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海权论的提出对现代海洋权益保护的影响

近代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随着现代海洋观的不断演进而日趋激烈,海权思想的提出作为海洋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世界影响深远,虽时隔100余年,却仍对海洋国家在海洋权益保护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海权理论的提出

众所周知,“海权论”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创立的,他在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成为世界列强的“海军圣典”。之后的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被称之为“20世纪的马汉”,他在1976年出版的《国家海权》一书成为“海权论”的又一经典之作。在中国,孙中山最早提出“海权”问题,他在1919年撰写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一文中曾指出:“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可见,海权思想的形成才100多年的时间。这种思想却对国外海洋国家争夺海洋权益乃至称霸海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众多的海权理论中,马汉的海权思想无疑是最主要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马汉提出其著名的海权说。在对海上强国英国、日本的兴衰历史评述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马汉对以前众多战略学家的思想予以继承和发展,依照时代的要求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美国海军政策、海军战略、海军战术的基本原则。这对于美国大海军的筹建和当时处于资本主义时期向帝国主义时期转变的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具有重要意义。

“海权”(Seapower)是一个复合词,英文“Power”这个词,有控制力、力量、权力、势力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国等多种含义。因而,“Seapower”这一复合词,被人们广泛采用后,对其基本含义有众多的理解和解释,主要有五种理解:一是把它当做传统意义上的“制海权”的同义词;二是作为海军与其他军种相区别的一个抽象概念,理解为“海军力量”等;三是作为国家海上综合实力的代名词,理解为“海上威力”或“海上实力”;四是把它当做具有强大海军力量的某些国家的称谓,如当做“海军强国”、“海洋国家”来理解等;五是有相当多的学者把马汉的“海权论”仅仅理解为“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性格和政府特征”六大地理要素等。但这些用法,只不过是“海权”概念的延伸使用,并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海权”概念的深刻含义。

二、马汉海权论的基本内涵

马汉对17、18世纪重商主义和19世纪帝国主义时期的海上强国如英、日的历史做了大量的研究,所得出的成功经验即海权对于历史的积极影响成为海权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历史的评述中,马汉提出了关于美国海军政策、海军战略、海军战术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这对于美国大海军的筹建和当时处于由资本主义时期向帝国主义时期转变的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都起了重要作用。海权论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家与海权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家与海权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马汉通过对英国海权历史的分析,提出其著名的影响海权发展的六项基本因素:地理、自然环境、领土的大小、人口、民族性、政治制度。马汉分析了海洋历史,特别是英国势力在全球的扩展,认为英帝国的兴起与英国成为海洋强国是同时发生的。马汉认为,海上力量对于国家实力与繁荣至关重要。对于海岸线长的国家来说,若想成为大国就必须保持大规模的海军力量。海就是疆界,它对外国造成什么样的态势取决于它在其疆界以外进行活动的能力。马汉认为,人口的多少与素质以及进行商业活动的能力,特别是进行国际贸易的能力,表明一个国家是否有能力成为大国。总之,马汉把国家力量同其在海洋上的机动性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马汉提出:第一,美国有两洋保护,对入侵有相当的安全保障,因而无需维持大陆军,可以集中兵力来封锁敌国港口和致命航线;第二,商业、殖民地、海军三者不可分割而应视为统一的整体。当一国民族有了贸易意愿和生产能力,就自然会向海洋寻求财富。正如富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最终使英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权国家。

(二)海军战略、战术和建军的基本原则。这是马汉提出海权说的要旨所在。为实现对海洋的控制,马汉提出几条具体的海军战略原则:

一是消灭敌人舰队是海军在战争中的首要任务。因为在两个敌对舰队进行的激烈战争中,谁能获胜,谁就可以控制海洋。马汉反对袭击贸易的战争,因为它的打击虽然致痛但不能致命,不能赢得对海洋的控制。

二是海上力量使一个国家能对海上交通实行普遍的控制。从战略意义上说,对有利的交通线实行控制则是主要目标。马汉主张最主要的是对内线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在几条战线上威胁敌人,并在其中任何一条战线上比敌人更迅速地集中兵力,因此内线上的某些地理位置构成了海战的战略点。马汉判断苏伊士运河、巴拿马地区是具有持久的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冲,依据这样一些战略要点在战争中会产生巨大的优势,交通线的开通不仅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桥梁和跳板,而且其本身也象征着霸权和对敌方的封锁,是一种控制制高点的战略。

三是建立一支由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并按兵力集中原则部署和作战。马汉坚持认为海上力量的实质是一支集中的战列舰队,它能够担当与敌人战列舰队对阵并击败它从而对海洋实行控制的主要战略任务,任何其它舰只不过是辅助舰,由它们组成的军队不能称为海军。与此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战列舰对美国邻近的水域实行控制,用优势海军取代单纯袭击商船的劣势海军。那些暂居劣势的海军要采取“存在舰队”的观念以阻吓敌人,但不应高估和夸大,这多少体现了质量建军的观点。与此同时,马汉强调集中原则,美国的舰队必须如同英国海军集中于欧洲海域那样集中于两洋邻近水域,以保证其两条海岸线和海外利益的安全。

