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唐山市中心的凤凰山公园已成为人们娱乐游玩的胜地,晨练的人们享受着霞光,如云的游客在园中各得其所。母亲望着坐飞船的孩子尽享爱子之乐。长椅上一对对的年轻人手持零食窃窃低语。也有古稀老人面对夕阳回索往事。
相传在明朝之前已有凤凰山之称,最迟在辽代时已称凤凰山。《滦县志》记载,辽时滦州邑人高诚曾来此游历,留诗一首:“唐溪岸边凤凰游,山满青松细水流。远眺四野低回燕,神清气爽无所求”。清朝乾隆四十四年的两通碑文中也有“南麓莲池,东跨沣泉”的记述,说明至明清两代时,凤凰山上仍有泉水,当然在其后的人类在地下大量开采,致使水位下降,使山上泉水消失,也使山上的青松骤减,但这不影响古时曾有过自然胜景。
关于双凤山之称来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山形说。即《唐山文史资料大全》一书的山脉篇说是依据山形而得名,山的东西两侧像凤凰的双翼,山后像凤凰长长的尾羽。其二是凤凰说。即在《新城古迹》中说是曾有一对凤凰落到此山,因此传说而得名。总之,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人们喜爱凤凰,取名双凤山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期盼。以凤为称的地名并非只此,在唐山这块宝地仍留存10 处之多:有市内的凤凰山,田凤庄,丰润的周凤里,五凤头,丰南的龙凤庄,迁安的凤凰山,迁西的龙凤沟,遵化的小龙凤门,玉田的新凤庄和唐海的王凤坨。凤既玄鸟,玄鸟即燕子,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观燕子以知春秋,燕子又与我们同居草舍屋檐之下,为人们报晴报雨。至今仍留有七处以燕为称的地名,有丰润的燕子河,燕子峪,滦县的燕子峪,滦南的燕方各庄,迁西的照燕州,燕子峪和燕家沟,燕和凤为称的地名,两地加在一起就有 17 处之多,所以说唐山是凤凰的故乡名实相符,人们称唐山是凤凰城理所当然,当之无愧。凤凰山公园便成为了唐山凤凰城的一张闪光的名片。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爱护飞鸟,观鸟测时的民族,据《尚书·禹贡》所载:“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其具体所指就是从永定河往东,直至海边碣石山的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
最迟在明朝之后,凤凰山已有铁菩萨山和双凤山两个称谓。但铁菩萨位于山上何处,《唐山大全》一书中的两篇文章中记述了两个位置。在山脉篇载:“明朝永乐年间,在双凤山顶建造了一座庙宇,庙内安放一尊丈二高的铁菩萨,从此改称铁菩萨山。”但在新城古迹篇载:“明朝永乐年间,在山腰开洞,名弥勒洞,洞内有铁菩萨一尊。”在两者之间,相信哪一处呢?笔者认同前者,因为《滦县志》载:“铁菩萨山在唐山西,里许,一名双凤山,山腰有洞,黝而黑,无人敢入者,稍近洞口,则闻风声拂拂。”而清朝乾隆四十四年的碑文更有详细记载:“有双凤山,有朝阳洞,山顶有朝阳寺”,因此山腰的山洞应为天然洞,非人力所为。古称朝阳洞,而铁菩萨在山顶朝阳寺内,山顶还有报犊厅,娘娘宫,客舍僧房等。文中没有弥勒洞和铁菩萨的记述。
其三,双凤山之称还留下动人的故事说。相传明朝永乐之后逐步解除民禁,民间打井挖煤和开山打石者日增,日久,出现了许多富户望族。相传刘姓家有小女凤儿,父母视若掌上明珠,遍请名师家教,学的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年至二八,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艺绝伦,上门提亲者众。其父便请来卜者求算小女姻婚之事,谁知惹来大祸。卜者告知其父,此女命硬,嫁夫克夫。其父大为忧虑,其母得知后与其父大吵,凤儿得知后情绪冲动,突然从屋内奔出投入深井之中,顿时全家慌忙追去救人,向井内望去,只见小女坐在水面仿佛有神人托住,众人惊异急忙派人下井去救,人到井底方知水中有一木锅盖浮在水中,小女命大得救。从此父母格外善待凤儿。而从此凤儿对于婚姻也心灰意冷,待闺家中专心作画,凤儿尤精于画梅,多为雪中梅,又只有几点鲜艳未放的花蕾,真是雪映梅花添傲骨,梅凌冰雪更精神。于是又有许多花痴俊男登门求画,一时间凤儿的画作是洛阳纸贵,寸纸寸金,但凤儿只卖画不提谈亲,吊足了追求者的胃口。有一年,天下大旱,饥民遍地,心地善良的凤儿倾其积蓄,让父母在门前煮粥,凤儿亲自救助饥民,凤儿的举动德喻邻里。然而凤儿却英年早逝,乡人怀念其德,将凤凰山改称双凤山,人们到山顶庙中为凤儿焚香祈祷,称凤儿是娘娘下界,凤落人间,并将四月十八定为凤儿的诞辰。到了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庙宇,在凤凰山后峰建起一座比铁菩萨庙还大的娘娘殿和一座铁塔,凤儿已融入娘娘神像之中,使双凤山名实相符,并定每年四月十八为庙会,届时人山人海,车水马龙,香火鼎盛。相传至日本占领时期,庙宇被毁,铁塔和铁菩萨被日寇拆走改作军用,至解放时已是荒山残垣一片荒凉。1956 年人民政府将这里辟为公园,动工兴建,1963 年完工开放,名为“劳动公园”。不久,便发现劳动与公园和在一起不妥,当年便以山为称改为“凤凰山公园”,文革期间也留下了痕迹,一度更名为“工农兵公园”,1974 年又改为“凤凰山公园”,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凤凰山公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优美,百鸟常鸣,可以说,不游凤凰山,不算到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