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等待效应

电视剧正看到兴致时,突然来个暂停,插播广告,此时人们充满等待,只好忍受看广告的痛苦,或骂广告、骂电视台,或稍作闭目养神,更多的观众是在对电视剧情的猜测和无穷的想象中等待着看下去。

【解读】

等待效应是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利用这种效应,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人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叶圣陶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实验分析】

在认知对象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它的等待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等待效应。在教学中,优秀教师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新课文或新学单元内容的等待心理,促进学生自己去自学。这就有助于上新课文或前后单元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教育应用】

一进课堂,教师就把导游的简单道具:一顶蓝色的鸭舌帽、一面红色小旗子、一张导游证放在讲台上。学生好奇地睁大眼睛面面相觑,纷纷猜测,有的同学猜老师要告诉大家周末旅游必带的装备;有的同学猜老师要教导游知识;还有的同学猜……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教师适时地宣布:这节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由同学们以导游的身份自己来讲课。可想而知,整个教室像一锅开水般沸腾了!学生有紧张的、兴奋的,更多的是跃跃欲试……课堂就这样被激活了。接下来,“小导游们”通过预习准备积极地扮演起导游的角色,带领大家进入课文……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教师在教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前,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同时还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主题曲,观看易中天“品三国”的录像资料。精彩的画面冲击和现代感的评说,让学生非常期待对课文的学习,纷纷主动去看原著,读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

这是非常成功的、通过预设悬念激活“阅读期待”的案例。教师潜心设计、精心准备,通过摆放在教室里的道具,给学生播放主题曲和电视剧片段及评说,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期待。这些道具及影片片段早早地在孩子们心中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带着这个大大的问号,所有的学习热情绽放得淋漓尽致,在积极投身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老师在教学前帮助学生合理地生成了学习的目标,激起他们深层探究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形成积极的心理场,学生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就会表现出对教学的向往感、认同感和全方位的投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心理场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为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处于严密控制状态而具有外张力。这不应看作节外生枝,相反地,它为教师随时调整心理场的相关因素创造了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懂得“设悬”的教师经常在讲课讲到生动、精彩处时戛然而止,使学生产生等待的积极作用。教师通常会运用悬念来打造等待效应。悬念设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等待效应的大小与正负。因此,对悬念的选择与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悬念的选择与设置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设置的悬念要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设置的悬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设置的悬念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四是设置的悬念要使学生明确等待的目的。否则,即使设置了悬念,也不一定产生好的等待效应。

等待效应的应用,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优秀的教师还会运用心理失衡来大造等待效应。

心理失衡的强度与等待效应可以说是成正比例关系,最起码在中等强度范围内如此。因此,上述所提到的悬念如能使学生的心理失衡越大,其等待效应越大。当然,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背道而驰。如郊游、参观、竞赛等,久而未动就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还可能反向而行,要么学习无精打采,要么懒得参加这些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设置出一系列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即能摘到果实的悬念,如果不能摘果实,就失去了等待效应这一积极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最佳的等待效应时间。

等待时间过久不利于积极的等待效应的产生,会可能产生烦人情绪。等待效应最佳时间的另一层含义是,有些内容很重要,十分需要运用等待效应的应用技术,而有些内容是根本不需要等待效应技术的运用。因此,学校教师在导学育人活动中就要找出这些需要运用的内容,在最佳时间进行运用。如前面讲到的“导游道具”悬念,还有学生急盼的事件等,都是最佳的应用时。

“设悬”就意味着要“释悬”,那么,何时“释悬”最好呢?这一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为等待效应有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处理某学生久拖未决时就可能产生消极的等待效应。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好等待效应的导学育人技术。当然,教师也要遵循悬念的酝酿是不是足以引起学生的期待。效果极佳的“预设性悬念”通常是教师在充分熟知教材、充分掌握学情、充分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预先设计好的,这可以彰显一名优秀教师驾驭教材、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和魄力。 ckTZtX+xUTw2ibH66iW0pUkbjlMzsf4yjfAKKUzYrUMye+JFSpadPjTq1Uq8++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