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感觉差异:感受性的变化与发展

人的各种感受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各种条件的作用下发生改变。感受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以使人的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人的感受性降低。人的多种感觉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现象。例如,古语所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戴了多年眼镜的人,并不感觉眼镜对皮肤的压迫,冬天刚穿上棉袄棉裤时感觉又沉又重,过几天后不再感觉沉和重,这是对触压觉的适应;“总吃蜜,蜜也不甜”,“美味不可多食”,这些简单的道理说的就是味觉的适应;总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人,会不知不觉地不断调高音量,这是对听觉的适应。除了这些适应明显的感觉外,人的痛觉适应不明显,它一般不会随着痛觉刺激的持续作用而适应,只能是越来越疼,直至失去痛觉。感觉适应最明显的是人的视觉,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明适应是指在强光对视觉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冬天下第一场雪后,从室内出来看到雪面会感觉非常刺眼,几乎睁不开眼睛,但不总是这样,过一会后就不再有刺眼的感觉,这是由于明适应的作用,降低了视觉的感受性。同样的道理,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刚从矿井中救出的矿工都要被蒙上眼睛的缘故。暗适应是指在弱光对视觉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比如夜晚停电的时候,刚停电的一小段时间,我们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等过了一会后,尽管还没有来电,我们也可以看到周围事物的模糊轮廓,这是由于暗适应的作用,提高了视觉的感受性。

感觉适应可以使人更快地接受新的刺激源,并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比如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会又哭又闹,但几天后就会适应新的环境;年轻人由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很快就能实现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年老的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很差。这些例子说明,对于人来说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减少身心的负担,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生存能力体现。感觉适应的存在也可能使人降低对一些不良刺激的警觉,从而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甚至危害。尤其是那些从事特种行业的人,要求对长时间作用的刺激保持警觉或对变化的刺激及时做出反应,故消除感觉适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也要考虑感觉适应的问题。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即为什么自己的说教和督促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道理很简单,孩子对你的说教和督促已经适应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管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过于苛求和刻板的管教一般会引起孩子的以下几种反应:一是适应刺激源,表现为循规蹈矩或是我行我素;二是逃离刺激源,表现为经常离家出走;三是消灭刺激源,表现为暴力的弑亲行为。为了避免以上几种情况的发生,家长的管教一定要适时、适度,更要适人。

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同时性对比和继时性对比。同时性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同一时间接受不同刺激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例如,成语“月明星稀”、“月暗星朗”说的就是视觉的同时对比现象,在视觉中还有明暗对比、颜色对比等同时对比现象。继时性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刺激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例如,当我们先吃完糖,再吃苹果,就会感觉苹果特别酸;反过来,先吃完苹果,再吃糖,就会感觉糖特别甜。由于味觉的这种继时性对比现象比较明显,因此对于高级餐厅的厨师来讲,上菜的顺序应该是有讲究的,即前面菜的味道不能对后面菜的味道产生不利影响,这样才能使客人越吃越香,而不是越吃越没有胃口。

由于感觉对比会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不利的影响。例如,教学中板书书写的工整与否,教学语言的生动与否,进行批评教育时的谈话语气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进而影响到教学与学习效果的好与坏。日常交往中,常说的“当着矮子不说短话”就是出于对听者的感受考虑,而采取的一种合适说话方式。对人进行评价时,“先抑后扬”,就要比“先扬后抑”让人感觉舒服,也让人更愿意接受,这就如俗语“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所产生的效果要好于反过来的情况一样。人生当中,在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多经历点挫折,未必就是什么坏事,因为只有品尝过痛苦的滋味,人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所有,才能体会生活的甜蜜。这就如俗语所说:“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上甜”,人生如果是“先苦后甜”,人们感受到的是幸福;如果是“先甜后苦”,人们感受到的是不幸。

