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研究背景

历史上对智慧的探讨主要存在于三个领域:哲学、宗教与心理学。哲学与宗教对智慧的研究有着非常漫长的历史(Assmann, 1994; Hall,1922; Kekes, 1996; Oelmüller, 1989)。但是当 19 世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时,并没有伴随着对智慧的研究,这可能是由于早期心理学研究遵循的是心理物理法的传统,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而智慧的研究意味着“自上而下”的探索。另一个使智慧被心理学家忽视的原因是,智慧早期一直属于哲学和宗教领域,和经验科学之间的关系长久以来都是冷淡的,直到 20 世纪末这种冷淡的关系才开始改变,有关宗教与健康之间关系的书籍才开始出现,而且科学会议也开始涉及智慧这个主题。

心理学对智慧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研究分支:内隐理论研究和外显理论研究。内隐理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保留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人类认知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外显理论是指心理学或其他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以理论分析或实施大样本测验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认知结构及其发展历程的理论体系。目前,心理学界对智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智慧的外显理论研究显示,智慧的涵义非常广,覆盖了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多种心理过程,与人格、智能和动机等许多心理学概念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价值观和道德成分。不同的智慧理论强调其中的某一方面,而智慧本身的涵义超出了任何一种现有的外显理论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对“平衡”(或者整合)的强调是许多智慧外显理论的特征,虽然各种理论中平衡的涵义并不一致,既有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的平衡(Birren &Fisher, 1990),不同思维方式的平衡(Kramer, 1990),也有知道与怀疑的平衡(Meacham, 1990)。 Stemberg (1998)的智慧理论更是把平衡作为智慧的首要属性,既要求各种利益间的平衡,也要求对环境的各种反应的平衡。智慧的内隐理论研究也获得了一些普遍性的结论,如,智慧的内隐理论包含较高的认知能力、较强的洞察力或直觉、乐意仔细地思考问题,并且对于他人的福利具有真正的富于同情的关心。因此,智慧不仅仅包括能力,还包括动机——帮助他人的动机。内隐理论显示的智慧的另一个特点,是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将技巧与能力复杂且适度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被提名者研究中看到的,智慧的个体是那些根据他们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在现实世界中展示了领导、传授和给出好建议能力的个体。此外,通过各种研究我们还可以看到年龄与人们心目中的智慧相联系,这个结果在被提名者研究中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在实证研究中的体现则更加复杂。通常人们将高龄与智慧联系在一起,年龄对于智慧好像是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内隐理论除了显示出年龄与智慧的相关外,也显示了内隐理论内容的年龄差异,已有研究显示,年老的人更不倾向于认为老年人一定聪明,与年轻人相比,他们具有更加复杂的、分化的关于智慧的观点。另外,还有一些证据显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可能具有与当前生活阶段的发展任务相适应的智慧的内隐理论。

二、问题的提出

智慧是追求美好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增进文化与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 Assmann, 1994; Csikszentmihalyi & Rathunde, 1990; Holliday &Chandler, 1986; Kekes, 1983),人类生活需要智慧。但是由于其内涵复杂,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很难在定义上对它进行精准的界定。我国关于智慧的研究还非常薄弱,这时候采用内隐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们大致框定未来的研究范围和突破口,从而大大便利未来研究的开展和科学理论的建立。此外,将我们的内隐理论研究成果与其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类似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可以为揭示智慧的跨文化意义和特征,得到关于智慧本质的普遍性结论提供资料。再者,通过调查掌握人们内隐的智慧理论,将获得的理论成果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可以为有效地干预智慧的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拟以我国大学生群体为被试,对其智慧的内隐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探析。

三、研究目标及具体内容

本研究的目标是:对大学生智慧的内隐理论进行系统的探析,获得较为全面的大学生智慧的内隐理论。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研究;(2)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与创造力、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3)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研究;(4)日常生活背景下大学生智慧的内隐观研究,这部分包括两个研究:大学生提名智慧者研究与大学生智慧内隐观的访谈研究。前三个研究是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第四部分的研究采用的是质化的研究方法,结合日常生活背景,探析现实生活中、具体生活情形中大学生对智慧的相关看法。

四、研究方法与手段

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调查分析法、等级评定法、多维标度法以及质化访谈法。采用的统计技术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使用的软件有SPSS11. 5, Amos7. 0 与Nvivo8。

五、研究结论

整合我们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包含友善、博识聪颖、做事投入、非权力影响力、造福他人、质朴、睿智、受人敬爱、淡泊豁达等 9 个因素。本研究通过因素分析获得的智慧内隐概念的理论模型包含有情感、认知、意志、问题解决能力、气质、性格、人际交往能力等成分,与以往国内外研究的结果具有多处重合,表现为虽然成分的名称有所不同,但是成分的基本内涵具有相似之处。在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中,解决问题要比认知本身更为重要。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

大学生智慧、智力、创造力内隐概念存在相同的成分,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大学生认为智慧与智力的相关最高,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程度次之,智慧与创造力的相关最低。大学生智慧、智力、创造力内隐概念都包含有认知、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成分,但是各自强调的重点却不尽相同。智慧内隐概念包含有智力、创造力内隐概念所不具有的情感与社会评价成分。

