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分析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与非均衡分布

(1)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就是已经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结构形式,是以往各个阶段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计划或规划实施的结果,也是未来新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分布调整的依据和出发点之一。合理的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信息资源分布的状况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取决于影响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因素。一般地讲,影响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教育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信息交流因素等,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的信息资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聚合程度及其变化。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经常是不平衡的,信息资源生产者和消费者集中的地方信息资源相应地就会出现富集现象,反之就会出现贫集的现象。

从中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全国范围内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呈现出不平衡分布的规律。一方面,东部地区无论是域名数量、IP地址数量和网站数量,还是在线数据库的拥有量,均居全国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北部地区则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另一方面,对网络信息起主导作用的域名、IP地址、网站数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但是中部地区不管是域名的数量还是IP地址的拥有量,跟东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当然一部分原因也是跟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支持有关,但西部地区仍然与东部地区有很大的差距。总的来说,网络信息资源在地域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集中分布,西部地区极度贫乏的不平衡分布的规律。

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不均衡的表现形式就是信息资源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具体到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的国家、地区、行业、部门,网络信息资源的聚集和扩散的表现形式又有不同。总的来说,中国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将逐步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①有利于全国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②有利于全国各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③有利于发挥全国各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潜力和优势;④有利于逐步消除革命老区、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穷困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类地区之间的合作;⑤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战略防御能力和国防的巩固。当然,这种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态势还尚未成形,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格局还有待于未来信息资源配置的创新。

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状况是有继承性的。从发展的角度考察,当前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既意味着对信息资源分布的调整,同时又决定着未来的信息资源分布,因而探究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必须首先明确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及其规律性。 [54]

(2)网络信息资源的非均衡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数量与内容深度)既是一个自然状态,又是一个人为状态,它一方面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另一方面是指在国家政治经济活动中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后者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网络信息资源如何分配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也就是宏观层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其合理性表现在网络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在适宜的使用方向上;另一是指在网络信息资源分配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部门内部如何组织并使用信息资源,即微观层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其合理性反映在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上。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人群之间公平均衡的分布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社会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以不均衡状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即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社会主体间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网络信息资源的非均衡分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完全分布。由于人们的认知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以及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同样的信息内容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部门其理解和运用程度也各不相同,人们难以掌握和充分利用完备的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处于相对真理状态,不可能达到绝对真理境界。要将个别信息转化为对全社会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是有一定距离的,需要有信息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即便存在着完全充分的网络信息资源,但受社会信息流通渠道、信息公开程度以及个人获取能力的制约,用户也难以掌握完全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完全程度越高,用户获取信息的要求就越迫切,越需要有正当的信息渠道来疏通引导。

②不对称分布。这里主要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分布差距。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网络信息资源拥有者与广大用户之间的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对称,其中信息公开程度决定了不对称的程度。二是不同信息管理部门之间的网络信息资源分布不对称,如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主要受制于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三是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用户之间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用户职业之间、年龄之间、性别之间以及兴趣和受教育程度不同而在网络信息需求上的差异,受社会信息服务状况的影响。

从表象上看,网络信息资源的非均衡性分布是由用户认知及信息获取能力差异导致的,而隐藏在其后的深层次问题则涉及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要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就必须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如信息产权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开发制度等的调整着手。 [55]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中国的社会化共享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九大网络体系,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网、中国共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联通互联网、中国网通公用联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中国移动互联网、中国长城互联网和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等。九大网络的信息资源涉及生产、生活、娱乐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按信息资源的内容可划分为新闻、科技、政治与法律、商业与经济、文化教育、保健等多种类型。九大网络的信息资源在内容结构、行业结构、地域分布上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通过对中国九大网络信息资源结构的分析,可以明确中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1)网络信息资源的地区分布

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因而网络信息资源存在着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一个区域的网站数量代表了该区域网络信息资源的拥有量。从网站的数量上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占有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传播信息资源的能力。 [56]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 年 1 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显示: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分别占16.8%、16.7%、10.4%、9.4%;网络信息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福建、江苏、山东,分别占 6.6%、5.5%、4.8%;网络信息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甘肃、贵州、云南、海南、内蒙古,分别占 0.0%、0.1%、0.1%、0.2%、0.2%、0.3%、0.4%、0.4%、0.4%,见表 2-1 所示。 [85] 这说明,中国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呈现集中与分散分布的特征,进一步表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为网络信息资源的集中区,集中了 53.3%的资源;福建、江苏、山东拥有16.9%的资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区;其余所有区域的网络信息资源拥有量仅为 29.8%。

在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网站来看,西部地区的信息网站数量偏少,而且质量也较差。因此,从总体上说,网络信息资源的地区分布呈集中与分散分布规律。由此可见,国内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上的不平衡,造成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表2-1 按区域划分的网站数量与比例

①网络信息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网络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中、东部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较贫乏。经济发达地区具备资金优势,而且传统信息资源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优势,其市场前景也比较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及文献信息的相对贫乏,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上与中、东部省市比较起来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②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与该地区技术人才的拥有量有很大关联。西部地区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不稳定,并且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无法给本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西部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困境。

