三十六岁

正月,慧出西天,其长竟天。吴居厚为门下侍郎,刘逵为中书侍郎。以星变避殿损膳,诏求直言阙政。毁元祐党人碑,复谪者仕籍。自今言者不复纠弹。太白昼现,大赦天下,除党人一切禁。权罢方田法,罢诸州岁供俸物,诏崇宁以来左降者,以存殁稍复其官。二月,蔡京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以观文殿大学士赵挺之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月,诏星变已消,罢求直言。五月,班《纪元历》。罢辟举,尽复元丰选法。七月,诏改明年元。十二月,刘逵罢。

凤州教授任上。作《读巢元修传》。巢谷,字元修,眉山人,苏轼乡党,长于苏轼,以义勇闻于世。因苏轼贬黄州得一见,遂为生死交。后轼还朝,不求一见;轼谪岭表,则以七十三岁高龄自家乡徒步往见。人笑其痴,谷不以为然。谷至于梅州遇苏辙,被劝北还,病卒于新州。时元符二年。巢谷与苏门同一风致,故引唐庚感慨万千。其事亦见于苏辙《栾城後集》卷二四《巢谷传》。唐庚所见,即苏辙元符二年所作之传。在本年前,元祐学术乃至苏门文集皆在毁禁之例,至本年方弛禁。姑系唐庚《读巢元修传》于本年。且文中对苏辙的评价,流露出对党禁的不平。巢元修事亦载于《东都事略》及《宋史》。

大观元年丁亥(1107) 三十七岁

正月,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幸兴德禅院。以何执中为中书侍郎,邓洵武为尚书左丞,以梁子美为尚书右丞。二月,复行方田法。三月,赵挺之罢,以何执中为门下侍郎,邓询武为中书侍郎,梁子美为尚书左丞,朱谔为尚书右丞。赵挺之寻卒。五月,贬吕惠卿祁州团练副使。邓洵武罢。九月,以梁子美为中书侍郎。朱谔卒。七月,伊洛溢。八月,曾布卒。徐处仁为尚书右丞,林摅同知枢密院事。十月,贬张商英为安化军节度副使。闰月,以林摅为尚书左丞,郑居中同知枢密院事。十一月,日有食之,以不及所当食分,蔡京率群臣称贺。徐处仁以母忧去位。十二月,蔡京进太尉,何执中以下官二等。是岁,秦凤旱,东京水,河溢。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入京为宗子博士。《眉山唐先生文集》吕荣义序曰:“绍圣中以进士及第为州县官。大观始入为博士,”《上邓左丞书》曰:“某绍圣元年,从事州县,三任(益昌、绵州、阆州)于此,十年之间,遂无一字入国门者。”盖唐庚上书时,尚在凤州任上。三月至四月末,洵武为中书侍郎,唐庚得援引,即为宗子博士。作《上瞿提举书》曰:“某宦学四方,从缙绅士大夫游,仅二十年(唐庚元祐二年入太学,开始其宦学生涯。二十年後,即本年)。”又作《走笔赠仙姑》:“仙姑八十春秋高,两鬓墨黑无斑毛。鹿胎冠子青纱袍,神风清俊真仙曹……愿仙乞我瓢里一丸药,武陵溪上抖擞世俗腥与臊。不然教我蝉蜕羽化秘诀之一二,海山深处摘取王母千岁不熟之仙桃。”《续通鉴》记:“(大观元年)二月,又有虞仙姑者,年八十馀,状貌如少艾,行大洞法……蔡京尝具饭招仙姑。见大猫,指而问京曰:‘识之否?此章惇也。’意以讽京。京大不乐。”即唐庚诗中事。

大观二年戊子(1108) 三十八岁

正月,蔡京进太师,加童贯节度使,仍宣抚。二月,归州安置张商英,移峡州居住。以安德军节度使为开府仪同三司。五月,以复洮州,赐蔡京玉带,加童贯检校司空。八月,中书侍郎梁子美罢知郓州。九月,以林摅为中书侍郎,余深为尚书左丞。十二月,峡州居住张商英,许任便居住。张深德之。即乞归宣(宜)都别业。

