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经意处见匠心
登门槛效应

有个小和尚跟师父学武艺,可是他对于师父的训练要求却不感兴趣,存在厌倦和畏惧心理。于是师父给他一群小猪,让他放养。庙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过河,傍晚再抱回来。后来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功。小猪一天天在长大,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父的用意。

【解读】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意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实验分析】

“登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1966 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实验中,他派人随机访问了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他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 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同类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助手们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 17%。在第二个居民区,助手们先请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个很容易做到的要求,所有的居民都照办了。几周后,助手们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 55%。

研究者认为,人们拒绝难以做到的或违反意愿的请求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一旦对于某种小请求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就会增加同意这种要求的倾向,而当他卷入了这项活动的一小部分以后,便会产生自己是关心社会福利者的知觉、自我概念或态度,这时如果他拒绝后来的更大要求,就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协调,于是恢复协调的内部压力就会使他继续干下去或做出更多的帮助,并使态度改变成为持久的。

不言而喻,前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而后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不足 20%,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没有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换句话说,前一组的家庭主妇的同意率之所以高于后一组的家庭主妇,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给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

【教育应用】

刚上一年级的亮亮是一名“坐不住”的学生,无论上什么课,他总是坚持不到 5 分钟就会离开座位乱溜达。他的这个“坏毛病”不仅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让老师们很苦恼。刚刚叮嘱完,一会儿他又开始溜达了。怎样做才能让亮亮像其他同学一样遵守课堂纪律呢?班主任王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先和亮亮进行了一次谈话,跟亮亮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然后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让亮亮享受一个月的特权,大家一起帮助他:只要亮亮能坚持 5 分钟不离开座位,就可以奖励他一个进步“小水滴”标志。第一天过去了,亮亮得到了 3 个小水滴,一个周过去了,亮亮得到了 15 个小水滴,王老师在课上表扬了亮亮,奖励同学们一起看 10 分钟的安全动画片。第二周王老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亮亮如果能坚持 10 分钟不离开座位就奖励他两个小水滴。如果一周能拿到 20 个小水滴,以后就由亮亮来给大家播放动画片。一周过去了,亮亮兴高采烈地拿着积攒的 20 个小水滴,换取了给大家放动画片的机会。看着有点小自豪的亮亮,王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告诉他如果每节课能坚持不离开座位,以后亮亮就会成为班里的电脑小管家。亮亮高兴坏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每节课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坚持着,一周过去了,亮亮去王老师那里领取了电脑柜的钥匙。王老师让亮亮把电脑柜的钥匙挂在胸前,时刻提醒自己,要坐住了,要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学期过去了,亮亮成了遵守纪律的电脑小管家。因为坐住了,学习也很有进步,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了。

案例中,王老师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运用“登门槛效应”把目标制订在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内。首先和全班学生达成协议,一起帮助亮亮,让亮亮有一个月的“特权”,因材施教,这种方法使亮亮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使他获得更大的进步,让亮亮循序渐进地养成好习惯。试想,如果王老师不用这种方法,而是每节课叮嘱亮亮,可能亮亮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也不会想到自己真的能坐住 40 分钟,而正是在 5 分钟、10 分钟、20 分钟的点滴进步中,亮亮一次次超越了自己,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

“登门槛效应”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教育的智慧。这个效应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和借鉴。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宜一下子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

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制订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订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门槛”,我们的教育前景就宽阔得多了。再有,课堂提问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一步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w97aKPy3p0IZ+8OlaesBvg3DNLsHHgXJULHrsHnnaFInD1sgxwtFWqDHs8u487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