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诉求

现代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是多重的。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现代环境中,是现代性的影响对象,其自身思想心理状况具有现代特征;另一方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过去的经验、现实的实践和未来的期望都在影响着现实的教育。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我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之于个人,理想信念是人的人生目标和动力;之于社会,理想信念是社会的共同愿景和精神动力。无论是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而言,理想信念都是面向可能世界的生活追求。大学生受到现代性的影响,恰恰在可能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新的变化。

首先,当代大学生在突显务实的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大学生的务实表现在学业取向上,重视自我技能的发展,忽视基础理论学习;表现在交往观念上,重视功利性交往,轻视道义性交往;表现在职业取向上,重视职业待遇,忽视职业的人生价值体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上述变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如果理解为理想信念的缺失,自然可以进一步得出当代大学生今不如昔的结论。这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进程是不一致的。理想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实然与应然的统一。理想具有超越性,才能调动人的欲望,产生导向作用;理想具有现实性,才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所以,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具有基础性的关系。现代社会的重大影响也是在这对关系上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竞争原则强化了人们对短期目标、眼前目标的现实诉求,“不图天长地久,只求一朝拥有”的人生态度是这个诉求的生活化表述。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物化和量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也把理想信念的目标指向和动力支撑简单化为金钱和财富等直接的物质利益。无论是时间上的即时性,还是追求对象的物化倾向,所表现的是理想信念形态上的变化,而不是理想信念的有无。

其次,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上,更加侧重于个人理想的规划与实现,产生了疏离社会理想的倾向。个人理想疏离社会理想的倾向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早在原始社会之后,个人与社会从个体与集体浑然一体状态走出来之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就出现了分离。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离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宗法关系联结在一起,个体的理想只有依附王权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个人理想客观上只有融合到一定的统治阶级的理想以后才具有现实可能性,个人理想被权力所异化。在工业社会,个体,特别是人数众多的无产者被资本和机器所异化,个人理想被消解在个人生存的物质底线上,个人理想被金钱所异化。后工业社会,技术主导了社会生活,甚至技术被称之为意识形态影响着个人的选择,因此,个人理想被技术所异化。由此可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矛盾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有一些有识之士为摆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分离而积极思考,大胆呼吁。农业社会,有儒家为代表的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与官场上的利欲熏心而对立;工业社会,有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立。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社会环境纷繁复杂而且变化迅速,由此出现了功利主义理想观,出现了居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小富即安的事业观,出现了只图获得、不思奉献的价值观,等等。所有的这些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片面理解,无非是社会环境高度浓缩后的主观反映。

最后,在追求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对工具理性的认同高于价值理性的认同。马克斯·韦伯在分析理性的过程中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区分开了。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出了这两个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视角揭示了现代化与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矛盾。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把理性纳入了人的本质之中。科学兴起使理性的存在具有了合理性。但是,人类对理性的崇尚一直无法摆脱目的与手段的矛盾困扰。康德系统地分析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他认为:“一切目的的主体是人”。“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做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马克斯·韦伯通过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赋予目的与手段以现代性内涵。他认为,“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 就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 。简言之,持工具理性的人,不是看重所选行为本身的价值,而是看重所选行为能否作为达到目的之有效手段。持价值理性的人,仅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程度不同的是崇尚工具理性的结果。而科学技术进步则使这种崇拜得到了强化。因为技术使人的行为变得有计划、可预测性,增强人们到达目标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环境长大,无论是学业、职业还是生活的选择都受到市场特性的影响。为了获得学业竞争力,他们对考试分数的追求超过了学习本身;为了获得职业竞争力,他们主动在各种证书资格上投入,其热情远高于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学习机会;为了增强交往能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渴望历练自我,丰富经验。这些现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工具理性的崇尚已经大大超过了对价值理性的关照。从这个视角来看,就不难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遇到的各种困境了。

现代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现实主义、疏离社会理想倾向,工具理性张扬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对理想信念的新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在从单一的经济指标向综合指标转换的过程中,也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纳入了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视野。

第一,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原到人本前提,从人的精神属性和人的精神生活出发,关注现代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人既是自然的存在,也是社会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性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同一历史时期不同人的发展状况。现代化强化了人们对经济人、技术人的价值认同。但是,缺乏道德制约的经济人和缺乏人文关怀的技术人并没有使人真正体验快乐、享有充实。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人享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之后却陷入了精神贫困之中,就是这一矛盾的表现。由于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还不可能全方位地体验这种痛苦。但是,一旦他们一步步回应了现代社会所彰显的经济人、技术人目标后,精神生活的需要就成为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回归到人本前提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前提上,改变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片面追求短期目标、轻视长期目标等人生矛盾。同时,回归人本前提是把大学生视为现实的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超越性,否则就不可能存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的,忽视大学生作为人的存在的事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则不可能实现。尊重大学生作为人存在的现实性,要求改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空泛说教,把理论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结合起来。

第二,把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结合起来,从社会环境的客观现实出发,关注环境教育对理论引导的影响。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理性思维的可能。因此,通过理论引导培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依然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要求。“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对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的认识论前提,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是中国社会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内涵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理想信念教育没有这两个规律的支撑,就失去了认识的基础。当然,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环境,理论引导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保证理论彻底性的难度增大。与时俱进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可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理论创新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理论解释现实、把握现实的难度不断增大。二是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理论信念教育不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在理论引导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在强化或弱化着理论引导的效果。积极的环境可以增强理论引导的力度,消极的环境则可以弱化理论引导的力度。现代人所崇尚的功利性价值、感觉主义、即时满足感,社会风气中的重商心理、权力腐败、享乐主义等都成为了环境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比较而言,理论引导具有超越性,环境影响具有现实性。当代大学生务实的心理特征使环境影响的作用大大增强。适应这个特征,不是回避现实存在的事实,相反要从现实中提炼新的教育内容,提升理论引导的力度。

第三,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结合起来,从大学生发展的可能出发,关注大学生需要中的阶段性关系。大学是大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大学状况和走向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定位。目前,许多大学把追求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作为核心任务,忽视了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近年来,不断被人们反省的大学指标化、工具化等现象进一步弱化了这一关怀。著名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的任务有四项: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就科学的意义而言,大学的四项任务是一个整体。它构成了大学的理想: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每一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按大学的理想,这四项任务缺一不可,否则大学的质量就会降低。”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观超越了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面对的规模化、标准化等带来的困扰,把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个基本职能与人的精神成长连接起来。对于这一点,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也认为:“20 世纪,高等教育自发地把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当作了主要目的。当今,知识量已经翻了好几倍。高等教育忙于应付令人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出现代性困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同时也是大学整体的责任。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结合起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才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育。 ky/sGqLJjCB+mMEiMNWhVwkzFvIKVyfUxwZ09yCWUsnc58m8/b8PmSLLHZv/mL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