在京为宗子博士。作《唐先生行状》思其父:“比其殁(元祐三年)也,远近闻之俱出涕叹息,逮今(大观二年)二十年(1108 -1088 = 20),思之不忘,其和至于此……元祐三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三”(又《示蜑》:“先君捐馆年,六十畸三算。”)。作《次张天觉赠韵》:“别公归去养天和,见说清朝士已多。裙舍登门何处曳,顶缘受记昔曾摩……会引鉴湖为故事,要从英主乞三峨。”天觉,商英字。盖商英乞归,作诗与唐庚别,唐庚次韵。诗中回忆受张援引及教诲,颇羡其归,遂起三峨之思。作《戊子大水二首》记当年水灾:“龙嗔挥水十丈馀,千村万落几成鱼。寄谢龙神且安处,熟睡深潭不惊汝。”本年即戊子,为大观二年。史志不载此年大水,此诗可补其阙。

又代作《谢太师表》等诸多表、书、启,姑系于本年。

大观三年己丑(1109) 三十九岁

二月,韩忠彦致仕。三月,立海商越界法。四月,林摅以中书侍郎罢。以郑居中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管师仁同知枢密院事。以余深为中书侍郎,薛昂为尚书左丞,刘正夫为尚书右丞。六月,管师仁以疾罢,寻卒。蔡京罢,以何执中为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中外失望。七月,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族外,馀并录用。复张商英提举玉局观。八月,韩忠彦卒。十一月,蔡京进封楚国公致仕,仍提举《哲宗实录》,朝朔望。是岁,江、淮、荆、浙、福建旱,秦、鳳、阶成饥。十月戊子,大雷、雹而雨。十二月,以张商英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仍宗子博士。《上席侍郎书》记:“某备员学校,三载于此……阁下倘以为然,归见何丞相,亦以此说告知。”何丞相即何执中,本年为特进、宰相。席侍郎未详何人。此说即書中进取之愿及时政见解。仿韩愈《进学解》作《归与赋》抒发牢骚并自嘲:“归欤,先生归与!先生坐讲六籍,立谈百氏……片言悟旨,佝偻一命,摧折委靡,穷骐骥于捕鼠,困干将于补履……吾忘情于彼此。归欤,先生!”文章亦设师生问答,骈散相间,冷嘲热讽,颇类韩文。作《次斋铭》表自强不息之志:“吾少也狂,自以为键;出而接物,然后知困。今虽老矣,幸其未衰。陈书于斋,以学亦思。”三十九岁,近老未衰。可系于此。作《冬雷行》记罕见物候:“百虫蛰处安如家,阿香夜起推雷车。一时技痒不忍爬,惊动尺蠖掀龙蛇。”情趣盎然(按《宋志》,有宋一代,冬雷凡两次,一是绍圣二年十月西南方冬雷,二是本年十月冬雷。且应以京城所见记载。绍圣二年,唐庚在利州益昌,或未闻此次冬雷。本年唐庚在京城,当闻冬雷。故系诗于本年)。作《友人还乡有感》:“想见亲朋问所以,为言憔悴京城里。”又作《史子深墓铭》赞史氏家世才学。眉山史氏为唐庚外家,故感概系之。《墓铭》记:“以大观三年三月日葬于某乡之原。”

大观四年庚寅(1110) 四十岁

正月,罢改铸当十钱。夏国入贡。二月,以余深为门下侍郎。改张商英为中书侍郎,侯蒙同知枢密院事。四月,蔡京上《哲宗实录》。诏以慧见避殿减膳,侍从官直言指陈阙政。赦天下。贬蔡京为太子少师,在外任便居住。死党余深亦罢。六月,以张商英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薛昂罢。七月,权罢方田法。八月,以刘正夫为中书侍郎,侯蒙为尚书左丞,邓洵武为尚书右丞。以吴居厚为门下侍郎。闰月,诏诫朋党。以张阁知杭州,兼领花石纲。十月,立郑氏为皇后。郑居中罢。以吴居厚知枢密院事。是岁,晁补之卒(1053 ~ ),晏几道卒(1038 ~ )。

