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谈随笔化写作有效教学课型模式创新

我们要推广随笔化写作教学,一进入到实践操作层面首先就会考虑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各地兄弟学校在随笔化写作教学实践中,都探索出不少切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有效写作教学模式。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学段其教学具体课型不同,即使同一学段根据不同的学情也打造了不同的教学课型模式。总体讲主要有六种课型:

情境随笔课,重在活动体验。课堂结构为:参与贴近生活的情境活动,随即动手下笔。

读书随笔课,重在读书积累和感悟。常用形式是读读记记,读读议议。适时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可促进读写落实,增强读悟效果。

随笔展示课,重在展示激励。分小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两个层面。班内展示的同学都要站到前台。

随笔读悟课,重在读中自悟。这种课是以写带读,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

随笔评议课,重在读评交流。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内师生共评。

随笔成文课,重在修改加工。在前面几种课型基础上动笔修改,改好的文章誊抄进作品集。

学习推广随笔化写作教学,进入操作阶段首先得从借鉴成功的课型模式入手。模仿在学习的开始是十分必要的,模仿来的一招一式是否能较好地融通于自我的教学实际,那些地方出现了阻滞,那些招式我们难以运用到位,那些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等等,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如果一味地照抄照搬,机械教条使用肯定会进入学习的困境。经验型的老师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少走弯路呢?我以为首先必须对已有的随笔化写作教学课型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其次要牢牢把握随笔化写作理论的精髓,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型模式。最后,一定要有超越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完善课型模式。下面,我想就这三点具体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众所周知,“模式”一词是英文model的汉译名词。model还译为“模型”、“范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由此,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

这样,我们就不难清醒认识和正确理解随笔化写作教学的基本课型。它们是随笔化写作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体说来如下:

第一,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读悟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它们建立打造的理论依据是:“言语生命动力学”。主要内容包括,存在性言语动机的培育,应是学生个体的言语生命意识,言语生命欲求,言语健全人格,精神生命力,言语才情和个性,独立思想与自由意志,言语表现的兴趣、热情、习惯和审美追求的全面发展。在存在性言语动机的人格建构上,应逐步实现使学生的言语人格从狭隘成长为开阔,从自爱发展为他爱、博爱,从自我中心到推己及人,从优美走向崇高,从为名、为利升华到为人生、为人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充分人性、个性,心灵丰盈,精神健康,自我实现的人。这就是语文教育、文学教育、写作教育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引领学生走上言语人生、诗意人生之路的要义所在。

第二,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读悟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它们都指向完成一个总目标:为生命的美丽而作——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写作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丰富和发展言语生命,培养健全的言语人格。

第三,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读悟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它们都坚持一个操作原则:以写当先。可先写后导,先写后读,以写带读,为写择读,写读互动。即读、评、议、展、改都在写后展开。

第四,情境随笔课、读书随笔课、随笔读悟课、随笔展示课、随笔评议课、随笔成文课它们的评价标准是:要以人的言语生命为本,遵循言语生命的成长规律,追求真实、真切、真诚、率真。

六种基本课型,我们既要把握作为教学模式的几个因素之间的内在共性规律,又要看到每种课型自身的特殊个性和展开逻辑,例如情景活动的创设规律,读书中感悟点的触碰点拨,读悟的思维激活,展示的交流意向,评议的思维对接,成文的全面提升等。模式的本质是方法,如果为了模式而模式,那么自然也迷失了随笔写作的本初意义。至此,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随笔化写作理论的精髓,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型模式。

如何用随笔化写作理论精髓来审视自己的课型模式呢?我以为,在设计和实施写作教学课时,关注两个节点:一方面是想写的动机刺激,另一方面是语言与生活的交融关系(写作的生命化或生活化)。以此,我们下面具体审视六种基本课型。

情境随笔课,情景活动创设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刺激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生命欲求是否激活,情景活动贴近了学生生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学生在情景活动中有真切体验,师生间在真正的对话中获得生命的双赢,有强烈表达冲动,随即动手下笔。反之,如果情景活动创设远离学生生活,自然学生没有言说欲求了,虽然有了情景也无法随笔的。虽然有亦步亦趋的模式,但实质与传统写作无异。

读书随笔课,如何读很重要,读而不善思考,书也难以动心;读书离开思考,那书也就是死书。读书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一种自我需要,成为学生一种生活方式,这样读书就会自悟地读书,就会思考生活地读书,有感悟后,适时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师生间思想的深度交流,达致言语健全人格,精神生命力,言语才情和个性,独立思想与自由意志的多向度发展,这样才能促进读写落实,增强读悟效果。

随笔展示课,展示是一种动机刺激的有效方式,在展示中学生站到前台演说有写作成就感,精神生活中有认同和归属的激励,同时吸纳小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反馈信息,为自己再修改再提升指明方向,逐步实现使学生的言语人格从狭隘成长为开阔。

随笔读悟课,重在读中自悟,是一种聚敛内发的写作力量。这种课是以写带读,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读”,让自己在学习共同体中共赢共享:学生完成随笔后,读一读同伴的随笔,再读师长的作品,再读经典文章,形成有梯度的比较阅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充分人性、个性,心灵丰盈,精神健康,自我实现的人。

