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与趋势

列宁指出,分析和综合的结合,——各部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这是辩证法的一个要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因此,在前述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的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以下将着重分解基础上的归纳与提炼。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有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投身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洪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没有承受能力和精神支撑,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继往开来、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因此,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而且大多数肯定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追求、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具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还具有如下的特点:

1.从群体性看,大学生理想信念视野更宽,情怀更浓。人的理想信念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外界客观事物的消极反映,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观,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后指出,人的心理正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他指出:“所有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社会关系的内化”,“事实上,这种社会性的活动乃是儿童发展极其重要的源泉,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正是这一活动中介的结果。” 因此,主体信仰的发展与其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个体与自身、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是其重要的形式之一,典型的结构就是群体。

从身心发展阶段看,大学生已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知识结构来看,大学生已经或正在获得多样的知识,为批判意识、自主思考提供了知识储备;从学习生活环境来看,大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稳定、学习时间相对自主、获取信息相对自由,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主意识、务实精神不断张扬。如此一来,他们有强烈的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愿望,不喜欢也不愿意直接接受,而是会在交流中反思;他们对经历的任何事件都要进行价值的判断和取舍,使他们能以其独特的价值认知与判断引领着时代话语和时代意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学识水平、职业角色的特殊性,他们的素质状况也相应地具有一些与其他群体(如工人,农民等)不同的色彩。河北的调查表明:农民关心的首要问题是收入,当问到“当前,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有 81.5%选择“家庭收入”;同时乱收费、村干部腐败、社会治安及子女上学等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而如前所述,大学生虽然也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现象,但是他们总体上不仅关注自己身边的事,而且关注社会大事,关注国家前途、民族的复兴;他们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而且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存在;他们不仅驾驭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水平逐步提高,而且这种反思、批判和求真的科学精神促成了他们对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信仰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性成分。同时,认知水平提高,理性思维不断发展的同时,他们的情感在大学阶段也得到了丰富并释放出来,从而为理想信仰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情感因素。

2.从主体状态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性和矛盾性突出。大学是社会组织中的一个系统,我们必须从全社会的层面去理解和认识,倘若我们就大学生而只论大学生,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接触到他们的底蕴。人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也具有独特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因此我们也应该就大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反思与考察。

理想信念的模糊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所谓模糊性是指理想信念缺乏方向性,或者由于缺乏行动方案的支持而变得虚无缥缈。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肯定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但是当问到他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的时候,却常常回答“不知道”或者“说不清”。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一种迷茫状态。除了调查问卷以外,我们还通过大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进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研究。在访谈中发现,理想信念的模糊性是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入学之初表现尤其明显。他们虽然认识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可是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多人却说不清楚。访谈中同学们用到了“茫然”、“空虚”、“心里空荡荡的”、“孤独无助”、“漂泊”、“好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境。

理想信念的模糊性与矛盾性是相伴随的。当代大学生常常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间徘徊;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令他们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从前述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因为从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追求以及个人生活取向之间及其内部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从我们的访谈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有同学就说:“要当个能改造社会的伟大科学家太难了,还是先找个好工作比较现实一点。”“过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话语反映了大学生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的一种无奈,从而感觉到困惑和痛苦;而年少时的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打击、消磨,产生了理想的模糊、淡化。

实际上以上的矛盾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归根到底,它们都统一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自发性与自觉性之间的矛盾。上述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的状态表明不是所有大学生(所有人)都能达到自由阶段的最高境界,同样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自发阶段的迷茫或探索之中;相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是多端的、多样态的,不同的人可能达到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形成不同的境界。理想信仰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点也得到学者的认同,荆学民认为,信仰与怀疑之间呈现出动势结构,是双向互逆的过程。 宋兴川在其对一位具有家族信仰的大学生的质性研究中,认为信仰的发展经历困惑与觉醒、忧患与领悟、悟道与认同、超载与神圣等 4 个阶段。 因此,从个体主体性发展来看,理想信仰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要逐步剔除“不知不觉”的状态、“自觉不自愿”的状态和“自愿不自觉”的状态,从而达于“自愿且自觉”理想状态;通过教育就是要逐步缩小平庸的信仰,走向平凡的信仰,进而跃进到崇高的信仰。