春,任满受代,未闻除授。《任满未闻除代》记:“已愧千名佛,何堪一卷师。十年驹局促,万事燕差池。馆下诸生笑,东门稚子饥。”十年似为唐庚任学官之年成数。千名佛,指千佛名经,即《进士登科记》之代称;一卷师,即讲经之师,代教授之任。后二句即“儒冠误身”意。《春日谪居书事》曰:“四十缁成素,清明绿胜红。形容千虑后,门馆一贫中。”为本年春情形。又《春日》:“君看四十年来事,只有东君是故人。”感慨万千。作《大观四年春,吾与友人任景初,舍弟端孺自蜀来京师至长安,时方寒食,吾三人相与戎服,游九龙池,饮酒赋诗,乐甚……》记本年春游。六月,张商英拜相,作《内前行》以志庆:“内前车马拨不开,文德殿前宣麻回。紫微侍郎拜右相,中使押赴文昌台……旄头昨夜光照牖,是夕收锋如秃帚。明日化作甘雨来,官家唤作调元手……(自注:右相视事,明日始得雨。上喜甚,书‘商霖’二大字赐之)”。《续通鉴》记:“(大观四年)六月,蔡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异同,更称为贤,帝因人望而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商英受命,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帝喜,因大书‘商霖’二字以赐之”尚书右仆射俗称右相,左仆射称左相。盖因商英之荐,唐庚提举京畿常平(见《宋史》本传),有《诫谕诸路提举常平司恤民》,可见其民本思想之一斑。九月旋被贬。《宋会要辑稿》记:“九月十五日,新除京畿路提举常平唐庚送吏部,与广南远小处监当。”(《职官六八·二一》)。《续通鉴》亦记:“初,何执中与蔡京同相,凡营立皆豫议,至是恶商英出己上,与居中日夜醖织其短,先使言者论其门下客唐庚,窜之惠州。”(《政和元年八月》所记)十月,南迁。《南征赋》记:“始摄提之孟冬,予负罪而南迁。”摄提即寅年之名,本年为庚寅;孟冬即十月。《南迁》曰:“未诛绮语犹轻典,更赐罗浮有底功……着鞭要及春前到,趁赋梅花庾岭东”又作《武陵道中》、《长沙道中》、《次泊头》等纪其行。

政和元年辛卯(1111) 四十一岁

正月,毁京师淫祠一千馀区;诏百官砺名节。二月,册皇后。诏陕西、河东复铸夹锡钱。三月,以吏部尚书王襄同知枢密院事。四月,罢陕西、河东夹锡钱。立守令劝农黜陟法。六月,复蔡京为太子少师,八月,复为太子太师。张商英罢。九月,王襄罢。十月,诏诫朋党。贬张商英为崇信军节度使,邓州安置。

赴惠州贬所。《游越王台记》曰:“政和元年春,吾南迁惠州,道出番禺(今广州市),与客游越王台……正月初五记。”到惠州,寓居城南李氏山园。《李氏山园记》曰:“吾南迁惠州,寓居城南李氏山园。”作《寄傲斋记》曰:“吾谪居惠州,扫一室于所居之南,号‘寄傲斋’……吾官阆中时,尝考论晋宋人物,至《渊明传》,慨然有感于吾心,时年三十,便有归欤之兴……自是以来,俯仰十年……顷任博士,自以出处不与隆替对……虽然吾今适四十尔,夭死吾于此乎复何言哉!”《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惠州府志》卷五《地理》记:“唐子西故居在城南沙子步。宋政和中,博士唐庚谪惠寓焉。庐曰‘寄傲’,庵曰‘易’”。(唐文集中有《易庵记》对学《易》与学医孰先,从利害关系方面作了细致的辨证)。又作《初到惠州》自宽:“卢橘杨梅乃尔甜,肯容迁谪到眉间。”作《省愆赋》自嘲:“唐子谪居岭表,既已半载,杜门时省愆而慨曰:身邪心邪,孰陷吾于罪乎?吾将求之身,则身非我有,四大所会。地水火风谁为之宰?吾将求之心,则心不在内,复不在外,不在中间,是将安在?昼夜以思,寝食皆废,骨为之出,发为之改。”又作《益桥铭》寄闲情:“政和元年,谪居鹅城,以暇日游丰湖,偃仰于桥亭之上。”鹅城,惠州别名。丰湖,在惠州西南面。作《大熟行》记当年粮食丰收:“去年大雪埋尺棰。水北荔枝遭冻死。共嗔北客带寒来,我欲分疏谁受理。今年诸峒十分熟,东江不下龙川水。南翁北客两欣然,孰与忍饥餐荔子。”去年即大观四年。《南征赋》曰:“始摄提之孟冬,予负罪而南驰。雪盈尺而更繁,风三日而犹吹。体冻极而若无,心怖甚而忘悲。”即北客带寒事,亦記當年物候。十分熟即粮食丰收。诗中喜悦显而易见。迁谪之感荡然无踪。