随笔评议课,评议不是传统的评阅式的空洞结论汇集,而是以写作文本为载体,重在读评交流。说真话道真情,用心感动心,用思想点燃思想,站在生活中言说生活。常用形式是“一写三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班内师生共评。在亮点中分享精彩睿智,在不足中思考生活,不断丰盈思想。

随笔成文课,成文不是为了交作业,完成任务,而是收获思想,完善人格,引领学生走上言语人生、诗意人生之路。

通过以上的审视,让自己的课型有生命力和内涵,而绝不是课堂环节的奇招异式与热闹。我一贯主张有效的学习就是超越与创新,随笔化写作推广也必须有超越意识和创新精神,针对随笔化写作课型模式而言,其实就是课型模式的发展创新内涵的要义。

那么随笔化写作有效教学的课型模式如何创新呢?我认为一方面要有高位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需要艰苦的实践探索,两者缺一不可。

理论上首先我们要深刻把握潘新和老师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要义:他对古代和现当代言语动机论的总结会给我们创新写作课型模式以启示。

古代言语动机论八点:(一)能实现人生抱负,使人精神永在、生命不朽;(二)是管理国家的大事业,文能鼓动天下,写作能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三)是发泄愤懑之气;(四)是因不平而鸣;(五)文章关教化;(六)写作为求真;(七)文以明道、载道;(八)是敲门砖,可因文而发迹。

现当代言语动机论九点:(一)是出于本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生命欲求;(二)相信自己有这个才能,天生我才必用于写作,自我实现;(三)可以改善社会地位,获得名利;(四)是消遣;(五)是泄愤;(六)是一种自省,一种心理治疗、自我完善;(七)是一种生存方式,个人精神生活方式;(八)我写故我存,写作与生命一体,不写作就没法活。(九)思考生命处境,一种终极关怀。

下面我还要推荐潘新和老师阐释存在性动机论时特别针对语文教育谈到的两段精辟论述和一段发人深省的警语。

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从事言语活动都有各自的理由和目的,甚至每一次的言语表现活动都有不同的动因,语文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们在各种理由和目的的选择中,能逐步超越功利、名位的诱惑,不囿于分数和物质的回报,认识到人类生命中的语言文字符号和概念思维的特性,使之承担起言语创化,即人类的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创化的责任,使存在性的言语创造欲求最终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必然。

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是指向崇高的言语理想和言语信仰的教育。言语表现和创造充满着艰辛和痛苦,言语创造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整个思想的过程都是痛苦,要承受苦难和牺牲;而快乐和幸福往往是短暂的,是终极性的、彼岸的幸福。要达到终极幸福的目标,言语主体的成长需要言语理想和信仰的支撑。因此,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的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而应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感受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树立高尚伟大的言语理想、信念和信仰,一步一步地朝着崇高的言语上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

明天的每一个学生将从语文教育中真实地体验到:不写作,无异于精神掠夺和虐待,是生命的荒漠化,是人生的大不幸。沉默的痛苦远远大于言说的痛苦,言说的幸福远远大于沉默的幸福。到那时,还会有挥之不去的语文教育成效不彰的困扰和哀叹吗?

其次,我们在艰苦的教学实践探索中,要努力围绕践行随笔化写作的生命化核心进行课型模式的创新。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我们应该清醒,讲随笔化写作的生命化或生活化,并不是说生命或生活本身就是写作,那样就陷入庸俗主义。第一,我们要着力的是,对课型必须有教师的精心理性设置,一定要让学生的写作是在真诚的动机下发生,指向真诚的写作目的而展开课堂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用心考虑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最大程度地利用校园生活资源,创设富有生活情境的课堂,注重以真善美对写作心灵的反塑。第二,我们要着力的是,课型设计要蕴含发展学生的性灵。学生写作是他真实生活的一个部分,写作不是独立于学生生活之外的,更不是学生毕业以后再做得事。写作就是学生的生活,就是他的生长过程。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其心灵有所增长。我们在课型的创新设计时思考教学过程符合这种规律吗?目前写作教学的课型模式可以简单分为三种类型:着眼于文章结构分析,着眼于写作行为,着眼于写作主体。第三类最具本质意义。最后,我们要着力的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即借助写作来完成他生活中一部分任务。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交换信息他,通过写作来抒发感情,发表看法,并参与到与他人的关系中去。

总之,我们在学习六种基本课型的基础上,围绕读、写、展、议、评、悟、改等,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磨砺,总结创新更多更灵活的随笔化写作的课型模式。不要把随笔化写作的学习僵化局限在课堂招式模仿上。记得齐白石在教育学生时说过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大致意思是,学生学习他的画时要领悟其精神,特别强调创新,那样你才真正学到画艺的精华,才能使你的画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学我者生”的道理。如果你学习模仿他的画,你不去创新,就是摹的很相似,无论怎么好,都是劣品,你的画也是不值钱,没有生命力,只能是死路一条。 NuCZAMay0KZGkUG7WMJWFaLqG2c73WPfHs5MrQMvaYTCHRfIclmnZhRVHg+SEi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