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基本现状

2.3.1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总体情况

北京花卉产业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了 30 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和物流中心之一。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北京花卉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北京花卉产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在 24%~ 30%。2007 年底,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到 5.5 万亩,共生产切花 4964 万支、盆栽植物 6562 多万盆、种苗种球 2000 多万株、观赏苗木 3500 万株、草坪 1100 公顷,年产值达 7.37亿元,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市花卉消费市场规模达到 51.89 亿元,相比2004 年增长 36%,其中居民消费同比增长 18.3%,集团消费同比增长 48.6%,绿化工程用花卉直接消费同比增长 24.1%,市场快速增长。

“十一五”开始,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北京市花卉产业增速放缓,发展相对稳定。2012 年底,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到 7.4 万亩,共生产切花 6231 万支、盆栽植物 20046 万盆、花卉种球、种子、种苗 1565 万株、观赏苗木 1594 万株、年产值达 15 亿元。

截至 2013 年,北京共有花卉企业 5000 余家,其中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大型企业 250 多家,花卉企业健康发展;花卉从业人员 1.2 万多人,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和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局面;全市花卉营销网点达 1500 多个,其中大型花卉交易批发市场 40 家,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交易方式进入花卉流通领域,花卉营销形式多样化,市场交易平台基本形成;延庆、顺义、昌平、丰台建成了各自专类花卉产业区,区域聚集发展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为高科技花卉产业的重要支撑,北京成为全国花卉科技研发的主要基地。

2.3.1.1 北京市花卉业的总体特点

(1)现代化设施花卉生产规模及栽培技术位于全国前茅

北京花卉生产设施水平、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生产规模相对较大。花卉设施生产面积达 870.33 公顷,其中现代化温室面积占 160.67 公顷,日光节能温室和塑料大棚 419.39 公顷。有 20 多个花卉科技园区,组培室面积达 1.7 万平方米,是全国组培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科研部门与企业合作,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逐步总结出适宜北京地区特点的生产技术,现代化设施花卉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引进品种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已经掌握了安祖花、蝴蝶兰、大花蕙兰、仙客来、凤梨、一品红、丽格海棠、矮牵牛等盆花和月季、菊花、百合、安祖花等切花的栽培技术,产品质量普遍提高,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生产出的优质盆花和切花开始出口。

(2)贸易形式多样化,销售网络基本形成,花卉市场多且面积大

北京的花卉贸易形式多种多样,有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和代理的公司、物流配送公司、批发拍卖市场、超市连锁、专营花店、艺术花屋等。近年来,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交易方式进入花卉流通领域,活跃了花卉贸易。市场呈现出综合性、区域性、规模化和外延性发展的趋势,现代流通体系特色凸现。

与此同时,大型批发市场发展迅速,现已有 40 余个,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 年时,经营面积在 400 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就有 21 家,总经营面积 11.8 万平方米,拥有 2020 个摊位,年交易额达 5.5 亿元。1500 余个销售网点遍布全市,经营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更加规范。

(3)生产企业健康发展,种植区域相对集中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有、民营和个人投资的花卉企业迅速增加,并逐渐发展成龙头和重点企业,带动了区域花卉业发展。到 2012 年,全市从事生产经营的花卉企业 5000 余家,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大型企业 260 多个,其中国有占 25%,集体占 25%,民营占46%,外资占4%。销售额500 万元以上或生产面积45 亩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达 42 家,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和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从调查和相关资料来看,由于市场需求量大,销售稳定,各花卉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绿化工程单位的花卉业收益状况较好。以生产为例,截至 2012 年底,全市花卉生产总面积 4933.3 公顷,年产值 15 亿元,每亩土地平均年收益近两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全市花卉生产区域性布局初步形成,主要分布在丰台、大兴、昌平、朝阳、通州、顺义、延庆等区县,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表 2 -6)。

表 2 -6 北京市部分区域花卉生产简况

Table 2 -6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lower Production in Parts of Beijing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与调查情况整理

球根花卉生产主要分布在延庆县、密云县、门头沟等山区,品种与产区相对集中。平谷和昌平成为北京最大的干花加工和原材料生产区,出口稳定。在这些重点地区,区域优势趋于明显,骨干花卉生产基地和企业逐渐发展壮大,龙头作用日益加强。此外,延庆、密云和门头沟区还成为花卉观赏与休闲旅游的主要片区。