政和二年壬辰(1112) 四十二岁

二月,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三月,御集英殿策进士,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三十人。四月,复行方田法。以何执中为司空。赐张商英自便。五月,蔡京落致仕,三日一至都堂议事。六月,以余深为门下侍郎。白虹贯日。九月,改太尉冠武阶,侍中为左辅,中书令为右弼,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罢尚书令。十一月,进蔡京为鲁国公。以何执中为少傅、太宰兼门下侍郎。十二月,行给地牧马法。以郑居中为特进,以童贯为太尉。是岁,苏辙卒(1039 ~ )。

在惠州。《斗茶记》曰:“政和二年三月壬辰,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作《白小》记饮食差劣:“二年遵海滨,开眼即浩淼。谓当饱长鲸,糊口但白小。百尾不满釜,烹煮等芹蓼。咀嚼何所得,鳞鬣空纷扰。”白小即銀魚,调味还可以,糊口则太勉强。作《壬辰九月十三日始寒,以诗记之》记反常气候:“朝来怪底冷,前此已重阳。渐逼绔褥节,稍闻炭火香。烟岚向冬尽,橘柚得霜黄。岭表虽多暑,天时亦有常。”又《十月复暄》:“谁会世间事,即今冬后秋。残年仍御袷,先日已重裘,地势炎州令,天时北客愁。此生橐钥内,反复任吹休。”殊不知此即岭表大旱前兆。故下年大旱,亦有诗记之(见下年)。

政和三年癸巳(1113) 四十三岁

正月,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文宣王庙。吴居厚罢,以郑居中知枢密院事。二月,皇太后刘氏以多预外事,且多不谨,帝欲废之;后闻之,即帘钩自经崩,年三十五。三月,赐上舍生十九人及第。四月,尚书右丞邓洵仁罢知亳州;以薛昂为尚书右丞。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民间即有用度不足之谶。六月,张商英特责授汝州团练副使。还王珪、孙故赠谥,追复韩忠彦、曾布、安焘、李清臣、黄履等官职。八月,以何执中为少师。是岁江东旱(据庚诗,岭表亦旱)。陈与义以上舍生登甲科第。

在惠州。得幼子蜑。《示蜑》曰:“先君捐馆年,六十畸三算。我今四十三,始得幼子蜑。余龄继前躅,蜑也始及冠。”(《唐先生行状》及《宋史》皆记庚父逝于元祐三年)《夜坐怀舍弟》曰:“不见已三年,当时已二毛。”(大观四年寒食,庚曾与弟端孺游于长安,当时庚适四十岁,发已斑白。三年后即本年)作《舍弟书约今秋到此》:“从今西望眼,应到见时休。”又作《鸣鹊行》思家人:“百口寄食西南隅,三年不知安稳无。”西南隅,似指泸南(《蜑儿歌》曰:“泸南二子在天边,思之不见已三年。”庚父曾游泸南,其地或有故宅,庚复官后亦归焉)。三年,当为谪后三年。作《射象记》志惠州风土:“政和三年,有象逸于惠州之北门。惠人相与攻之。操戈戟弓弩火炬者至数百人,而空手旁观鼓噪以助勇者亦以千计。”作《壬辰年九月不雨,至癸巳年三月,穑事去矣。今夕则沛然,喜甚。卧作此诗》:“春深野色忧年恶,夜半檐声觉雨甘。睡外莫听泥滑滑,想中已睹麦含含。”去年九月至今年三月,既已半年不雨,可谓旱甚。当以去年九月始寒,十月复暄为前兆。史志不载,赖此诗聊知一二。

政和四年甲午(1114) 四十四岁

正月,置道阶凡二十六等。二月,皇太子桓冠。四月,幸尚书省,以手诏训戒蔡京、何执中,各官迁秩,吏赐帛有差。阅太学、辟雍诸生雅乐。改戎州为叙州。八月,改端明殿学士为延康殿学士,枢密院直学士为述古殿直学士。十二月,诏广南市舶司岁供真珠、犀角、象齿。是岁,张耒卒(1054 ~ )。

