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 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志”好像射箭的靶子,它是人们的奋斗目标。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据《辞海》解释,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哲学角度,理想是“人生之最高准则”;从社会学角度,“理想是未来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心理学角度,“理想是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和活动的远景”;从美学角度,“理想是至善至美的生活”;从伦理学的角度,“理想是最高尚的人格”;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理想就是人生奋斗目标,是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一生的总体规划”。理想是人生主体在人生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通过士气激发人们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他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欲望和信仰相应的行为志向。

理想信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改革开放以前,理想、信念是作为两个词单独使用的,其指向主要为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而且理想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革命理想向建设理想的转换,理想就不仅仅是抽象的原则,相反,是具体的,与行动相对应的;因此,理想、信念、纪律等要求显得日益突出。1985年,邓小平将理想和信念合并使用,称为“信念理想”。其中提到:“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 在这里“理想信念”是与“改革开放”相伴提出的,指出了改革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是为了实现这一信念的必然要求。1996 年,江泽民在宣传思想战线的讲话中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要求,认为“这样,我们的党组织才能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同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 年 10 月 10 日)这一党的重要文献中又明确了这一术语和要求。特别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所以“教育要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着重解决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防止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 至此,“理想信念”成为一个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固定化的一个政治术语;同时也不断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党的十六大之后,“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2007 年,“理想信念”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其中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现实进程中,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担当合格建设者的社会责任,也要担当可靠接班人的政治使命。因此,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规律和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理想信念是人生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世界中的集中体现。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动力源泉。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指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社会主导理想信念的信仰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应牢牢把握这一目标归依,找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方位。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个人理想信念,还要使青少年的个人理想信念不断向社会主导理想信念相趋近,最终实现青少年对社会主导理想信念的信仰化。有效的教育目标应该内在于教育活动之中,是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因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关注青少年个人理想信念的正确性,还应关注青少年个人理想信念的社会性。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整体,必然需要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指向,以此确定社会成员所认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进而形成民族、国家。我国的社会主导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我国全体人民、所有青少年的根本奋斗目标,是我国区别于一切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所在。因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理想信念,还应该使青少年把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奉献祖国、服务人民联系起来,实现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 k7WZMhcL7TBVyYaAitT2W7iQcyHOBwhVIENMw1bfkTiwSHSmscTONlTq6/S5SL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