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大地,以染为称的地名共有三处:滦南县的前染各庄、后染各庄和东染各庄。古时只有染庄,是一处辽代即有的古老村庄,其后历经金元明清几代,染庄人丁兴旺,同县近地扩庄而发展成三处村庄。而染庄又是如何得名呢?《滦县志》中的《染庄社记》,为我们留下了人蛇之间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辽代有一个在辽国军中为士兵烧火做饭的人,姓余,是汉民,俗称烧火人。他为人细心、心地善良,每天推着独轮车,拉着锅灶和盆碗用具随军做饭,在军队驻扎后,他总是最先忙禄,军队拔营时,他又是忙到最后的人,他从无怨言,因此他在强悍粗旷的契丹士兵群中,能够平安无事。
一天,在行军途中,他发现草丛中有一个鹅蛋大小的卵,他出于好奇,便拾起来放到盒子里,走了几步,他不放心,又将卵从盒子里取出来,用软布包好,系在自己肚脐下边,走路时小心翼翼,唯恐碰坏,闲暇之时,便拿出来抚摸把玩。谁知,一个多月后,从卵中孵出一条巴掌长的小蛇。烧火人老余喜欢至极,天天带在身边,看着小蛇一天天长大,小蛇全身黑里透着绿,两只圆圆的眼睛总是巴望着他,还常常吐出信儿在他脸上抚摸,小蛇的出现,给他孤独沉重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他给小蛇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余雅”,因为他姓余,雅字是希望小蛇长大后不要伤人,他每天喂小蛇肉食,行军时便盘到小独轮车上,很快余雅便长成了一条巨蛇,竟有一丈余长,二百多斤重,巨蛇太大了他也推不动,行军时巨蛇就跟在他的后面,巨蛇极为听话,他只要一招呼余雅,巨蛇立刻乖乖地伏在他跟前,巨蛇也极通人性,它成了烧火人老余的好朋友。老余为士兵烧火做饭时,巨蛇竟能叼来树枝为老余添火,还为老余看护器械,有人要来偷饭菜时,看到巨蛇时,便吓得后退,有的稍稍靠前想偷食时,巨蛇便猛地昂起蛇头,张开大口,猛扑过去,直至听到烧火人老余呼喊时,它才平静下来。巨蛇成为了老余的保护神,一些契丹士兵见有巨蛇跟随老余,虽然感到新奇,但也都躲得远远的,怕被巨蛇咬着,老余的伙房也安宁了许多。
那时候,战事接连不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常有的事情。一次,老余在途中看到一个孤零零的四五岁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哇哇地啼哭,显然不拣回她,小女孩会饿死,善良的老余便把小女孩放到独轮车上,从此老余、巨蛇和小女孩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随军家庭。小女孩和巨蛇也成了好朋友,经常拿肉块喂巨蛇,巨蛇也看护小女孩,烧火人老余打水外出时,巨蛇就将小女孩盘到中间,半年之后,老余烧饭的队伍中又添了几个抓来的新兵,谁知其中竟有小女孩的父亲,父亲一眼认出自己丢失的女儿,女儿也认出父亲,父亲抱起女儿相拥而泣、悲喜交加,当天夜里,在烧火人老余的帮助下,父女双双逃走。但辽军士兵却怀疑是被巨蛇吞掉了,于是逼着烧火人老余把巨蛇弄走,老余也舍不得弄走巨蛇,被逼不过,只得将巨蛇放到山野之中,并像叮嘱孩子那样叮嘱“余雅”,告诉它不要伤人,他会回来看它。
烧火人走后,巨蛇只好在田野自己觅食,恢复了野性,巨蛇的胃口太大了,老鼠、野兔几乎都被它吃光了,巨蛇又常常到村中叼食鸡鸭小猪,于是便有人下网捕蛇。谁知凶猛地巨蛇竟然撕破罗网,追上捕蛇人,将捕蛇人咬死。从此,巨蛇经常伏在草丛中,咬伤过往的路人。人们惶恐不安便将这一带出现大蛇的事情报告官府,官府几次派人捕蛇,都未成功,还有人被巨蛇咬死。巨蛇太厉害了,人们谈蛇色变,官府只好贴出公告,招募能制服巨蛇之人。烧火人老余看到公告后,知道是“余雅”在作恶伤人,便撕下公告,应召捕蛇。于是,烧火人老余走在前边,众人跟在后边,到了他放蛇的地方时高喊:“余雅”你快过来,时间不长,巨蛇从草丛中奔出来,爬到烧火人身边。烧火人历数“余雅”伤人的罪恶,余雅闭上眼睛,一动不动的知罪伏诛,烧火人背过脸去,众人将巨蛇杀死。顿时鲜血如河染红了山岗,流入村庄,乡民为记住烧火人为民除害之事,便以染为庄名,从此有了染庄,乡民们也同情巨蛇伏诛,将巨蛇埋葬,从此又多了个地名叫蛇王墓。自从有了蛇王墓,四周从无野狼、山狐到村中偷食鸡羊,村民感到是蛇王显灵,于是村民便常到蛇王墓前焚香,祈祷蛇王在冥冥之中保护乡邻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