在惠州。作《甲午元日》:“非贤幸脱龙蛇岁,上圣应怜虮虱臣。忆与政和同度岭,朝来已点四年春。”已全无锐气,只剩下安分乞怜之态。如槛中虎终被驯服,不复作《省愆赋》及《寄傲斋》时的桀骜。龙蛇岁,当借隐居之年,指代贬谪之年,以大观四年为庚寅年,不可以龙蛇称。隐居意似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中意。

政和五年乙未(1115) 四十五岁

正月,女直阿古达称帝,国号大金。泸南晏州夷反,陷梅岭堡;寻诏梓州路转运使赵遹等讨平之。二月,立定王桓外为皇太子,旋册封之。大赦天下。以童贯领六路边事。三月,太白昼现。张商英复通奉大夫,提举崇福宫。封韩琦为魏王。复文彦博官。十月,夏人入贡。十一月,高丽遣子弟入太学。十二月,升遂州为遂宁府。以赵遹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熙州。

年初,仍在惠州。作《有感示舍弟端孺并外甥郭圣俞》:“一出湟关五见梅,愚忠几欲伴黄埃。弟兄手足穷孤竹,母子肝肠泣老莱。好语忽从天上落,行人直向海边回。此生报国无他事,力穑供输莫待催。”湟,即护城河池;湟关代指国门。好语,盖指复用旧臣消息。老景心态,循规蹈矩,油然可见。六月,复官北归。《水东庙记》曰:“吾今以无状不肖获罪于世,至于中华之大,无所容其躯,而窜伏于五岭之南,罗浮之东,披黄茅而居者五年而后归……政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眉山唐某记。”《惠州谢复官表》曰:“今月八日,惠州送到告身(委任状)一道。伏蒙圣恩,复臣承议郎……移居万里,烟瘴六年……”今月盖六月。六年为大观四年之尾加政和五个年头,亦可言五年。朝廷因立太子,赦天下,逐臣得以复用。唐庚因此得归。承议郎即改称后的宗子、国子博士。唐庚之子文若《书先集后》曰:“先君携束书度岭,阅五年而后归。”即言本年回京事。作《北归至广州寄惠州故人陈伯修、李文辅、梁德昭》与故人别:“归心如跃马,奋疾不可驻。别情如故猿,已去犹反顾……万里不相忘,寄声问眠食。”又作《将赴阙,有感示聃》:“终然婴世网,难作爱吾庐。白首赴行在,青袍奉起居。平生夸好手,到此不如疏。”婴世网即其被贬惠州之难。白首青袍即老病卑官之谓。后二句即对“未诛绮语”的后怕。聃不知何人。十月,幼女船娘生。《船娘铭》记:“政和五年,吾发惠州,次番禺(今广州),舣舟沧浪亭,而女于是乎生……其生也十月初三……”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惠州府志》卷十二《流寓传》:“唐庚,字子西,眉州丹稜人也。善属文。绍圣中举进士。入为博士。以张商英荐,提举常平。商英罢相,庚亦坐贬,安置惠州。时大观四年也。始至,寓舍人巷。继居于城南沙子步李氏之山园筑小庐。每托觞咏自娱。尝游于罗浮。有佛迹汤泉、卓锡泉诸篇。后乙卯(当为乙未)会赦,复官归蜀,道病卒。”

政和六年丙申(1116) 四十六岁

正月,以童贯为陕西、河北宣抚使。时升颍州为顺昌府。二月,以道教隶秘书省。四月,尚书右仆射何执中以老病致仕。蔡京亦上章乞致仕,不许。诏京三日一朝,通治三省事。五月,许朝朔望,三日一知印当笔。废锡钱。以郑居中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刘正夫为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以保大军节度使邓洵武知枢密院事。七月,蔡京以病愈奏请日奉朝请,许之。幸蔡京第。十月,张商英复观文殿学士。十一月,以礼部尚书白时中为尚书右丞。