(4)成为北方最大的新优花灌木引种基地和物流中心

近年来,北京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新优花灌木,为进一步丰富北京的植物种类创造了条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先后从美国、荷兰、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及江苏、河南、新疆等地引进数百个种,仅北京植物园 2001 年就引种园林植物 1000 多个植物,品种四万余株。广泛推广的有:丰花月季、“金叶”女贞、“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美人”梅、矮紫薇、“菊花”桃、“红梅朗”月季、“红丽”海棠、“金红久”忍冬、扶芳藤等 150 余种,销往国内 50 多个城市,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和全国绿化美化植物种类。这些引种驯化成功的新优植物在北京栽种,批量繁殖,示范应用,带动了北方植物新品种的生产和推广。

特别是2006 年以来,实施北京奥运用花引种和生产应用综合技术研究,引进国内外花卉 2000 余种,筛选出适合北京夏季种植的花卉 200 余种,研究并形成奥运花卉品种以花期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技术流程,为大规模室外花卉布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3.1.2 北京市大型花卉生产发展现状

(1)生产分布情况

总体来看,2012 年北京市大型花卉生产基地和企业 260 余个,花卉从业人员1.2 万多人,其中专业农户1596 户,年产值达15 亿元。北京市花卉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丰台、大兴、昌平、朝阳、海淀、通州、顺义等地区,另外在房山区、密云县、延庆县也有少量生产,以草花为主。其中,顺义区现有现代化温室 519868 平方米,是北京市现代化温室生产的集中区域;球根花卉生产主要分布在延庆县、密云县、门头沟等山区;平谷和昌平是北京最大的干花加工和原材料生产区。

同时,北京市花卉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生产格局和区域布局特征,根据规模和特色划分为七大产区(表 2 -7)。

表 2 -7 北京市主要花卉生产区

Table 2 -7 The Main Flower Production Areas in Beijing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2)生产品种情况

目前生产的类别以鲜切花、中高档盆花为主。生产品种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是具有市场优势与技术优势、通过设施生产完成的品种,如红掌、兰花、切花菊、百合、一品红、月季、绿植、观赏苗木等。康乃馨等在云南等京外产地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一般不生产。此外,易于运输,又可以露天生产,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绿化用草花、草坪等,一般在郊区县进行大规模种植生产,且以乡土品种为主。

从品种的生产面积来看,盆花种植面积约占花卉生产总面积 15%;花灌木面积约占 26%;切花和干花用花面积约占 7%;草坪草面积约占 30%;其他面积约占 22%。

(3)历年生产情况

2013 年底花卉生产面积达到 5369.56 公顷,年产切花 3995 万枝,盆花20473 万盆,种苗 17887 万株、种球 229 万头,花灌木 4336 万株,草坪草 683 万平方米,年产值 7883 万元。

近年来,北京市花卉生产呈现基本稳定的趋势(表 2 -8),产业产值稳中有增(表 2 -9)。需要说明的是,市场发展与建设情况、种植与销售收益情况、相邻农户的生产意愿都会影响花卉生产的情况。因此,在一些年份中,花卉生产情况出现了一定波动。

表 2 -8 近年来北京市花卉生产状况

Table2 -8 The Si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Flowers in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数据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产业处、北京花卉协会。

(4)生产的组织形式

我国目前的花卉企业,主要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内高起点企业、国内外中小型花卉企业和农户(江泽慧,1999)。

目前北京的花卉生产企业与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这类花卉企业的数量不多,其设施与技术主要来自国外,引种量大,起点比较高,在生产规模与花卉质量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生产与流通联系紧密,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应对市场的能力强。

表 2 -9 近年北京市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Table2 -9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lower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1999 to 2005

资料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卉处

②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这类企业多为各级政府批准引资或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开办。这类企业由于有政府的支持,往往拥有一流的设施,例如从国外引进的成套设施、从国外直接进口的种质材料等生产资料,同时拥有一流的生产与经营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消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

③国内中小型企业:主要指乡镇企业和个体户,这是目前花卉生产的主体。他们拥有切合实际的设施和传统的栽培技术,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比较好。

④农户:主要指京郊农民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基本型的温室大棚,通过自营、承包、合营的方式种植花卉,或者利用土地进行露天花卉、宿根花卉与草花的种植。