(2)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分布与不同网络和网站上的某一领域或学科的专业信息同样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分布规律,其信息来源既相对集中又相对分散。原因在于:

①专业领域或学科的网络信息就其来源而言,与非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无关。因知识信息产生不仅是科学生产力的反映,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产品。根据洛特卡(A.J.Lotka)公式:

其中, f (n)为发表n篇文献作者总数的比例,n为其发表文数,C为常数(与知识领域和学科性质有关)。由此可知,知识资源生产的计划总量与分散决定了信息在网上发布的集中性与分散性。

②科学研究中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网站形成,在很大范围内是以传统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组织基础的,其传统文献信息的集中与分散决定了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

(3)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业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在客观上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主观上则任何经济实体、机构和个人在投身其中时都会考虑将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而网络信息资源在行业的分布上受经济和政府的影响较大。在信息网络中,域名是网站的标识,网站是收集、整理和传播信息的基地,行业网站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统计调查,中国网络机构和个人拥有的网站比例,见表 2-2 所示。

表2-2 网络机构和个人拥有网站机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网站有了绝对的优势,而政府机构、商业网站和教育科研机构网站比例较小,由此决定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来源机构在变化中仍会保持集中分布的特点,这无疑决定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集中化管理策略。 [57]

(4)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体现网络信息更新情况,信息资源的时效性。网页是网络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网页的更新反映了各个网站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上的结构状态。从网页更新周期的情况来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 年 1 月发布统计报告的调查显示:网页更新周期在一周内的仅占整个网页总数的 3.4%,而更新周期在六个月以上的网页就占去整个网页总数的 63.8%,见表 2-3 所示。 [85]

表2-3 按更新周期分类的网页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网页的更新上,国内网站的更新周期普遍在一个月以上,这说明绝大多数网络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各类信息更新周期不太合理,没有充分体现互联网络所特有的时效性,无疑阻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均衡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的理想状态是均衡分布,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均衡分布,则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应趋向人均信息资源占有量的平衡;从效率的角度分析,则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应围绕知识工作者集中的区域高度聚集。由此看来,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过分偏重于公平或效率,网络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应是充分贯彻公平和效益原则的结果。

(1)从公平原则上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应与人口分布相匹配。从上述相关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信息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

①信息资源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源积累。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2 年的统计报告显示:2011 年中国大陆 31 个省(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省份达到 21 个,北京市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七成,达到70.3%,而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的云南、江西、贵州等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不到25%。在这 21 个省市中,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天津、辽宁、江苏、新疆、山西、海南和陕西等 12 个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市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另有山东、湖北、重庆、青海、河北、吉林、内蒙古、宁夏和黑龙江等九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低于我国互联网整体普及率。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省市共有十个,包括西藏、湖南、广西、四川、河南、甘肃、安徽、云南、江西和贵州,大部分为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不发达省份。 [85]

②信息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特别是占我国人口 70%的广大农村居民还基本上生活在“信息资源贫困线”之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 年的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网民比例在低位徘徊,其中包含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等整体人口结构变动因素的作用,然而农村居民自身缺乏电脑和网络使用技能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2011 年农村网民规模为 1.36 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仅为 26.5%,与 2010 年相比其增幅依然低于城镇,见图 2-1 所示。 [85]

图2-1 网民城乡结构

③信息资源高度集中在高端的文化、科技和高等教育等系统,面向中小学生和城市普通居民的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准则之一,网络信息资源分布及其调整必须体现这一准则。网络信息资源的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要逐步为所有的中国居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平台、手段和培训,而不是网络信息资源在地理分布方面的“面面俱到”。

(2)从效率原则上来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应与重点信息用户的分布相匹配。在宏观层面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无疑属于重点信息用户。2012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在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 2011 年已达 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 年网民比重达到 90.9%;而在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始终缓慢。总之,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见图 2-2 所示。 [85] 数据表明,中国信息资源分布与大专以上人口的分布大致是相对应的,虽然也存在着过度积聚而导致重复配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但还是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网络、互补余缺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途径和方法加以解决。效率原则的实现也可以从区分有效需求入手寻求解决途径,有效需求是指信息部门以自己的信息资源积累能够充分而高效地满足的需求,是其他信息部门不能够完全满足的信息需求。信息部门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是与有效信息需求分布相匹配的一种状态。

图2-2 各学历人群互联网普及率

③网络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还意味着与国家战略的同态对应。1949 年以来,尽管中国文献信息界一直在努力适应国家战略的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而信息资源分布状况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例如,为了促进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国家政府决定 21 世纪的国家战略是”西部大开发”,然而中西部地区信息资源的稀缺无法有力地支持这一战略的实施。只有及时预测和掌握国家战略的方向和内容,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才能最终实现与国家战略的同态对应,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实现均衡分布。

网络信息资源的均衡分布是一种理想状态,由于决定网络信息资源均衡分布的变量因子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暂时的均衡状态随时会被打破,因而对均衡分布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54] OQc7Wtspf8nKFr6wdW1jKjADwlY6XpTt2ykVQXDhynSg1IhtKKJT5Gko8fW19d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