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包含 7 个因素:注重智能的培养,注重社会品德与社交互动能力的培养,宽松健康的教育环境,重视生活学习,和谐的生活氛围,增加学识经验,重视早期培养。7 个因素按照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依次为:宽松健康的教育环境,注重智能的培养,注重社会品德与社交互动能力的培养,增加学识经验,重视生活学习,重视早期培养,和谐的生活氛围。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和其他重要的概念一样,智慧的内隐理论也包含了表征智慧特征的具体人物,具体人物确实在智慧的认知表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个体提名的人物不一定是为他人所知,但必定对其自身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提名频率最高的前 15 位智慧人物中,男(86. 7%)女(6. 7%)、公众人物(80%)与非公众人物(20%)的比例差异相对较大。政治人物在智慧者、高智力者、高创造力者的提名名单中都有出现,显示了能力与权力之间的一种联系,而且在智慧者提名名单中所占比例最大,显示在大学生心目中,政治人物在智慧方面的特征要显著于在智力、创造力方面的特征。大学生关于智慧者的概念结构由两个维度构成:“公开的工作形式\私人的工作形式”取向,“改造现实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取向。此外,研究还得到 6 种智慧者的类型:具有科学智慧者、具有企业智慧者、具有生活智慧者、具有思想智慧者、具有领导智慧者、具有理论智慧者,此结果也显示了智慧涵义及种类的丰富性。提名频率最高的前 15 位智慧者、高智力者、高创造力者人物具有相当大比例的重叠(40%)。智慧者与高智力者的重叠率(73. 3%)既高于智慧者与高创造力者的重叠率(46. 7%),亦高于高智力者与高创造力者的重叠率(53. 3%)。说明在大学生心目中,智慧、智力与创造力具有相关,其中智慧与智力的关系最为紧密。

大学生智慧内隐观的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使用智慧的内隐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针对“智慧是什么”主要有七种观点,(一)智慧是能力( n = 9,64. 3%),其中有的将智慧看做是一种一般能力( n = 2,14. 3%),有的将智慧看做是具体的能力( n = 7,50%);(二)智慧是知识经验( n = 4,28. 6%);(三)智慧是积极结果的获得过程(n = 4,28. 6%);(四)智慧是多种成分的整合物( n = 3,21. 4%);(五)智慧是个性的体现( n = 1,7. 1%);(六)智慧是隐性的(默会的)(n = 2,14. 2%);(七)智慧来源于生活(n = 2,14. 2%)。此结果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在智慧的性质上存在不同看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智慧内涵的丰富性。针对“自己做过的智慧的事情”,有六位受访者(n = 6,40%)指出还不能用智慧来形容自己做过的事情,由访谈内容可知,大学生大都对智慧的获得标准定得比较高,给予智慧很高的评价,认为要达到智慧状态,自己还需要时间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与经历。受访者谈到的所做过的(相当于)智慧的事情,可以分为七类:(一)积极乐观地克服困难( n = 4,26. 7%);(二)勇敢尝试,获得成长进步(n = 3,20%);(三)巧妙地处理问题( n = 2,13. 3%);(四)良好的人际交往( n = 2,13. 3%);(五)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n = 1,6. 7%);(六)享受思考的快乐(n = 1,6. 7%);(七)做有意义的事情(n = 1,6. 7%)。表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智慧的事件都是与追求幸福生活相关的,积极性是智慧事件的共同特点,其中既有对自己造成积极影响的,也有对他人造成积极影响的。针对智慧、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受访者对智慧与智力的关系有较为一致和清晰的看法,认为中等以上的智力是智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n = 11,73. 3%),对于智慧与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智慧、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关系持有较为不同的看法,但是可以看出,在受访者心目中这三个概念是明显不同的,而且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三者至少具有相关关系。此外,研究还显示,受访者认为道德、文化、年龄、性别也可能是智慧的相关变量。对于智慧者如何看待死亡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的所有受访者(n = 15)都认为智慧者对待死亡所持的是一种不焦虑的态度,体现了智慧具有解决复杂人生问题的能力,是人生成功发展的一种表现。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系统的智慧内隐理论研究。以往国内外关于智慧的内隐理论研究在同一研究中大都采用相对单一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等级评定法、多维标度法、质化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 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统计技术,对大学生智慧的内隐理论进行探析,角度丰富,研究结果可以起到互相印证的作用,获得的研究结论更具立体性。

(2)对大学生智慧内隐理论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探析:获得了大学生智慧的内隐概念,辨析了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与其智力、创造力内隐概念的异同,调查了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探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背景下的智慧内隐观。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结论。

(3)首次以大样本的我国大学生群体为被试(研究对象),对其智慧内隐理论进行探析,大学生样本数量大、涵盖地区广,获得的结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七、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为被试,对其智慧的内隐理论进行了探析,研究获得了一些结论,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但是研究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有许多工作有待继续。比如,在智慧的访谈研究中,我们的受访者数量比较少,因此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以增大受访者的数量,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其次,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的探析,获得了大学生智慧内隐概念的结构成分,未来应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明晰智慧内隐概念的构成特点。此外,我们的研究还显示,智慧与多个变量都具有或可能具有相关关系,未来应该进一步探讨智慧与相关变量的具体关系,如智慧与性别、智慧与文化、智慧与道德、智慧与年龄等等。再者,我们的研究样本仅仅局限于大学生群体,不同人群因为背景不同,心理状况肯定存在差异,未来还应当开展其他人群的智慧内隐理论研究,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其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探析可能会对智慧的内隐理论造成差异的相关变量。此外,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还应当积极整理我国历史文化蕴涵的丰富的智慧思想,从理论上进一步把握智慧在我国文化中具有的内涵,将理论分析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尽早地提出中国文化背景下智慧研究的操作化定义与评判标准,构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智慧理论,推进智慧实证研究的发展。最后,未来应当积极推进智慧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将获得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未来可以在本研究获得的大学生智慧影响因素的内隐观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进一步的探讨论证,创设促进大学生智慧水平健康发展的环境。 gLv3UnoK4WMEHOWQx6GksrJVEyORCI3TrjjOgb72TbIHDStJx3Q4lvsvznCUd4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