⑤科研单位的生产基地:主要指各高校、科研单位利用自己的研发与试验基地,进行试验或优势品种的批次生产或利用试验空闲进行某些专门品种的集中生产。

2.3.1.3 北京市花卉消费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己成为社会交往、礼仪庆典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市场潜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由第一产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的重要商品。北京在 2003 ~ 2013 年间切花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43.11%,年需求平均增长率为 49.45%。1996 年北京日平均售鲜花 23 万支,1999 年已达 52 万支,2001 年就己达到了上百万支。2001 年全国鲜切花产量 37 亿支,北京消费 3.5 亿支,占总产量的 9.5%,是全国切花消费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共绿地摆放露地盆花 500 万盆,地栽花坛用花 1500 万株;室内盆花和观叶植物消费 1000 万盆以上,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2002 年,北京市拥有草坪 6544 万平方米;宿根花卉 625 万株;摆花 915 万盆,仅节日摆花就达774 万盆。2006 年全市花卉消费 51.89 亿元,2009 年达到 100 亿元,2013 年达到 130 亿元。

2.3.1.4 北京市花卉产业现状

北京花卉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两大领域,花卉产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是生产型经营和以市内为主的销售型经营,而花卉国际贸易、花卉制品与装饰品、基于花卉的文化创意产业、花卉休闲观光旅游业、花卉物流配送业等发展严重滞后。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北京花卉产业产品与产业链都相对比较集中,存在着产品单一与结构单一,产业链尚不完整的问题。

2.3.1.5 北京市花卉政策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先后两次制订了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1]25 号),但北京花卉产业政策尚不完善,更没有形成体系,单独针对花卉产业的政策很少。对于花卉的有关政策主要体现在林业和都市农业方面,这与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也影响和制约了北京花卉产业的发展。

2.3.2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优势

北京花卉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其有一定的优势与条件,这些优势也是北京花卉产业的比较优势。

2.3.2.1 科技优势:多层次的产学研集合,花卉科研开发力量全国最强

在北京市,有众多花卉科研机构,人才荟萃一堂,研究力量强大是北京花卉产业发展与提高的技术基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多家花卉教学、科研机构云集,其科研成果占全国花卉科研成果的 70%以上,科技贡献率全国领先。教学单位、科研机构及企业强强合作,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批适宜北京地区特点的花卉生产技术,运用现代化设施的花卉栽培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引进品种的种植技术在本土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将生产问题直接转化为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直接进入花卉生产的良好互动局面,一些高新科技成果纷纷应用于花卉生产之中,形成了生产、教学、科研相互结合、相互联动的花卉生产研发体系。“南花北移”、“洋花国产化”、“乡土花卉商品化”曾是北京花卉生产经营的难题;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蝴蝶兰、热带兰等南方花卉品种已顺利实现了北方栽培;火鹤、凤仙、马蹄莲等“洋花”也纷纷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这些都是科研优势的发展成果。

2.3.2.2 流通优势:多方位的花卉集散与辐射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的花卉产业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区域,非常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集约度高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提高了经济外部性的程度,有利于花卉产业化运作。如丰台区花乡等花卉生产密集地域,均具有专业化的物质投入要素与人力优势和产业集群的信息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集群能较好地适应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变化,具有较好的自我调适应变能力,而且还具有结构转变的发展潜力,使花卉产业化发展后劲充足,可持续性强,从而可以把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地集散和辐射,使地区产业的聚集效益、外部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另外,由于受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扩展影响,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花卉消费日渐兴起,北京市场开始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谢丽,2004),通过北京发往外地的花卉占市场总量的 20%以上,北京市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花卉物流集散中心。

2.3.2.3 市场优势:市场需求大,潜力旺盛

北京花卉产业的市场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北京市花卉消费量大,花卉消费潜力大以及良好的出口条件所带来的进入国际市场的优势。

从北京市自身的条件来看,花卉需求空间是巨大的。首先,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调查数据,2012 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到 1297.5 万人,流动人口总量为 784.2 万,全市总人口数突破 2000 万,另外,每年到北京旅游办事的国内外人口超过 23134.6 万人次,消费人群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也在提高,植物和花卉消费成为时尚。其次,2008 年奥运会的举办,城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对各种花灌木、花卉和草坪的需求有较大增加,对北京市花卉产业的发展来说,这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第三,北京聚集着大量的国内外驻京机构、宾馆饭店和商住写字楼,节日、庆典消费和集团消费特色鲜明,对新品种、高品质花卉的需求量大。

