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7.地名中的“拨子”

“拨子”,是个奇特的地名,在唐山大地共留存 5 处:有丰润区的拨子,有迁西县的拨子和二拨子,还有滦县的东拨子和遵化的高拨岭。这些地名是怎样产生的呢?

拨,为动词,又是一个群体的代称,即一拨人或一伙人等。关于地名中的“拨子”,产生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一是唐代说,说“拨子”是唐太宗征东时驻军的地方,此说有一定的道理。唐太宗征东,确有此事,发生于贞观十九年,分水路陆路两路大军远征辽东,陆路交通可走山海关到达辽宁,但还有两条更为捷近的茶马古道可行,都与“拨子”有关。当我们打开地图,细观华北至东北的交通要道时,就会发现有两条以“拨子”为称的奇特地名,从南向北连成一串,一处是经迁安白羊峪关北向青龙,有一串带“拨子”的地名“二拨子、三拨子、四拨子、五拨子、六拨子、七拨子、八拨子,这一串地名所在的位置恰恰是北通凉水河直至辽宁的茶马古道。另一条是经遵化向北,过兴隆县也有一串带“拨子”的地名,三拨子、四拨子、五拨子、七拨子、九拨子,这里也恰恰是另一条直通辽宁的茶马古道。在白羊峪关,还留有“旱龟断流”的传说,相传唐朝大军至此被汹涌的白羊河水挡住去路,凌空飞落一只巨龟吸干河水,助唐军过河,天明化作河边的龟形山。而唐朝军队的编制是十人为一“伙”,设有伙长,而“一拨”与“一伙”同义,所以,认为“拨子”的地名有可能是唐朝时留下的地名。

另一说是元代说。元太祖在灭掉辽金之后,采取杀戮政策,认为“汉人无补于国”,“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因此造成十室九空,骸骨遍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千里荒原,数里不见人烟,成为蒙古贵族的牧马之地。直至元十一年,元太祖听从了耶律楚材的建议,才停止其杀戮政策,但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并贱称汉人为“汉子”、长江以南的汉人为“蛮子”,汉人处于奴隶地位。之后将战争掠夺来的成千上万的汉民和“新降户”迁至河北一带,令其种田、放牧、煮盐等,这些人处于半奴隶状况,每五家为一连,五十户为一社,每社都有“鞑子”管事,规定汉人夜间不许关门,不许聚众,不许鸣铙作佛事,不许读禁书,不许有言语讽刺等,稍有疑惑,便被抓去刑审,令其裸立于寒水或烈日之中,或令其坐于粗糙顽石之上,更有铁枷钉头,禁锢等各种刑具,每次审问都致人“肋骨断折”,“五内伤残”,留下一段不堪回忆的历史,经查元史,此地的移民确是“勒拨”汉民,以“拨”为单位。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也有明确记载,“拨”出于元朝,如“移民屯田户,全系勒拨汉民充当”,又如“当拨新降户交主管机关,充当煮盐、牧马,采茶园户……”而唐山大地,元明两代均为养马之地,所以说,“拨子”的地名,产生于元朝时的“勒拨移民”。 p4z2jj5thOYugPlkT++V3Njs1HaasgXFDX+JPusE1zXG2xagUkIJEJjjKfT0vs8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