感觉融合 。感觉融合是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某个感受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现象。视觉中的感觉融合比较明显,比如作用于我们的眼睛使人产生视觉的白光,其实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波长的色光混合而成的,如果让白光透过一个三棱镜进行折射,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七种色光。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雨后彩虹就是太阳光经过大气折射而形成的。另外,把不同波长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新的颜色,把不同的颜料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料等都是视觉的融合。触觉也有融合现象,研究者曾做过有关“两点阈”的研究,实验时不让被试看见,拿两个比较尖锐的东西同时刺激被试的皮肤,如果两个刺激不达到一定距离,被试会报告这是一个刺激,可见,被试对两个刺激进行了感觉融合。味觉的融合现象也存在,将不同的滋味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味道,因此人们做菜时会放不同的佐料,这样由不同味道混合所产生的新味道要比单一的味道更使人有胃口,比如,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吃的“麻辣烫”,你让他(她)说出来是什么味道,他(她)肯定说不出来,因为这就是一种味觉的融合。这种由感觉融合所带来的新感受,在社会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更容易被年轻人所青睐,比如,在穿着、化妆、室内设计上都追求一种“混搭”的效果。另外,像音乐创作、影视剧拍摄、娱乐演出等也都是在走“混搭”的路线,姑且不论其给人的感受如何,但至少其更有市场。其实,人生未尝不是一个感觉融合体,无论是感觉幸福还是不幸,都不是用一种感受可以概括的,幸福的味道不都是甜蜜,不幸的滋味也不都是悲伤,个中滋味也许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器官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由于其他感觉器官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在各种感觉之间存在,比如当人突然听到一声尖叫或某种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是听觉和温度觉的相互作用;当人听低音时,会产生深颜色的感觉,听高音会产生浅颜色的感觉,这是听觉与颜色视觉的相互作用;吃饭时,菜品的颜色和气味,会影响到人的胃口,这是视觉、嗅觉和味觉的相互作用;当人牙疼时,咬紧嘴唇或握紧拳头似乎可以减轻疼痛感,这是痛觉与皮肤触觉的相互作用等等。感觉间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感觉器官的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一种感觉器官的强刺激能降低另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日常生活中,人们正是利用了这种规律来提高或降低人的某种感受性。比如,在布置画展的展厅时,经常会安排比较柔和的灯光和舒缓的音乐,因为弱的灯光和声音刺激可以提高人的颜色感受性;在餐饮上,高档的饭店往往有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在房间装饰上多采用暖色调而不是冷色调,因为轻柔的音乐和温暖的颜色可以提高人的味觉感受性;在医院、心理咨询、监狱等场所,房间装饰更多采用素雅的浅颜色,因为这种色调可以降低人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另外,像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美术设计等各领域都要考虑到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以使设计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否则就会导致设计的失败。

感受性不仅可以随刺激条件的变化而暂时得到提高或降低,而且能够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稳定的改善和发展。这种改善和发展主要是指感受性的提高,使人在某种感觉上具有超出常人的感觉能力。比如,长期从事印染的工人能区分40 多种黑色,表现出超强的颜色区分能力;熟练的炼钢工人能根据炉火的颜色准确地判断炉温的度数,表现出在炉火颜色与炉温度数之间的敏锐观察能力;高级品茶员仅仅根据一小口茶就可以说出茶的名称、产地甚至采摘的时间,表现出非凡的味觉感受能力。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当中这样的奇人异事还有很多,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她在很小的时候因病导致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但却凭借顽强的毅力使自己的嗅觉和触觉的潜能得以开发和利用,她可以根据气味对人进行识别,用触觉进行学习和写作,并能利用手指的敲击感与人沟通与交流。就是依靠这些非主要的感觉能力,海伦·凯勒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成就了其非凡的一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感官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当一种感官的能力丧失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的能力得以补偿,当然,要实现这种补偿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辛和努力,否则,任何一种感官的潜能也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可见,对于正常的常人来说,要想使自己的感官潜能得到改善和发展,就必须让自己的某种感官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并长期坚持,这是感受性得到改善和发展的关键及保证。 2nDHhQoJmzl1O+kuF4Y9AcGaYgllYUKPJcod7EH8yVm5Focspe6TISJ+Kb8Y0sw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