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简析

如前所述,建国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的趋势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是在作宏观的粗线条描绘的基础上,也应该聚焦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作重点分析。本节将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着重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作简要概析。

(一)基本情况

本课题组于 2006 年、2007 年对广州市的部分高校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于 2008 年对广东、湖北、广西等省(自治区)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虽然由于受人力、物力的制约,本次调查只能选取三个代表性的地区,但是从地域上看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的东、中、西部,从高校层次上看他们也分别在一定程度上典型地体现出我国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因此这样的选择尽可能地克服了样本上的相对不足,使调查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一定的普遍性。同时,为了尽可能规避单一主体调查的局限性,我们将在自身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参考比较其他学者的调查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理想信念不仅具有核心,而且更是层次分明的信仰体系。因此,社会政治道德、职业、生活等方面的理想及其信念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基本内容。虽然这些方面是相互补充、互相联系的,并且具不同的地位与层次,但为了行文的方便以下将作必要的简略处理。

(二)现状及原因分析

1.政治立场坚定,富有社会责任感,主流积极向上。从我们的调查与相关调查来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基本是科学的、健康的。首先,支持主流价值引导,认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确立的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理想信念的基本方针和重要途径。大学生自身对于这一方针是能够接受和支持的。其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大学生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程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程度,以及对于在党的领导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政治局势稳定的信心程度(表 1,表2)。其次,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理想,并具有坚定的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大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特别是近年来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主办奥运、金融危机等各种重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当代大学生认识到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中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应当长期坚持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了理解,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度也得到了提高。有 55. 68%的同学认为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历史的选择”;有 72. 53%的同学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同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亲民的执政风格和坚强果断的处事能力也赢得了大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据我们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同学就是“什锦饭”、“八宝饭”两大FANS团成员。

表 1 对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的认识

表 2 2008 年广东、湖北、广西的调查

由于社会的转型、思想的解放、改革大潮的冲击、高校改革的深入开展,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不断觉醒。他们有自主、自理、自强的愿望,希望以独立的人格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理解。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对祖国的前途命运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他们最先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认识。当然,从调查与访谈以及相关文献中也发现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迷茫与困惑,但是这应该是大学生成长过程必然要经历的蜕变中的阵痛,而且应该说这只是表面现象,是支流。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党是信任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是有坚定的信念的,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充满信心的,也具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怀。

2.推崇高尚的道德理想,但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断裂”。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升华。在现阶段要将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当代大学生崇尚真理,崇尚真、善、美,痛斥假、丑、恶,努力追求完美的道德人格。虽然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提升,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情况却并非如此。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不断提高的,道德行为水平虽然与认知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化,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也处在不断养成的过程中。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状况是乐观的而且是向好发展的。当我们问到“您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时,只有 4. 89%的同学认为是“金钱的多少”。这一点从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网络话题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网络语言是比较能够反映发言者的真实想法和观念的。在许多关涉敏感道德问题的论争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现出了积极的道义精神,对不合于社会道德标准的言语和行为也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义愤。在我们的调研中,也设计了一些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如“为己与为人”、“如何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如何看待婚外情”等等,从中发现虽然有消极负面观点存在,但是大部分大学生仍然是推崇善良、正直、忠诚等优良品质的。

但是,在实践上却往往出现“断裂”,主要表现在:第一,人与我的矛盾。各地的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当代大学生主观上对腐败等社会不正之风表示强烈的不满;对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用鲜血和生命将灾难化解,展现出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英雄壮举推崇与认可。但是一旦置身于具体的利益矛盾、道德两难之中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是刚正不阿的政治操守的坚守者,他们或者在进取与务实的标准之间陷入茫然,或者直接成为潜规则的执行者。第二,知与行的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对道德认知是明确的,另一方面则又存在着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现象(表 3)。第三,公德与私德的矛盾。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高的群体,他们的公德意识也较强,如无偿献血、“三下乡”、抗震救灾、环境保护等等活动的参与中就突出地体现出来。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比如有部分同学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或有时为了图一时、一己之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表 3 2008 年广东、湖北、广西的调查

3.注重职业理想,并具有强烈的信念,但也存在一些困惑。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最普遍、最基本活动,也是作为类的人的内在需要及立身之本。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不同,而不同的职业选择也鲜明地体现出不同的理想信仰取向。在调查中我们对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当代大学生对个体的职业理想需求是很迫切的,这直接与个体的利益联系,同时这也直接体现着大学生理想信仰的状况,体现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契合程度。这从高校职业发展社团的火爆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当然,当前高校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引导是符合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但是职业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例如 2008 年湖北的调查表明:在有效问卷中,63%的学生希望成为“比尔·盖茨等实业家”,6%的学生希望成为“保尔、雷锋等英雄人物”,10%的学生希望成为“爱迪生、李四光等科学家”,17%的学生希望成为“毛泽东、邓小平等政治家、思想家”,4%的学生希望成为“周杰伦等当红歌星”。这一现象在价值观念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当今无可厚非,而且应该说正是这种多样的职业选择很好地满足了社会多样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进一步探究这种选择背后的动因时,我们也发现了令人担心的一面。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出发点是个人的需要而非社会的需要,注重眼前的实惠而轻长远的崇高追求。显然,人具有个体性,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人又具有社会性,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在社会中发展的,因此当职业选择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时与社会利益之间就有可能形成冲突。同理,人又是物质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统一,因此当大学生注重眼前的实惠的同时也就有可能忽视长远的追求。(表 4)