3.从关注点看,理想信念的个人化和务实化倾向明显。许多学者都提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表现得过分功利和世俗,即过分关注个人的需要,轻视社会的需要,他们兴奋的中心是改善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处于疏离甚至冲突的状态。调查中发现,问题虽然不像有些学者所描述的那样严重,但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个人化和务实化倾向确是不争的事实。当代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态度惯于从个人角度出发,即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到理想信念是个人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但较少站在社会的立场,认识到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整个社会的持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重心偏向于低层次,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热情不高。在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中,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社会理想对于个人理想的作用,但相当一部分人更关注个人理想;在对个人理想的选择中,大学生更注重低层次的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对道德理想重视程度不够。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倾向于工具性,而价值性较弱。这种个人化倾向是对过去的泛政治化时代压抑个性的一种纠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性的解放,但是它也会出现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当代社会自由、民主、多元、共生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自由地追求和判断自己心中的价值。“上帝”已经死了,价值相对主义盛行于我们的时代。一些大学生非常推崇西方的相对主义思潮,崇尚随心所欲,将理想信念仅仅看成为个人欲望的表达和个人的自我实现,并在追求这种欲望化的自我实现过程中,把他人、社会仅看作为谋取成功的工具和手段。这些大学生不接受统一的意志和追求,不接受共同的、最高的理想信念,只承认个人的低层次的目标追求。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中,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大学生大多数是从经济收入、发展机会等实用角度来选择职业、确定理想坐标。如前所述,在择业方面大学生最注重的是经济待遇、发展机会和兴趣爱好三个因素,而社会需要、地理区域等因素则相对次要。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务实化倾向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务实化不等于功利化,务实化倾向如果进一步发展下去,也会造成很多负面效应。当代社会中的部分人在市场经济的追逐中开始疏离崇高的精神理想,漠视远大的精神追求,而是专注于能够获取什么样的利益、取得什么样的地位,围绕着“名、权、利”孜孜不倦地追求。在这些人看来,那种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成为了虚假的、非人性的幻想,而人的自然需要的纯粹欲望才是真实的、人道的目标,欲望的幻想与渴求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理想。这些世俗的追求已深深地影响到了一些大学生,使他们的理想信念也趋于物化和欲望化了。有的大学生抱着“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心态;有的大学生急功近利甚至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追求房子、车子、票子作为最高追求。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负面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趋势

从上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看到健康积极的一面,同时我们也揭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深刻的内在性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发展,这也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也将会经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

首先,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在突显务实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上述变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无论是时间上的即时性,还是追求对象的物化倾向,所表现的都是理想信念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也正是“肯定—否定—肯定”的一个环节。因此,就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的前景看,在中国以现代性为主要特征的语境中这样的反思一直都在进行着,也必然仍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大学生们(包括全体中国人,甚至人类)面对的困境,但是人类的精神超载性存在及理想信仰超越性本真,也将促使理想信仰超越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其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如前文所述,个人理想疏离社会理想的倾向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上,更加侧重于个人理想的规划与实现,产生了疏离社会理想的倾向。所有的这些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片面理解,无非特定某一时期的异化现象。因此,个体、群体、社会不再是包含或取代的关系,而是分化但不分离,形成了网状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和社会之间的机械性关系削弱,而有机关系增强,归根到底表现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有机统一。到后文明时代,随着国家的消亡,与政治紧密结合的社会信仰将被扩大了的群体理想所取代,这样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形成新的有机统一性,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理想就是“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其超越性本质是一致的。

最后,工具理性的认同与价值理性的认同的融合。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环境中长大,无论是学业、职业还是生活的选择都受到市场特性的影响。但是当代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现实主义、疏离社会理想倾向的同时也具有了强烈的价值理性的追求,也产生了对理想信念的新的需求。因此,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趋势看,工具理性的认同与价值理性的认同将走向融合。 tqMPUnA0GZ4+DlYVjWwRg2wY8AtVWDYUq18e6d8eA2WZL5aoS+zdvhIT9ZUtlm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