2.3.2.4 资本优势:有便捷的投入渠道与可能

北京作为首都,意味着被赋予了代表中国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给北京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其经济价值是多元的且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主要表现在:为北京带来庞大的各种消费;可以为北京吸引大量投资;为北京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契机。

与一般的经济中心相比,北京的产业结构有其特殊性,表现为以知识经济和服务业等现代第三产业为重心的产业格局。以资本融通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业居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金融业不仅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而且金融活动本身也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两个层面上促进首都经济的增长。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北京花卉业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资本优势。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在金融资本的强力支持下,花卉业发展可以增加花卉生产者的收入,增强花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高地区花卉经济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地区花卉经济消费水平提高又反过来刺激花卉业发展,延伸了花卉产业链,拓展了花卉业的发展空间。花农普遍提高了花卉种植水平,花卉业转向代销、运销、中介、花文化旅游、深加工等二三产业,花农成为园区工人或小城镇居民。繁荣的花卉产业成为带动一、二、三产业互动的产业。栽花种树是种植业,直接带动生产资料、设备设施等工业;花卉的工业用、食用、药用等必然带动相关的加工业和科研开发;绿化苗木、观赏花卉改善生态、人居条件,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能吸引业主投资;同时,联动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产业。

2.3.3 北京市花卉产业的机遇

2.3.3.1 全国经济建设稳定推进,北京经济建设成绩显著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的各行各业正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经济建设与改革,发展形势喜人。这为我国农业与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总体来看,我国积极推动工业结构升级以带动工业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现在,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表 2 -10 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

Table2 -10 The Ma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相关资料整理

与全国的经济建设一样,北京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图 2 -3)。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循着北京经济发展要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思路,对经济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加速转变,使北京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全市工、农业占北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尤其随着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带动了北京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更加整洁、亮丽。

图 2 -2 北京近年来主要经济建设成就

Figure2 -2 The Ma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of the City of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资料来源:《北京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特别要说明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全市人均GDP超过 5000 美元的情况下,农村做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主要空间,经济发展快速,社会全面进步,生态日益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时期各项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框架初步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良好。

2.3.3.2 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现代农业建设如火如荼

我国历来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近年来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重要阶段转变,为进一步理顺城乡关系,解决好“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五个统筹”的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正是得益于这一重大决策的支持,“十一五”以来,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全面开展。

从“十一五”开始,北京致力于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在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专栏 2.2 “十一五”时期的北京农业发展

在生产方面,设施农业和籽种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深化,生产功能得到了大力的开发,设施农业规模从14. 5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28 万亩,产值达到 33. 9 亿元,增长了 82%。目前,在北京市保存的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 39 万份,居世界第二位,籽种经营企业达到 1361 家,全国种业十强的企业当中北京有四家,2014 年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举办,种业之都初具雏形。

在生态方面,循环农业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提升。五年来,北京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推广农业节能灌溉等技术,节水灌溉面积达到整个生产面积的 90%,农业用水比 2005 年下降了 1. 2 亿立方米。据测算,全市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大约一万亿元人民币,与全市的GDP总量大体相当。

在生活功能方面,休闲农业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五年来,市民参加农业休闲的人数不断增加。2009 年 1294 个农业休闲观光园和 14132 个民俗旅游接待户全年接待游客 2990 万人,比 2005 年翻了一番。

在示范方面,科技农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从 2005 年的 64%提高到了目前的 69%,221 信息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在查询、决策、服务上已经达到实际应用水平,一批高新技术园区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具有多样化功能特征的都市型首都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日益彰显。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市功能区域功能定位,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在逐步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主导产业正在形成,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努力加强,一批具有首都特色、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得到加强,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一切将把北京农业带入新的发展时期,也为北京花卉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并提出了新的发展任务与要求。

2.3.3.3 北京花卉业快速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需要谋划新的全面发展

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北京花卉业发展迅速,产业条件与基础好,面临着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日益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北京市已经进入构建现代国际城市基本框架的关键时期,2008 年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又给花卉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花卉业由快速发展进入调整阶段,如何适应市场变化,把握消费需求,科学审视花卉产业定位,为生产提供依据,实现科学布局与产业规划,并制定都市农业花卉生产发展目标,理顺北京市花卉发展机制,并形成自身独特的创新机制,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dJHSWqzllswSE7d728R8eq1464PpUBapioAaB1ey92RhnFjpJ/I5a4JEx/g+YZ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