表 4 关于就业选择的调查

注:笔者对相关统计数据做出的归纳整理。

4.生活理想及信念趋于务实和个性化。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总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发展的,因此,人总是面对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三重关系。如果说政治诉求、道德诉求和职业追求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生活理想的追求则是人与自身的关系的维度。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也就是说人总是要对“我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进行追问。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认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把握人生”,“人生要充满希望、过得充实”;同时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他们也有明确的生活理想。但是也应当看到他们也有趋向于务实的一面,这从上述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理想的选择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同时,个性化也突显出来。

此外,我们也调查了个人生活理想的几个层次之间的矛盾性,比如生活理想的为我性、物质性与道德理想的利他性、精神性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结果发现这种矛盾性也是相当明显的。如有的大学生赞同“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同时却又在“人是自私的,每个人都为自己考虑”的问题中表示支持。有的大学生赞同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同时却又表示自己人生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还有的大学生在访谈中提到:“ 原本我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 中国古代文学 但是父母和老师都说企业管理将来更好找工作 更容易赚钱 是我就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这便是职业理想对生活理想的矛盾和妥协。更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调查中发现相当比例的大学生(20. 6%)宣称自己信仰宗教,其中还包括部分学生党员。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并非真正了解什么是宗教信仰(从有人选择了多个宗教信仰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看上去充满矛盾但实际上合乎情理的现象。它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学生们希望得到一种除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之外的精神寄托,以及超然于现实世界的心灵归宿;但是显然又是虚幻的、异己的,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而且在这里出现的就是不断变换的运动,一个表现为原因,另一个表现为结果。” 以上对社会政治理想及信念、道德理想及信念、职业理想及信念以及个人生活理想及信念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原因与结果具有相互排斥的一面,同时它们又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面。因此,继上文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分析基础上,以下将着眼于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影响因素的探析。

1.家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基础性的影响。自古以来,我们国家是十分重视伦理家庭观念的。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农意识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依然影响着很多的家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直影响中国人的观念,很多人都存在着“衣锦还乡,报效父母”的思想,很多人的父母崇拜一直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确立很多时候是以家庭的期望为目标的。从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学生干部、勤工俭学的同学还是一般学生,有大半的同学认为对其励志作用最大的是“长辈的教诲”和“朋友的鼓励”,很多学生的高校志愿选报甚至专业选择都是受其父母家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一个重要的方面,如何发挥好学校与家庭合力,对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2.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起环境渗透的作用。第一,国际环境的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困难重重。而当代资本主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以后,重新获得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倚仗其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经济、文化上实行新的掠夺和渗透,企图依托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推行文化全球化,在全世界倾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行“分化”和“西化”的政治图谋。这些强烈地冲击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心理结构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确立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国内环境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能够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从而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也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腐朽、消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的传入,无疑会使我们的社会环境,主要是精神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多种思想观念并存的局面。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容易使西方资本主义消极、腐朽的东西乘虚而入,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给他们的思想观念造成混乱;容易使得西方敌对势力的反动政治思想以及资本主义腐朽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消极东西也趁机向国内渗透,给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造成很大影响。市场经济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其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一是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会产生“一切向钱看”的诱惑力,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追求。二是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容易产生极端个人主义。不少学生自私自利,从不关心集体和他人,陷入一种脱离社会和集体的极端的“自我主义”之中。第三,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使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扩大了大学生接收和发布信息的自主权,但是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一是网络信息内容过度泛滥、良莠不齐。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容易迷失方向,缺乏信息的筛选判断能力,容易迷茫。二是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对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学校相关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起主导作用。就学生思想变化来看,学校的相关教育也是影响学生的外部环境;但学校的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又是不同的,因为学校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因此,学校的相关教育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我国政府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教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 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教育 开展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 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 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同时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 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确立马克思 主义的坚定信念 。”

之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目标、内容、课程、活动、渠道进行了系统规划(表 5)。

根据上述对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主要内容和目标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到:这些规定很好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时代主题,并且与时俱进地阐明了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题不是革命信念而是建设信念的育化。同时,很好地体现了教育阶段的层次化和序列化,彰显了信仰教育须要整体推进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国际局势、中国深入改革,以及社会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模糊认识,在当前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对教育主旨不甚合理的认识。在调研中,我们学校的相关教育对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的影响随个体的变化而不同。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共存,多种文化的渗透与激荡,多种价值观念并存,以及个性化与特色化发展,必然出现自主性选择与多样化发展,导致教育目标与要求的层次性。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克服过去“一刀切”的单一运行模式,坚持主导性与多相关性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地实践教育活动。

表 5 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

注:根据《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整理,黑体为笔者所加。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新时期。受现代社会思想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环境影响,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他们更多地强调个人价值、个人设计,自我意识很强,心理波动较大。大学生们的信仰、价值取向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理想信念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调研中可以看出,励志书籍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学生选择了英雄人物的影响,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自身原因对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同时,前述的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都是外在的,而外在的影响最终需要转变为个体内在的价值、信仰。这一“内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外在的影响转化为内在素养的关键环节。 +ECKCSd5Ub4zTmYrAOPMJjFETl9LRKe1P/HMdduVssL1yeFkwcQybyzkkubZEs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