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开平何时移驻唐山

开平城是唐山市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史料。然而,开平二字却非土生原配,是从外地移驻过来,是什么时间移驻过来的呢?具体讲,大明朝,永乐元年的二月。

开平最早名标史册是在汉朝,即《汉书》载:“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反,使周勃,樊哙击绾,破绾军平定反叛,赦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设石城县。”又有《中国历代行政区划》载:“右北平郡领九县,石城、无终、俊靡、徐无、夕阳、昌城、土垠、平刚、广城。”汉朝之后淹没于史册之中。不过是均以右北平代称,邑人留有“冒雨抵开平”一诗:“瘦马随饥仆,迢迢古北平,歧路回积水,寒雨入秋城,地僻炊烟少,年荒酒味更,客怀正无赖,愁见雁南征。”显然唐之前这里已有土城,酒家,已是去北平途中的食宿之地。至大唐武德之年升为石城县治,是在情理之中,也说明至唐朝时,今开平已是这一带较大的聚落,最“繁华”的地方。即《滦县志》载:“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改平州郡为北平郡,临榆县东部入芦龙,西部设石城县。”

此后至明朝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朝代更替中,石城县也经历多次变更,大唐贞观十五年复改为临榆县,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改临榆县为石城。至北宋宣和年间改石城为临关县,又称临闾县。辽时划入滦州,仍为石城,辽太后喜游唐溪,在石城建有“月榭风亭”和“莲池柳岸”二景。至金朝时仍为石城,金主在今唐山大地有两处行宫,《滦县志》载:“一在玉田偏林,一在石城,金大定二十年春,金主幸石城县行宫。”金时还建有兴福寺,即《滦县志》所载:“有兴福寺,开平镇,金大定年间勅建。”因金朝时,不许民间建寺,所以多“勅建”二字。至元朝时仍为石城,也得到朝廷的重视,曾在这里建有学宫。《滦县志》载:“至元五年,县尹谦,修石城学宫。”又载:“石城县学宫在南关外,元时建,石城县令尹谦,县监怯木丁,教谕董持叔等兴修,始于至元五年正月,于至元六年四月落成,今开平南门外有文昌宫。”元朝后期,又将石城入义丰,为义丰县治,这时的开平一带已更加富饶,有石桥酒店,有金色粮仓,有绿色瓜架,有遍地棉花,邑人留有“秋日”一诗:“秫篱低护老农家,十里西凤酒旗斜。积水夕阳山数点,石桥疏柳路三叉。黄澄岁晚千仓粟,牵裙提衣采棉花。”

到了大明朝,开平为重要的京东三卫之一,京东三卫是天津卫、开平卫、三屯卫。《滦县志》载:“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于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徒至石城,遂废县。”又载:“开平城,明之中屯卫也,原设口北宁沙岭,永乐元年,移置石城,元之义丰旧地。”沙峪即宁沙岭,在今内蒙古闪电河南岸一带。上述两段记述,使我们清楚地知道,开平中屯卫是从内蒙古的北地移来,开平从此得名。至此不禁要问,朱元璋极为重视对元朝残部的防卫,在北边宁沙岭设开平中卫,寓意“开国平安”。而明成祖为何将这样重要的军事驻地转移到开平呢?原因有二:明成祖曾多次亲率大军追击北元残部,至明成祖登基时,北边已经安定,北元已无力南侵。二是明成祖迁都北平,开平城对他太重要了。建文帝登基之后,锐意削藩,在削平五王之后,直指时为燕王的朱棣,令其心腹谢贵任北平都指挥使,掌握军权。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掌握行政权,并将燕王府的精锐护卫部队调往开平,命宋忠率兵三万驻守开平,即控制了燕王的精兵,又对北平形成包围之势。此时燕王的处境危在旦夕,然而,派往北平监视燕王的张信投向燕王,向燕王告密,正在途中的燕王和部下张玉、朱能率领仅能从开平驻地调动的八百士兵,星夜赶回北平起事,用计杀掉谢贵和张昺,所以在开平留下了燕王马越唐溪的传说,留下了如今越河的地名。之后,宋忠诈称禁卫军士兵的家属已被燕王杀害,燕王闻讯后,让禁卫士兵的家属打前锋。结果,士兵们阵前倒戈,宋忠大败,开平落入燕王手中。所以,燕王登基,迁都北平之后,极为重视开平,建立中屯卫,派重兵驻守,并在开平外围设两处驻军点,作为开平的岗哨,因明朝时军队每甲为十人,两处各驻兵六十人,因此在开平区又留下了大六甲和小六甲的地名。 SyynmGhNzTOyay1w+LcGQec7lrMn8djPuRDWBr9r5JTCiUpn8C7u690ybE9AUd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