五月,北归至江陵,寓居沙头。船娘夭。《船娘铭》记:“政和五年,吾发惠州……明年,至江陵,寓居于沙头,而女于是乎死,是夕瘗于鹤鸣寺之南。其生也以十月初三日,其死而瘗之也以五月二十六日,凡居人世二百三十有六日。”江陵即今之湖北沙市市。作《江陵逢故人宋德粹自播守罢归南阳,以诗见贻,依韵和酬》:“惜别方初节,相逢各素秋。君归卧龙国,我脱堕鸢州。霜鬓含多事,尘容带倦游。行藏端可见,岁晚莫登楼。”江陵即今湖北省沙市市。初节素秋即青春衰迈之谓,映带霜鬓。堕鸢州,即惠州,谓其地连鸢也不能飞,若兔子不拉屎之地,可知恶劣,脱之为幸。至京后,作《焚黄祭文》告其父:“嗣子承议郎某,通籍于朝(大观元年,公元 1106),逮今(政和六年,公元 1116)十年……盖自孤苦(元祐三年),垂三十年(元祐三年,公元 1088 ~政和六年,公元 1116,凡二十八年)。然后能取一命以追荣父母,而少伸人子之心,其不孝不敏之罪无所逃矣。”作《蜑儿歌》思其子:“泸南二子在天边,思之不见已三年。”蜑生于政和三年,三年后即本年。又作《上张观文所业书》:“昨既至惠州,便用赵广汉法为缿筩,每一篇成,辄投之缿中,不可复取。比其还也,始破缿出之,得歌诗、杂文三百馀篇,念持此无所归,必归之门下。而篇目猥多,无气力装写,但写古律诗百篇、杂文二十篇以献。”缿筩即存钱罐,存满物事则破而取之。唐庚因之得贬所诗文若干。此事当北归后所作,姑系本年。

政和七年丁酉(1117) 四十七岁

正月,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二月,御右文殿,策高丽进士。三月,赐高丽进士权适等四人上舍及第。以童贯(《宋史》于贯下有权字,当从)领枢密院。四月,帝讽道禄院上章,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止于教门章疏使用。五月,命蔡攸提举秘书省,并左右街道录院。六月,以明堂成,进封蔡京为陈鲁国公,京辞不拜,诏官其亲属二人。童贯加检校少傅,梁师成为少保,蔡攸以下各迁官有差。八月,蔡攸奏请校雠《亢桑》、《文子》诸书,与《庄》、《列》并列于国子之学,从之。太宰郑居中以母忧去位。九月,特进、少宰刘正夫卒。以王安中为翰林学士。十一月,诏蔡京五日一至都堂治事,恩礼如旧。郑居中复为太宰,以余深为特进、少宰、中书侍郎,白时中为中书侍郎。何执中卒,赠太师、清源郡王,谥正献。十二月,以童贯领枢密院。以张商英为观文殿大学士。

在京。为乡人作《史南寿墓铭》:“邑人史南寿,以政和七年戊戌卒于家……卜葬曰:得十年十一月己酉。于是遣使来请铭。”按,政和只有八年,十年乃预辞。作《黎氏权厝铭》:“侍女黎氏,杨越人。八年随吾遵海滨,丁酉(政和七年)北归至江津,一疾即死,不及伸。月实丙午,日壬寅,葬之。未可携莫,因权厝于此。有子存,何以识之?考斯文。”盖唐庚五年北归,而黎氏七年方北归。政和七个年头加上大观四年之尾凡八年,故曰其“八年遵海滨”。《四库》馆臣误以为唐庚七年北归,即以此为据。与馆臣误读吕义荣《眉山唐先生文集·序》“(唐庚)绍圣中以进士中第为州县官”,以为唐庚绍圣初及进士第,同一错误;此把“以”解作顺接的“而”,其实当解作“因为”或“凭借”。江津即今重庆市江津县。又作《何执中挽词》以吊故人:“白璧犹黄壤,忘情良独难。观生六十化,比设九迁官。笔下无时俗,胸中有岁寒。雅怀嗟不遂,欲挂死前冠。”时人与史籍于何执中颇有微辞,唐庚且身受其陷害,但诗人不计众怨,为之歌哭,可知其于庄生“遽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绌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之谈感悟良深。庄生语见于《庄子·则阳》。