(三)海权思想对美国的影响。马汉认为:战争(最终)不是战斗而是实业。国家一旦赢得了海洋控制权,海军便可以使获得世界资源的途径保持畅通,同时相应的使敌人因失去这种权利而扼杀其经济,从而使其本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因此,马汉为宣扬海权说而将海军发展战略同国家发展战略相联系,其做法本身是符合20世纪以来国家综合发展、全面竞争的趋势的,具有进步性和时代性。马汉谋略将海军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角度,其著作中对历史大量的分析意在确定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作为美国的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对美国在20世纪崛起成为海权强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他在国家因素与海权发展的分析中,看到美国发展海权的两项弱点:一是美国的民主政府缺乏远见,尤其在平时不愿把资源用在国防上;二是美国有巨大的陆地资源尚未开发,使其无心向海洋求发展。但马汉认为美国的中央位置,对于攻击的相对安全,加上先进的工业发展,也许能抵销其他弱点。因此,马汉相信美国迟早会证明是紧接着英国之后又一个具有海军优势并因而具有经济和政治优势的国家。因此马汉的海权论给予后人的不仅是一项海军战略,而且更多的是一项追求民族强盛的国家政策。马汉的控海原则为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和政治扩张到北美大陆以外,提供了较英国更为积极和大胆的设想,使美国霸权色彩在理论上得到初步体现。

三、海权理论对现代国家海洋权益管理的促进和思考

马汉的海权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的崛起有重要的影响。海权思想对美国资本主义海外扩张和帝国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势力的延伸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这一理论直接影响下所建立的美国海军至今仍保卫着美国广阔的海上利益和强者地位。海权论中关于海权的重要性、“战争非战斗而是实业”等若干重要思想至今仍具有启发意义。在今天海洋资源日益得到重视的时代,国与国之间海上贸易往来频繁,使得大多数国家包括海洋国家和非海洋国家,对海洋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许多还是来源于海权理论中关于国家对海洋的重视、海军建设以及海军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到今天对我们来说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海权理论为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按照马汉的理论,一个有航海传统、有良好港口和不需要有大量陆军守卫边境的国家,完全可以利用海洋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国家的生存,有赖于对海洋的控制。这些理论被当时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敏锐地看出,从而建立大量海军和海外基地,这成为保护美国贸易及解决可能发生争端的重要筹码。就这样,马汉的“海权论”很快传遍了全球,成为各国现代海军战略与海军建设的理论基础。据史料记载,马汉的“海权论”诞生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造舰狂潮,“大舰巨炮主义”成为当时世界强国竞相追寻的目标。马汉退休后,仍作为美国总统的军事顾问而起作用。在他的建议下,罗斯福总统从扩张和谋取更大利益的目的出发,制定了大力发展海军的政策,使美国在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和潜艇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为美国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奠定了基础。今天,人类已经从陆地走向海洋,海军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战略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人们所共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现代海军的武器装备更新越来越快,种类越来越多,现代的海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浮动国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马汉的“海权论”,就没有现代海军的飞速发展。

中国古代没有海权思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战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海军缺乏制海权思想。1900年海权论在世界各国传播的同时,也经日本传到了中国。海权论的传入扩大了海权思想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受海权论的影响,中国民众对海军在国防和经济中的重要性有了空前深刻的认识。各地和海外华侨也纷纷自发开办海军捐,海外华侨不但积极捐款帮助清廷重建海军,而且还自愿出钱,组织商舰协会,企图像马汉著作中所写明的那样:海权的发达需要一支强大的商业船队,以作海军的后备。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对重建海军的空前热情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海洋、海军、海权的认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深刻。同时,在国家实践中,晚清政府在列强环伺之下收复东沙、勘察西沙群岛,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对于这些岛屿不容置疑的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在增强,传统的海洋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尽管海权论的引入和接受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和世界其他各国相对比,晚清时期直到民国时期马汉的海权论并没有使中国政府产生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海军战略思想,更没有使中国如同前面讲到的美国等国一样,通过实施马汉的理论成为世界上的海军强国。虽有众多的国内因素,但从海洋观上看,仍为几千年来陆疆为本的思想在起作用。海权的观念在20世纪长期不受国家的重视,与世界海洋强国多海权战略的实施相比较,中国的海洋观从政府到民间都已经大大地落后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后,对海洋权益的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促使国民在海洋意识的提高和国家相关权益制度的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海权说有其固有的缺陷,其时代特征和著者马汉的个人倾向性,不宜将该学说作中国维护海权的参考思想,而更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度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 tbk2AI3WBokj7yA+OzN1UJft27py9i58th+4ZFyMDU37rjgziAWmNDbHXAOm3A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