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生命观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本质回归和终极目标。生命教育的提出恰是对教育本身的被工业化和技术化、对无视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的纠正,它主张生命化的教育,主张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主张顺应时代的发展,生命观教育的意义深远。

(一)生命观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存领域、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一方面为改善生命的质量和幸福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深刻转变。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变革深入阶段,社会环境发展的客观变化势必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转变。 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中追逐名利,崇尚利益至上,享乐至上,快乐至上,“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存在着狭隘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对他人的生命及生存状态非常漠视和冷淡,这反映出学生对生命缺乏科学和理性的认识,对生命认知的无知、冷漠、偏颇导致了对生活的错误观念。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生命观的教育引导,通过关注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整体生命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抵御外来观念的冲击,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现代生活。

(二)生命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

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每个生命个体的贡献,人的生命具有社会性,也需要在社会中释放它自身的能量。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内容。脱离了人的生命的存在,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因此,生命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切前提。和谐社会,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关心每个个体的需求需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生命是生存之本,力量之源,价值之根,生命成为和谐社会中不可代替的客观存在,生命的力量不可复制。然而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思想认识、觉悟、观念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塑造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为我们所认可,被我们共同遵守,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这些价值观在人们心目中的逐渐确立,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大学生抗挫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一些学生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心态扭曲,致使对自己、他人的生命漠视,自杀和伤人事件屡屡发生,这是教育的不和谐之音,亦是社会的不和谐之音。开展生命观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引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大学生的身心更加和谐、人格更加健全,心理更加健康,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生命观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强调的战略主题之一为“坚持全面发展”。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我们要正确认识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些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培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实现生命价值而努力奉献的新一代学子。

(四)生命观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关键词汇。每个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离不开“教育”。一个人接受了“教育”,就是在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一个进步。教育过程使人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思想、有技能的人,使人具备可贵的品质,丰富的经验,逻辑的思维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真正拥有可贵品质、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而生命观教育是回归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提出“生命化的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是社会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也是教育者的职责。当专业知识、科研业绩成为高等教育排名的参考标准时,我们不能忽视教育对生命的敬仰与尊重,不能忽视教育对生命的影响,教育不应培养一批又一批“工具人”或“职业人”,要培养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与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目的。如果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源,教育就不再有鲜活的生命意义和生命色彩,教育也就因为脱离了本源而变得不再坚实。生命观教育的实施是时代发展之使然,也是教育发展之使然,它让人们知道真正的教育应该尊重人的生命、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的需求,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济良教授在其著作《生命教育论》一书中指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生命教育不能从一般意义上抽象地去讲,而是应当把我们教育中所存在和忽视的方面加以强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教授在《生命与教育》中强调,“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生长需要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 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陶宏开教授对素质教育有独到的研究,他在《懂得责任才能珍惜生命》演讲中强调“生命教育切忌走应试教育的道路”,并希望“生命教育论坛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终极就是生命的问题”。

(五)生命观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力支撑

教育学者张文质在《生命的礼赞》演讲中提出,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教育的目的要使受教育者成才,学校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尊、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先。“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原点是生命,但传统的教育却遮蔽了这一本源性的需要,遏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人的潜能一旦被压制,得不到发挥,那么人的自我认可和生命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法国生命哲学家伯格森所说,“对于一个有意识的生命来说,就是要连续不断地创造着我们自己。”生命是有意识的,生命要体现其意识性,就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如今大学教育存在“功利化”倾向,一些评价指标往往使教育的公正评价受到影响,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忽视了“人”的发展,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人的基础之上,允许个性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他们认可自我、欣赏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正像杰·唐纳·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所言,如果我们要想回归人的本质,生命的学习就是返璞归真的途径。

(六)生命观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

构建大学生和谐健康人格是当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对于健康和谐人格的界定,众多专家学者也是各执一词。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罗杰斯、弗洛姆、弗兰克等都对健康人格有自己的评定标准,概括起来讲健康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接纳、珍惜自我和外部世界;2.能够很好地同家人、朋友和其他人沟通、交往;3.有爱的能力;4.能够管理并承担自己的生活压力和责任;5.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安全感,积极乐观。因此,和谐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能够接纳并珍惜自己,热爱生命,关心他人。但是目前不少大学生生命意识不强,不能客观的认识、评价、接纳自己,蔑视生命,悲观厌世,直接影响其健康和谐人格的构建。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非常紧迫。 LPukNnYsK29wLMxNj5yRLgToG94eSAArWE+BJP+e1tuBazvZZiVn0GhwFgV9Tde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