政和八年(重和元年)戊戌(1118) 四十八岁

正月,以王黼为尚书左丞。二月,增诸路酒价。遣使马政由海路约辽攻金岁。三月,令嘉王楷(帝二子也)赴廷对。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及出身,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以王昂为榜首。五月,手敕两浙漕司,以劝添酒价钱进给御前工作。七月,以西师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郑居中为少傅,余深为少保,邓洵武为特进。八月,以童贯为太保。九月,诏罢拘白地、禁榷货、增方田、添税酒价、取醋息、河北加折耗米、东南水灾强籴等事。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各二员。门下侍郎薛昂罢为祐神观使,以白时中为门下侍郎,王黼为中书侍郎,冯熙载为尚书左丞,范致虚为尚书右丞。诏禁朋党。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郑居中罢,许持馀服。十一月,诏改明(今)年元曰宣(重)和。日中有黑子,如李大。十二月,马政使金与金遣使俱还,至登州。是岁,江淮、荆浙、梓州大水。

在京赋闲。提举上清太平宫(见《东都事略》及《宋史》本传:“会赦,复官提举上清太平宫。”)宋制:宫观提举皆为祠禄官,受禄闲置。作《亡兄墓铭》记其兄生平:“兄以崇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卒于家,贫而不即葬,殡僧舍士十有三年,然后得归骨于某村之原。时政和八年十一月日也……兄讳瞻,改伯虎,始字望之。”又作《史夫人墓志铭》思其姨母:“夹江县孙公讳某之夫人,姓史氏,眉州青神人。故任嘉州军事推官、讳著明之曾孙,故赠大理寺丞,讳昭佶之孙,余外祖讳及之季女也……夫人享年七十有一。其卒也,以政和四年十一月五日;其葬也,以政和八年十一月一日。”

重和二年(宣和元年)己亥(1119) 四十九岁

正月,金使李善慶來,遣趙有開、馬政報聘,至登州而還。以余深為太宰兼門下侍郎,王黼為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二月,改(元宣和,易)宣和殿為保和殿。以鄧洵武為少保。三月,蔡京進安州所得商六鼎以馮熙載為中書侍郎,范致虛為尚書左丞,張邦昌為尚書右丞。童貫隱刘法之敗,以捷聞。四月,童貫以鄜延、環环兵大破夏人,平其三城。五月,京師大雨如注,七日而止,城外水高十丈餘。六月,加童貫太傅,封涇國公。時稱蔡京為“公相”,童貫為“媼相”。十一月,以張邦昌為尚書左丞,王安中為尚書右丞。十二月,帝多微行,正字曹輔上書論之,編管郴州。

在京師,复见己之文集傳于世間(即唐庾在宣和四年为其兄文集作的序中所提:“比见京师刊行者,止载岭外所述。”者),作《书姑苏张自強教谕所编{寅申录}》寄其慨:“吾生平取名,以此其掇謗,亦以此頃謫惠州,過扶胥,此書失手墜海中……不謂今日復稍見于士大伕間。讀之惘然,似他人文;思之茫然,如隔世事。而姑蘇張自強復持此六卷示予,是名与谤特未已也……宣和己亥十二月一日,眉山唐子西书。”所谓“寅申”,是指大观四年庚寅至政和六年丙申间唐庚在贬谪惠州的时候。与强幼安遇于城东景德僧舍,论诗谈文,幼安二十年後整理追记,得《文录》一卷,凡三十五条。其《序》曰:“宣和元年,行父自钱塘罢官入京师,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东景德僧舍,与同郡关注子东从之游……退而记其论文之语得数纸以归。自己亥九月十三日尽,明年正月六日而别。”唐庚作《次韵强幼安冬日旅舍》记其事:“残岁无多日,此身犹旅人。客情安枕少,天气举杯频。桂玉黄金尽,风埃白发新。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春。”又集“三谢诗”并作《书三谢诗后》,盖作于本年:“江左诸谢诗文见《文选》者六人……今选灵运、惠连、元晖诗合六十四首,为《三谢诗》。是三人者,诗至元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稍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惜《三谢集》今已轶。

宣和二年庚子(1120) 五十岁

正月,以儒道合一罢道学。二月,遣赵良嗣等使金。四月,诏:江西、广东两界,群盗啸聚,添置武职提刑、路分都监各一员。五月,布衣朱梦说上书论宦寺权太重,编管池州。六月,蔡京致仕,仍朝朔望。诏罢诸路方田。八月,赵良嗣与金约夹攻辽,许岁币如辽数。因暑,金缓攻辽,奉使入宋。因议分辽地,宋金生隙。十月,睦州清溪方腊反,命谭稹讨之。十一月,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当月为正月。余深罢,以王黼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两浙都监蔡遵、颜坦击方腊于息坑,死之。十二月,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讨方腊。是月,方腊陷建德、歙州,东南部将郭师中战死;陷杭州,知州赵廷遁、廉访使赵约死。是岁,淮南旱。

