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主题班会活动理论分析

第一节
班级团体动力学理论

班级团体是主题班会活动赖以生存的主要背景,是学生个体活动的主要支撑,是学生社会化发展成长不可缺少的社会土壤。学生个体在班级团体的互动中会形成新的特性,而班级团体则会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的来源我们称之为“班级团体动力”。因此,研究主题班会活动的规律,就必须首先了解班级团体动力学的有关理论。

一、团体的特征

1.必须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目标是团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原因,也是团体的重要特征。

团体中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他们或者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者是为了构建一个共同的关系网络,或者是有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价值观而志同道合地走在了一起。

2.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与规范

团体是组织化了的人群,每一个成员在团体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执行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享有一定的权力”。团体还会形成一定的规范,规定了为成员可接受的内隐或外显的行为规则,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各种活动都会受到这些团体规范的约束。

3.必须有成员之间的互动

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并形成团体凝聚力,使他们愿意分享共同的信念、态度,对团体产生心理上的依赖。

二、班级团体的功能

团体能够影响个人的成长,这是由团体自身功能决定的。当然,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和愉快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和痛苦的。

1.团体提供了不同的资讯及多元的回馈

团体的成员各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与生活经验,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发表意见,提供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主题班会活动之所以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由于团体的多元互动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大量吸收不同信息的需求,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年龄段学生认知上带来的各种偏差和不足。

此外,团体还给成员提供了接受回馈的机会,只有在团体中,个体才可能有如此多的机会听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团体中他人的建议、反应和看法都是很有价值并具有冲击力的。因为当你只听到一个人的回馈意见时,你可能并不在意;但是当有五六个、七八个人对你都有相同的看法或反应时,你就很难去否认或者不予理会了。

2.团体能改变概念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

在一个良性互动的团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将其他人看作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因此便有了可以比较、对照的对象;而别人给你的反馈性意见,也能使你对自己在平时所没有察觉的个人特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这样便使自己的自我概念的结构趋于更加客观与合理,同时也使个体对他人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团体能使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感受或体验

当个体遭遇困难或情绪不佳时,常常会感到无助、孤独、失望,并误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这些负向的情绪,有时在个别辅助的情境中会显得久拖不决、难以消除,但若是放在一个团体情境之中加以处理,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团体的互动分享中,个体会发现与自己类似境遇的人其实很多,于是他的孤独感受便会大大降低,而应对困难矛盾的办法也会从团体中获得启发。例如,入学适应不良的学生、考试焦虑的学生、青春期困扰的学生,都可能从团体中找到自己的“知音”,产生“我们”的感觉。这种共同的感受本身就具有治疗性,对个体是有助益的。消极的情绪减少了,自卑、自责感也降低了,防卫也不再那么需要了,彼此也更能沟通、了解、支持与互相鼓励、学习成长了。

4.团体创设了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实验机会

团体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团体并不是遭遇困难时的避难所,而是学习面对和处理困难的学校。在学校里,班级团体同样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异性交往中的嫉妒吃醋,学习问题上的竞争合作,师生之间的关系协调……无一不反映着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所以,如果身处班级团体之中,却没有时间或机会参与团体中坦诚的互动,一天到晚沉溺书海、不知社会交往为何物,那么一旦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真实世界时,就会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复杂关系与各种具体矛盾。 gP4eIxKhWEAURwX6PjMQz6KR0QXEcnIs8+/jTumM5uL3NLVAcrzYmgXY7iwqSp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