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皂户之谜

滦南县有个官寨乡,官寨乡有个村庄名为皂户,乐亭县有个麦港乡,也有一个皂户庄,这两处地名甚为奇特,以皂为称的村庄还有丰润县的皂神庄和汉沽农场的皂甸。为什么会出现皂户这样的村称?皂又为何义,又为什么与户联在一起呢?这样罕见的村称又是如何落户唐山大地的呢?为我们后人留下一串迷团,我们先从皂字说起。

《集韵》一书中有明确的解释:“皂,黑色”。在《广雅》一书也有同样的解释:“皂,黑也”。在宋史的《舆服志》中,对皂的解释增加了新义:“紫地皂花”。即紫色地面上有黑色的花纹图案。时至今日,大多数人的心中,皂即黑色。

不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皂是个多义词,皂在古代还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如何呢?《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在这十个等级的人群中,皂者居士之后,舆之前,王公大夫为统治者和官员,而士则游离于官民之间,即可以是庶民中的侠士、辩士、勇士,也有机遇升入官员之列。《国语》载:“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于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这段话讲得清清楚楚,在祭祀活动中,士和庶民都可以参加,而且士可食到鱼,庶民可以吃菜,而无皂者的份儿。显然,皂者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比普通的庶人还要低,但皂者这个群体也并非是完全失去自由的奴隶。在皂者后面还有舆、隶、僚、仆、台五个等级低下的人群。《左传昭七年》载:“舆,众也,佐皂举众事也”。即舆这个群众体人数众多,是辅助皂者作事的人。舆下的隶又是作什么的呢?《仪礼》载:“隶人涅厕”。隶是清扫厕所的人。《癸已类稿》载:“僚,劳也”。即普通的什么活儿都干的杂工。《毛传》曰“仆,附也。”即伺奉主人身边的下人,只有台,是居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俞正變先生释曰“罪而为奴,逃之复被获者则为陪台。”即被主人当成礼品送人的奴隶。如叔德铭文载:“王益叔德臣台十人”,即大王加赐给叔德十名奴隶。显然,皂者这个群体高于这些清厕杂役之人。

具体讲,皂者这个群体都包括那些人呢?其一,为王者身边的卫队。《癸已类稿》载:“皂者,补黑衣之队,卫士无爵有员额者”。皂者为王侯身边的身穿黑衣的卫士,有一定的名额限制,但不在官爵之列。其二为皂吏和皂隶,二者均为出入官场,身穿黑衣,为官者服务的办事人员,但皂吏地位略高。如师爷、文书、押司、班头、巡捕、门吏等均称皂吏,而皂隶的地位略低于皂吏,如应差、跑信、跟班、马夫、轿夫、更夫、报子等杂役人员,这是官场中不可缺少的,看长官眼色行事的群体,因为他们都穿黑衣,民间又俗称他们为“乌合”“鹊噪”“鸦飞”。其三为皂者和皂户,此二者的职责与上述两个群体截然不同。皂者为饲养牛马的人,如《管子》一书载:“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释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商王建起饲养牛马的房屋,让穿黑衣的人去饲养。当然,以饲养军马为主,牛之作为祭品,至春秋战国时期,牛才广泛用于耕田,皂者中还包括基层管理养马人的官员,如《索隐》载:“养马之官,其衣皂也”。古时养马之官的地位虽然不高,但职责极为重要,当然养马之官毕竟是少数,皂者中的大多数为养马人,而皂户即养马的人家,用今天话说就是养马专业户或村落,那么,历史上的唐山大地是否有过养马场和养马的历史呢?有的。而且养马的历史极为久远。

唐山古为滦州,唐属石城,汉属右北平,春秋为燕地,商周为孤竹,历为边塞之地,从周时即为养军马之地,历经辽金元明,均在此饲养军马。《永平府志》载:“厥为滦土,军骑是供,孳牧即蕃,岁恒二运”。这些记载告诉我们,远在周朝,滦州这片沃土,已是养马场,放牧繁殖马匹,为戍边军队供应军马,并规定每二年输送一次军马。而且有“周官校人氏掌牧之政”,至汉代,右北平依然是北边重镇,在北边一带饲养军马供应军需依然是汉朝的国策。即晁错所言:“论伐匈奴,谓盖以边郡之良骑”。在边塞养马是固边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其后,至辽金三代皆将京东一带作为养马场或狩猎之地。大明灭元后,退到长城之外的北元和其后兴起的女真族,依然威胁大明朝的北边,京东大地是长城的边城,因此自朱元璋建国之初至其后的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在长城一带屯兵养马,巩固边防。《滦县志》载:“明洪武二十八年,为鼓励滦州一带边民养马,朝廷下旨养马免税,养马户凡领儿马一匹,免粮五十亩。领骡马一匹免粮一百亩。儿马一,骡马四者为群,立一群长,并选二聪明者为兽医”。其后燕王朱棣在北平建都,在京东大地养马屯兵则更为重要,已是京城的保障,永乐二十二年再次下旨令边民养马,二岁交马驹一匹。至明景泰帝三年,为鼓励边民养马又诏免老马驹,儿马十八岁以上,骡马二十岁以上。至明英宗天顺三年,在滦州各地已建起养马场24 处,占地六百余顷,可见明朝之时,滦州大地养马的皂户之多。同时在滦州城内建起马神庙,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马神,每年春秋两季挑选马驹 360 匹送交京城,由太仆寺统一管理备用,当年养马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丰润县的皂神庄与滦州的马神庙类同,均为祭神佑马,皂神即马神。古时,马为交通旅途,军骑作战的主要工具,备受人们重视,马神或皂神在城中、军营、旅店比比皆是,祭祀马神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周礼》载:“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先牧、马社、马步又为何意呢?马祖即神马为天驷星,可以飞越天河。先牧即养马人的祖先和养马官牧正,马社即最会饲养和驯马乘马之神,而马步则是能降灾害马的恶神,当然也要祭祀,请他不要给马群降灾。皂甸为养马食草之地无须细述。当然与古时养马有关的村落还有丰南县的东望马台、西望马台、养马坨,滦南县的养马庄、扬套马庄,乐亭县的下马坨、马神庙等。

虽然养马人和养马官四季祭神,请神灵佑马,但至明朝后期,朝政腐败,政令疏于常理,破坏了多年养成的鼓励养马的秩序和政策,将养马改成交银买马,结果漏洞百出,一些大户豪强乘机买马卖马,从中渔利,弄得养马人家既养不起马,也交不上马银,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滦州养马逐渐荒废,成为明朝消弱边备而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的冲刷虽只留下两处皂户的村称,却珍存了历史的线索。 Avs2ySkuUtS3uJzNTfoy1tGr07Y031xVua6FE47imDL967DqGwqPWnlggCk3bo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