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冶里古时有奇观

唐山大地,留存至今带“里”字的地名共有 99 处。其含义大致分为三类:其一,“里”代表长度,如大二里、小二里、东八里、西八里等。其二,“里”代表故乡,如胡里庄、文理庄等,一个里字常常令人心动,无论是离家万里的相思,还是回归故里的情怯,都会让人难以忘怀。其三,“里”代表一级管理组织,冶里就属于此类之中的地名。

冶里是汉代已有的古老聚落。汉朝时,基层管理实行三长制,五家为邻设邻长一人,五邻为里设里长一人,五里为党设党长一人。里长又称里胥,是基层的实际管理者,有两项任务:一是对里中的居民,其耕田收获、日常起居、邻里关系都有监督调解的职能。二是接待官府信使往来人员,安排食宿等。冶里是古时接待夕阳铁官来这一带巡查时食宿休息的地方。为什么将接待官员的地方设在这里呢?因为这里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如今我们接待客人,不是也要到环境优美的地方转一转吗?

古时的冶里,不仅是绿水青山,风光绮丽,而且还有两处奇观。其一是围山飞瀑。《滦县志》载:“以榛子镇承流桥为界,以西为陡河上游,西行至泉子峪,山峰叠起,四面围拱,因此称围山,围山有数道飞泉流下,为滦州十二景之一”。围山飞瀑,其泉水冬夏常流,象一道道白沙飞落谷底,溅起无数银色的浪花,观赏围山瀑布,成为游人必到之处,因此也留下许多诗篇,略举两例。邑人安磬诗:“悬崖峭壁泻流泉,谁挽银河泻地底,青山无风涛浪喧,白日飞雨云雷起”。再如知州吴士鸿诗:“飞瀑空濛雨飞檐,嫦娥垂下水晶簾,百寻界破围山峡,一线穿开石笋尖。”可见当年围山飞瀑的宏伟壮观。古时没有摄影机,但《滦县志》的优美文字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想像的空间。然而,明清两代,开平煤田的地下开采,地下淘金,使地下水位下降,《滦县志》也不得不无奈的又记叙一笔:“围山,有瀑布,今已无踪,其山峰如围,古称围山”。而今日的围山,已是被唤醒沉睡的大山,被人们开山打石,残破不堪,古时曾有的奇观,在我们获取煤炭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另一奇观是“风洞飞虹”,也为滦州十二景之一,其位置在今冶里东面的风山上。风山又称巍风山和威风山。风洞就是天然溶洞,由于地下恒温,夏天从洞口喷出的是冷风,冬天喷出的是暖风,阳光下经常在空中飞起一道彩虹奇观,所以称之“风洞飞虹”。洞内布满了钟乳石,从顶上垂下的为钟石,从地上突起的为乳石,连在一起为石柱,长在石壁上为石花。因此,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官吏信使凡到滦州来者均要到此一游,游人来此,即在山坡观赏飞虹,又可到洞内欣赏钟乳石奇观,自然留下许多诗文。如明朝学正熊震来此留诗:“天生风洞似簾拢,巧匠穿山造化功,漻穴四时云气冷,含牙八百水晶宫。”这首诗描述的是洞内奇景,而邑人汪监的妙句则描绘外景:“风洞常倩白云关,洞口飞花自满山,时有虹桥天边挂,偕伴登桥作神仙。”

风山上还建有寿丰寺,寺内供奉风神,风神又称风姨,为一美女塑像,古时滦州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神。春季祭祀风神是祈求风神保佑不降风灾,风调雨顺,而秋天庄稼都已收割,为何还要祭祀风神呢?《滦县志》载:“八月初一,在院中摆上供桌果品,遥祭风神,因禾黍已登场,借风神簸扬之力也。”寿丰寺何时首建未留史料,但碑刻记述在明朝万历年间曾经重修,至清朝中期古寺已毁,塑像犹存。邑人刘祖培在清光绪年间,又一次重游风山,三十多年过去了。山上寺废碑空,已被种上庄稼,一片禾黍。他感慨万分,遂留诗一首:“刘郎重作寿丰游,满地离离禾黍秋。州载沧桑剧如许,那堪麦秀感东周。”如今风洞已不知下落,或许消失在开山打石之中。不过与其一脉相承的十里长山之中,经地质专业人员刘振远当年勘察,仍有二百多米长的天然溶洞,洞内最宽处达四十余米遍布钟乳奇石,下探仍有多层。如能开发,或许能再现风洞飞虹奇观。 mIdbKx3oJaHzUI+Hd2kyjhBdMfVpitcahVICIGpIi9aavlc7K/yVHNsZcbhFjN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