在京师。作《除夕感怀》:“故国三千空醉眼,新年五十恰平头。”作《儿曹送穷以诗留之》:“前此半痴今五十,欲将知命付何人?”已有归家打算。又作《次韵幼安留别》:“细思寂寂门罗雀,犹胜累累冢卧麟。力请宫祠知意否,渐谋归老锦江滨。”据《文录序》,唐庚本年正月六日与幼安别,并道出力请宫祠的目的。锦江滨,以蜀中之地代指故乡。故幼安别後多年仍知唐庚归泸南事。只是消息闭塞,误信其“道卒于凤翔”之说,遂成各种文献记述的依据。

宣和三年辛丑(1121) 五十一岁

正月,邓询武卒。童贯罢东南花石纲,吴民大悦。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二月,罢方田,降诏招抚方腊。罢天下三舍及宗学、辟雍、诸路学官。方腊陷旌德县及处州。都虞侯王禀复杭州。淮南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张叔夜讨平之,宋江降。三月,方腊再犯杭州,王禀败之,又与方腊战于桐庐,亦败之,并复睦州。童贯等擒方腊于清溪邦源洞,方腊乱平。五月,权领枢密院事郑居中落权字。六月,河决恩州清河埽。八月,以童贯为太师,谭稹加节度使。方腊伏诛。九月,以王黼为少傅,郑居中为少宰。十一月,中书侍郎冯熙载罢知亳州;以張邦昌为中书侍郎,王安中为尚书左丞,李邦彦为尚书右丞。张商英卒,赠少保。十二月,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是岁,诸路蝗。

作《生还至宜都逢李六》曰:“更把余年着酒浇,莫谈前事废灯挑……赖是诗书能却瘴,到今梦魂亦闻潮。头西归去君休怪,尾段无多不耐焦。”宜都即今湖北枝城,是出入川蜀的重要门户,头西即向西入川。生还则透出归蜀途中大病不死的消息,故《文录序》中关于“归蜀,道卒于凤翔”的说法不为无据。盖唐庚于凤翔大病几死,幸得痊愈,即至宜都还蜀。“尾段无多”以焦尾琴喻归蜀度残年计。又据《舟中》:“去楚及梅落,过夔逢麦秋。”去楚当指离开枝城,时值仲春;过夔指经过夔门,时即仲夏,唐庚已进入四川。而至宜都盖在春末夏初,至凤翔盖值年初。

六月,至泸南,僦居安夷门外。《再上张观文书四幅》(其一)曰:“某六月初五到泸南,僦居安夷门外。无屋以居,无田园以耕,以植。虽不及陶渊明归柴桑时,然老弱俱在,无所损失,胜杜子美归鄜州矣。”(《泸州县志·流寓》亦记县城安夷门外有唐庚故宅。)(其三)曰:“某昨去乡时儿女大率皆幼稚;今归,二子皆通经,诸女亦复长大识字。”唐庚在川蜀为官时,不排除有回泸南的可能,但正少壮,儿女尚小,儿女不可能有“通经”、“识字”的年履。此次归家,儿女长大,老弱俱在,感慨如渊明、子美;当是老迈残年之境。张观文即张商英,卒于宣和三年九月许,享年七十九岁。

九月,送女到丹稜,顺路一游峨嵋、青城诸山。其年末,或卒于游历中。《答合守程元老书曰》:“九月间送女到丹稜,因放脚一到峨嵋、瓦屋、雾申、青城诸山,至春未可归。”合守似为泸南下游合江县令,而程元老则不知何人。此书盖唐庚绝笔。

其后,友人郑太玉及其子郑康佐为之整理文集,名《眉山唐先生文集》。经元、明、清转辗传抄,今见于《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三编等书中,卷帙各异;又散见于一些宋元刊本中;单行本有《文录》一卷、《三国杂事》二卷、《斗茶记》一卷等。 qPRlAc6oEtReeghrMuSzXYfqAwpXh17vqQc51jmtk2fuduoujeGtdKESZJakOV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